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ppt

5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87532794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0M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第四节 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 学时安排: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实验6学时 课程导入课程导入•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真核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的低等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和完成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包括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中绝大部分营自由生活,但也有一小部分寄生于鱼体,引起鱼类疾病甚至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常见的寄生于鱼类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足虫、孢子虫、纤毛虫、吸管虫等 一、由鞭毛虫类引起的鱼病一、由鞭毛虫类引起的鱼病(一)隐鞭虫病(一)隐鞭虫病 1 1、鳃隐鞭虫病、鳃隐鞭虫病、鳃隐鞭虫病、鳃隐鞭虫病 2 2、、、、 颤动隐鞭虫病颤动隐鞭虫病颤动隐鞭虫病颤动隐鞭虫病(二)鱼波豆虫病(二)鱼波豆虫病(三)锥体虫病(三)锥体虫病 (一)隐鞭虫病(一)隐鞭虫病1 1、鳃隐鞭虫病、鳃隐鞭虫病、鳃隐鞭虫病、鳃隐鞭虫病•【【病原病原】】鳃隐鞭虫(鳃隐鞭虫(CryptobiaCryptobia branchialisbranchialis)•【【症状症状】】 鳃隐鞭虫主要危害草鱼种,大量寄生时破坏鳃小片上 鳃隐鞭虫主要危害草鱼种,大量寄生时破坏鳃小片上皮细胞和产生凝血酶,使鳃组织发炎,阻碍血液正常循环。

      病鱼皮细胞和产生凝血酶,使鳃组织发炎,阻碍血液正常循环病鱼呼吸困难,体色发黑,消瘦,鳃瓣鲜红,粘液增多,离群独游或呼吸困难,体色发黑,消瘦,鳃瓣鲜红,粘液增多,离群独游或靠近岸边,不摄食,严重时大批死亡靠近岸边,不摄食,严重时大批死亡•【【流行情况流行情况】】 鳃隐鞭虫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流行发现 鳃隐鞭虫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流行发现于江浙、两广及华中一带,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鲤、鲫、于江浙、两广及华中一带,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鲮等淡水经济鱼类及野杂鱼,宿主广泛,无选择性,但仅危鳊、鲮等淡水经济鱼类及野杂鱼,宿主广泛,无选择性,但仅危害草鱼,是草鱼夏花阶段常见多发病之一目前由于养殖技术的害草鱼,是草鱼夏花阶段常见多发病之一目前由于养殖技术的改进,其危害性减轻改进,其危害性减轻•【【防治防治】】  •((1 1)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2 2)鱼种放养前用)鱼种放养前用5 5﹪﹪食盐浸洗食盐浸洗5min5min,或用,或用8mg/kg8mg/kg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浸洗浸洗20~30min.20~30min.•((3 3)治疗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治疗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5:2)合剂)合剂0.7mg/kg0.7mg/kg浓浓度全池遍洒。

      度全池遍洒 2、、 颤动隐鞭虫病颤动隐鞭虫病•【【病原病原】】 颤动隐鞭虫( 颤动隐鞭虫(CryptobiaCryptobia agitataagitata)•虫体以纵二分法繁殖,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寄生时虫体以纵二分法繁殖,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寄生时用后鞭毛插入寄主的皮肤和鳃表皮组织内,常作挣扎状用后鞭毛插入寄主的皮肤和鳃表皮组织内,常作挣扎状颤动脱离寄主后,可短时在水中生活,水是该病的传颤动脱离寄主后,可短时在水中生活,水是该病的传播媒介,也可因接触病鱼而传播虫体播媒介,也可因接触病鱼而传播虫体•【【症状症状】】 颤动隐鞭虫主要侵袭皮肤,危害 颤动隐鞭虫主要侵袭皮肤,危害3cm3cm以下的以下的幼鱼,严重感染破坏鳃和皮肤组织,影响幼鱼生长发育,幼鱼,严重感染破坏鳃和皮肤组织,影响幼鱼生长发育,因日渐消瘦致死病鱼体色发黑,粘液增多,其它症状因日渐消瘦致死病鱼体色发黑,粘液增多,其它症状不明显,因此要镜检不明显,因此要镜检•【【流行情况流行情况】】 同鳃隐鞭虫 同鳃隐鞭虫•【【防治防治】】 同鳃隐鞭虫 同鳃隐鞭虫 (二)鱼波豆虫病【病原】 飘游鱼波豆虫(Costia necatrix)。

      症状】 飘游鱼波豆虫寄生在鱼类鳃和皮肤上,大量寄生时,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灰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运动失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感染区充血、出血、鱼体消瘦,垂死前表现呆滞寄生部位由于虫体活动可引起坏死,并受到真菌侵袭2龄以上鲤鱼感染时,有鳞下积水、竖鳞和皮肤充血现象感染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脱落上皮细胞充塞鳃小片之间或在外侧形成浅层,使鳃器官丧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鱼波豆虫 流行情况•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均流行广泛寄生于各种淡水鱼,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当过度密养、饲料不足、鱼体消瘦时,易引起苗种大批死亡从目前发病情况看,此虫不是一种特定性温度原虫,从冬末到夏季,水温在10~30C时发生流行病,不论冷水性鱼类或温水性鱼类均可受害发病后3~4d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高•【【防治防治】】 同鳃隐鞭虫 同鳃隐鞭虫 •【【病原病原】】 锥体虫( 锥体虫(TrypanosomaTrypanosoma sp. sp.)•【【症状症状】】 锥体虫寄生在鱼类血中,少量寄生对鱼类影 锥体虫寄生在鱼类血中,少量寄生对鱼类影响不大,严重感染时可使鱼类消瘦、虚弱、贫血,病鱼响不大,严重感染时可使鱼类消瘦、虚弱、贫血,病鱼无明显症状。

      传播锥体虫病的水蛭有尺蠖鱼蛭等几种无明显症状传播锥体虫病的水蛭有尺蠖鱼蛭等几种•【【流行情况流行情况】】 一般淡水鱼都可感染,野杂鱼感染更普 一般淡水鱼都可感染,野杂鱼感染更普遍,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流行于遍,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流行于6~86~8月•【【防治防治】】 预防此病要从杀灭水蛭入手,可用食盐水或 预防此病要从杀灭水蛭入手,可用食盐水或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用敌百虫、倍硫磷杀灭水蛭,有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用敌百虫、倍硫磷杀灭水蛭,有一定的效果国外有人用对氨苯基胂酸钠加入饲料中投一定的效果国外有人用对氨苯基胂酸钠加入饲料中投喂有一定的疗效,但此药有毒,不宜用于食用鱼喂有一定的疗效,但此药有毒,不宜用于食用鱼三)锥体虫病(三)锥体虫病 锥体虫(一) 锥体虫(二) (四)六鞭毛虫病(四)六鞭毛虫病•【【病原病原】】中华六前鞭毛虫(中华六前鞭毛虫(H. H. sinensissinensis Chen Chen)、鲴六前鞭)、鲴六前鞭毛虫(毛虫(H. H. xenocyprinixenocyprini Chen Chen)•【【症状症状】】 六前鞭毛虫寄生在肠道内,当严重感染时,整条六前鞭毛虫寄生在肠道内,当严重感染时,整条肠道都能发现,也可在胆囊、膀胱、肝、心脏、血液中找到,肠道都能发现,也可在胆囊、膀胱、肝、心脏、血液中找到,靠摄食寄主的残余食物为生,其致病作用目前尚无定论,一靠摄食寄主的残余食物为生,其致病作用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无害或是帮凶作用。

      在草鱼后肠很常见当患细菌性般认为无害或是帮凶作用在草鱼后肠很常见当患细菌性肠炎或寄生虫肠炎,此虫大量寄生时,加重肠道炎症,促使肠炎或寄生虫肠炎,此虫大量寄生时,加重肠道炎症,促使病情恶化病情恶化•【【流行情况流行情况】】 中华六前鞭毛虫寄生于多种鱼肠道、肝、胆 中华六前鞭毛虫寄生于多种鱼肠道、肝、胆囊等多种器官中,尤其是囊等多种器官中,尤其是1~21~2龄草鱼最多,鲢、鳙、鲮、鲤、龄草鱼最多,鲢、鳙、鲮、鲤、鲫、青鱼等淡水鱼的肠道中也有发现鲴六前鞭毛虫的寄主鲫、青鱼等淡水鱼的肠道中也有发现鲴六前鞭毛虫的寄主主要是银鲴、细鳞斜颌鲴和黄尾密鲴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均主要是银鲴、细鳞斜颌鲴和黄尾密鲴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均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见,以春、夏、秋之际最普遍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见,以春、夏、秋之际最普遍•【【防治防治】】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塘药物彻底清塘,消灭池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塘药物彻底清塘,消灭池中胞囊 二、由肉足虫引起的鱼病二、由肉足虫引起的鱼病•肉足虫主要特征是具有伪足,以伪足为行动胞器,伪足形状不定,结构亦有所不同有叶状伪足、根状伪足、丝状伪足、有轴伪足等寄生在消化道内,造成这些器官溃疡或脓肿。

      国内仅发现寄生在草鱼肠内的内变形虫科的一种 内变形虫内变形虫•【【病原病原】】鲩内变形虫(鲩内变形虫(EntamoebaEntamoeba cteopharyngodonicteopharyngodoni),),属内变形虫科、内变形虫属内变形虫是专性寄生虫,生属内变形虫科、内变形虫属内变形虫是专性寄生虫,生活史包括营养期和胞囊期,只有一个宿主,靠胞囊进行传活史包括营养期和胞囊期,只有一个宿主,靠胞囊进行传播,鱼吞食被成熟胞囊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播,鱼吞食被成熟胞囊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症状症状】】鲩内变形虫以滋养体的形式寄生于草鱼的直肠粘鲩内变形虫以滋养体的形式寄生于草鱼的直肠粘膜,或深入到下层,有时甚至可以经血液流送到肝脏或其膜,或深入到下层,有时甚至可以经血液流送到肝脏或其它器官单纯感染内变形虫,数量不多,肠管往往不表现它器官单纯感染内变形虫,数量不多,肠管往往不表现明显的溃疡和脓肿症状,但常与六前鞭毛虫病、鲩肠袋虫明显的溃疡和脓肿症状,但常与六前鞭毛虫病、鲩肠袋虫病及细菌性肠炎病并发,病变始于粘膜表面,向周围发展病及细菌性肠炎病并发,病变始于粘膜表面,向周围发展形成脓肿严重时肠粘膜遭到破坏,后肠形成溃疡、充血形成脓肿。

      严重时肠粘膜遭到破坏,后肠形成溃疡、充血发炎、轻压腹部流出黄色粘液,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发炎、轻压腹部流出黄色粘液,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门不红肿虫体聚在肛门附近的直肠内,分泌溶解酶溶解门不红肿虫体聚在肛门附近的直肠内,分泌溶解酶溶解组织,靠伪足的机械作用穿入肠粘膜组织组织,靠伪足的机械作用穿入肠粘膜组织•【【流行情况流行情况】】主要寄生于主要寄生于2 2龄以上草鱼,龄以上草鱼,10cm10cm左右的草鱼左右的草鱼也会感染,常与细菌性肠炎一起爆发流行北自黑龙江、也会感染,常与细菌性肠炎一起爆发流行北自黑龙江、南至长江和西江流域均有分布,尤以两广地区较流行流南至长江和西江流域均有分布,尤以两广地区较流行流行季节为行季节为6~76~7月•【【防治防治】】用生石灰清塘可以预防用生石灰清塘可以预防 三、由孢子虫类引起的鱼病三、由孢子虫类引起的鱼病•孢子虫通常无运动胞器,均为寄生种类,生活史复杂,有无性的裂殖生殖和有性的配子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寄生在鱼类中的孢子虫共有四大类: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和单孢子虫,其生活史均在一个寄主体内完成,属孢子虫纲寄生在鱼类中的孢子虫,是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寄生虫。

      (一)艾美虫病•【【病原病原】】 艾美球虫( 艾美球虫(EmeriaEmeria)属艾美球虫科、艾美球虫属属艾美球虫科、艾美球虫属我国报道的已有我国报道的已有2020多种,常见种类有青鱼艾美球虫多种,常见种类有青鱼艾美球虫((Eimeria.mylopharEimeria.mylophar yngodoniyngodoni)、鲤艾美球虫()、鲤艾美球虫(E.carpelliE.carpelli)和草)和草鱼艾美球虫(鱼艾美球虫(E.ctenopharyrgodoniE.ctenopharyrgodoni)等•【【生活史生活史】】艾美球虫通过卵囊直接传播,不需要中间寄主鱼误艾美球虫通过卵囊直接传播,不需要中间寄主鱼误食了成熟的卵囊而感染,在肠内孢子体从孢子内释放出来,侵入食了成熟的卵囊而感染,在肠内孢子体从孢子内释放出来,侵入胆管或肠粘膜上皮细胞,发育成滋养体,进行裂殖生殖,产生裂胆管或肠粘膜上皮细胞,发育成滋养体,进行裂殖生殖,产生裂殖子,释放到肠腔,重新侵入其它细胞形成殖子,释放到肠腔,重新侵入其它细胞形成“ “自体感染自体感染” ”经几次裂殖生殖后,开始有性生殖,一部分裂殖子发育成小配母细胞,次裂殖生殖后,开始有性生殖,一部分裂殖子发育成小配母细胞,胞核经几次分裂形成具有双鞭毛的小配子;另一部分裂殖子大配胞核经几次分裂形成具有双鞭毛的小配子;另一部分裂殖子大配母细胞,发育成具一单核大配子。

      一个大配子和一个小配子结合母细胞,发育成具一单核大配子一个大配子和一个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并产生一层薄膜包围合子形成卵囊,此即配子生殖过形成合子,并产生一层薄膜包围合子形成卵囊,此即配子生殖过程卵囊的胞核经过两次分裂形成程卵囊的胞核经过两次分裂形成4 4个胞核,细胞质也相应分裂个胞核,细胞质也相应分裂成成4 4个原生质团,每个原生质团含有一个胞核,形成个原生质团,每个原生质团含有一个胞核,形成4 4个孢子母细个孢子母细胞,产生一薄膜,形成胞,产生一薄膜,形成4 4个孢子每个孢子的胞核再分裂一次,个孢子每个孢子的胞核再分裂一次,最后形成最后形成2 2个孢子体未形成孢子或孢子体的原生质团,即成为个孢子体未形成孢子或孢子体的原生质团,即成为卵囊残余体或孢子残余体成熟的卵囊随粪便排出,被另一寄主卵囊残余体或孢子残余体成熟的卵囊随粪便排出,被另一寄主吞食而感染,开始新的生活史吞食而感染,开始新的生活史 症状、流行情况与防治•【【症状症状】】少量感染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的病鱼,鳃瓣苍白少量感染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的病鱼,鳃瓣苍白贫血,肠管粗于正常的贫血,肠管粗于正常的2~32~3倍,腹部膨大,体色发黑,失去倍,腹部膨大,体色发黑,失去食欲,游动缓慢而死亡。

      在前肠肠壁上,肉眼能见许多白色食欲,游动缓慢而死亡在前肠肠壁上,肉眼能见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引起肠壁发炎、充血、溃烂、穿孔艾美虫可小结节病灶,引起肠壁发炎、充血、溃烂、穿孔艾美虫可侵袭蔓延到肝、肾、胆囊、膀胱、心脏和生殖腺等器官侵袭蔓延到肝、肾、胆囊、膀胱、心脏和生殖腺等器官•【【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现能感染草鱼、全国各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现能感染草鱼、鲢、青鱼、鲤鱼等鱼类青鱼艾美球虫严重危害鲢、青鱼、鲤鱼等鱼类青鱼艾美球虫严重危害1~21~2龄青鱼,龄青鱼,江浙一带感染率高达江浙一带感染率高达80%80%,造成严重损失对鲢、鳙、鲮的,造成严重损失对鲢、鳙、鲮的危害不大流行季节为危害不大流行季节为4~74~7月,特别是月,特别是5~65~6月,水温在月,水温在24~3024~30 C C时最流行时最流行•【【防治防治】】   1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孢子能预防此病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孢子能预防此病 2 2、每千克饲料用硫磺粉、每千克饲料用硫磺粉40g40g每天投喂一次,连用每天投喂一次,连用4d4d(或(或每每50kg50kg鱼用碘液鱼用碘液30ml30ml拌料投喂)。

      拌料投喂) (二)由粘孢子虫类引起的鱼病(二)由粘孢子虫类引起的鱼病•粘孢子虫为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寄生于海水、淡水鱼类几乎所有的器官中其中不少种类可形成孢囊,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引发鱼病,造成鱼类死亡常见的种类有碘泡虫、粘体虫、单极虫、尾孢虫、球孢虫、四极虫和两极虫等•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碘泡虫碘泡虫 10多种多种•鲢碘泡虫 →鲢:脑部•饼形碘泡虫 →草鱼:肠•野鲤碘泡虫 →鲤:鳃 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粘体虫粘体虫粘体虫粘体虫 6060多种多种多种多种•中华粘体虫中华粘体虫 →→鲤:肠鲤:肠•脑粘体虫脑粘体虫 →→鲤:脑鲤:脑•变异粘体虫变异粘体虫 →→鲤:肠、肝(水膨病)鲤:肠、肝(水膨病)• 单极虫单极虫单极虫单极虫 4040多种多种多种多种 •鲮单极虫鲮单极虫 →→鲤、鲫鱼:鳞、鼻、肠鲤、鲫鱼:鳞、鼻、肠•鲫单极虫鲫单极虫 →→鲫:肌肉鲫:肌肉•鳅单极虫鳅单极虫 →→鳅:肌肉、体表鳅:肌肉、体表• 尾孢虫尾孢虫尾孢虫尾孢虫 近近近近1010种种种种 •中华尾孢虫中华尾孢虫 →→乌鳢:各器官乌鳢:各器官•徐家汇尾孢虫徐家汇尾孢虫 →→鲫:鳃、肠鲫:鳃、肠•微山尾孢虫微山尾孢虫 →→鳜:鳃鳜:鳃 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球孢虫球孢虫 10多种多种•黑龙江球孢虫 →青、草鱼:鳃、肝、肾•湖北球孢虫 →家鱼、鲤:鳃•鳃丝球孢虫 →鲤(鳃丝不成孢囊)、金鱼:鳃•两极虫两极虫70余种余种•多态两极虫 →各种鱼:肾、胆囊、肠•鲤两极虫 →鲤:肾、膀胱•鳢两极虫 →鳢:肾、胆囊 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四极虫四极虫20余种余种•椭圆四极虫 →草青鱼:胆囊•鲢四极虫 →鲢:胆囊•鲑四极虫 →鲑:胆囊• 库道虫库道虫30余种余种•海水鱼 →肌肉、脑 1、由碘孢虫引起的疾病、由碘孢虫引起的疾病• •在生产中碘孢虫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也是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危害在生产中碘孢虫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也是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危害非常大,常见的种类有非常大,常见的种类有1010多种。

      多种 ((((1 1)鲢碘泡虫病)鲢碘泡虫病)鲢碘泡虫病)鲢碘泡虫病• •【【病原病原】】鲢碘泡虫(鲢碘泡虫(MyxobolusMyxobolus drjaginidrjagini)• •【【症状症状】】鲢碘泡虫病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病鱼极度消瘦,体色鲢碘泡虫病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病鱼极度消瘦,体色暗淡丧失光泽,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或钻入水中又反复暗淡丧失光泽,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或钻入水中又反复跳出水面似疯狂状态,失去正常活动和摄食能力,终至死亡病鱼的跳出水面似疯狂状态,失去正常活动和摄食能力,终至死亡病鱼的嗅球和脑颅的拟淋巴液在显微镜下压片观察,可见大量成熟孢子或单嗅球和脑颅的拟淋巴液在显微镜下压片观察,可见大量成熟孢子或单核的营养体剖开鱼腹,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物,肉味腥核的营养体剖开鱼腹,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物,肉味腥臭,丧失商品价值臭,丧失商品价值• •【【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流行于华东、华中、东北等地的江全国各地均有发现流行于华东、华中、东北等地的江河、湖泊、水库特别是较大型水体更易流行无明显的流行季节,河、湖泊、水库。

      特别是较大型水体更易流行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以冬春两季为普遍主要危害草鱼夏花,感染率高达以冬春两季为普遍主要危害草鱼夏花,感染率高达100%100%,死亡率达,死亡率达80%80%• •【【防治防治】】 ①①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 ②② 用用90%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浓度为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浓度为0.3mg/kg0.3mg/kg ③③ 用用90%90%晶体敌百虫拌饵料投喂,浓度为晶体敌百虫拌饵料投喂,浓度为600mg/kg600mg/kg饵料饵料, ,每每天投喂一次,连喂天投喂一次,连喂3d3d ((2)饼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病原病原】】 饼形碘泡虫( 饼形碘泡虫(M.artusM.artus)主要寄生于草鱼肠道,引)主要寄生于草鱼肠道,引起草鱼夏花肠道病起草鱼夏花肠道病•【【症状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虫体主要寄生在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虫体主要寄生在前肠绒毛固有膜内,严重的前肠粗大,形成大量的胞囊,肠壁前肠绒毛固有膜内,严重的前肠粗大,形成大量的胞囊,肠壁糜烂成白色,状如糜烂成白色,状如“ “观音土观音土” ”。

      镜检可见大量的成熟孢子,组镜检可见大量的成熟孢子,组织切片,则可见肠壁粘膜下层和固有膜间寄生大量成熟孢子,织切片,则可见肠壁粘膜下层和固有膜间寄生大量成熟孢子,使粘膜下层受到严损害,消化和吸收机能被破坏此病往往在使粘膜下层受到严损害,消化和吸收机能被破坏此病往往在夏花阶段短期爆发,死亡率可高达夏花阶段短期爆发,死亡率可高达8080﹪﹪•【【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养鱼区均有发现,但以两广地区最严重全国各养鱼区均有发现,但以两广地区最严重流行于流行于4~84~8月,尤以月,尤以5~65~6月为甚,主要危害草鱼夏花,危害非常月为甚,主要危害草鱼夏花,危害非常大•【【防治防治】】•①① 彻底清塘消毒,减少病源体,以防此病发生彻底清塘消毒,减少病源体,以防此病发生•②② 用用90%90%晶体敌百虫拌料投喂,浓度为晶体敌百虫拌料投喂,浓度为600mg/kg600mg/kg饵料每天饵料每天一次,连喂一次,连喂3d3d 2、粘体虫病、粘体虫病•粘体虫属在我发现的大约有粘体虫属在我发现的大约有6060余种,有些种类能引起鱼余种,有些种类能引起鱼病,它们主要寄生于鲑鳟鱼类、鲢、鳙、鲤、乌鳢等经病,它们主要寄生于鲑鳟鱼类、鲢、鳙、鲤、乌鳢等经济鱼类的鳃、肠、胆、脾脏、肾、膀胱等器官。

      常见的济鱼类的鳃、肠、胆、脾脏、肾、膀胱等器官常见的种有变异粘体虫、中华粘体虫、鲢粘体虫等种有变异粘体虫、中华粘体虫、鲢粘体虫等1 1)中华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病原病原】】中华粘体虫(中华粘体虫(M.sinensisM.sinensis)•【【症状症状】】外表症状不明显,解剖可见肠外壁上有芝麻状外表症状不明显,解剖可见肠外壁上有芝麻状乳白色孢囊乳白色孢囊•【【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长江流域、南方各省全国各地均有发现,长江流域、南方各省感染率较高主要寄生在感染率较高主要寄生在2 2龄以上的鲤鱼肠内、外壁上龄以上的鲤鱼肠内、外壁上•【【防治防治】】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以防此病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以防此病 (2)昏眩病•【病原】脑粘体虫(M.cerebralis)属粘体虫科,粘体虫属•【症状】病鱼自肛门后变为黑色,与身体其它部位分界明显,俗称“黑尾病”病鱼出现类似于疯狂病的症状,脊椎弯曲,旋转,头颅变形当脊椎骨受到剧烈破坏时,身体的后半部弯向前方软骨受损,骨骼变软•【防治】同上 3、鲤单极虫病、鲤单极虫病•单极虫属在我国已发现单极虫属在我国已发现4040余种,有些种类可引起鱼病。

      余种,有些种类可引起鱼病常见的种类的有鲤单极虫、鲮单极虫、鲫单极虫和宜都常见的种类的有鲤单极虫、鲮单极虫、鲫单极虫和宜都单极虫•【【病原病原】】鲮单极虫鲮单极虫•【【症状症状】】虫体寄生于鲤、鲫鱼鳞囊内以及鼻腔、肠、膀虫体寄生于鲤、鲫鱼鳞囊内以及鼻腔、肠、膀胱等处鳞片下有单极虫胞囊,呈白色或浅黄色,使鳞胱等处鳞片下有单极虫胞囊,呈白色或浅黄色,使鳞片竖起,最大的胞囊有乒乓球大小病鱼体弱,体色发片竖起,最大的胞囊有乒乓球大小病鱼体弱,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不摄食,终至死亡病鱼无商品价值黑,游动缓慢,不摄食,终至死亡病鱼无商品价值•【【流行情况流行情况】】长江流域颇为流行主要在长江流域颇为流行主要在2 2龄以上鲤、龄以上鲤、鲫鱼中出现流行于鲫鱼中出现流行于5~85~8月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达到月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达到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防治防治】】彻底清塘,减少病原感染机会彻底清塘,减少病原感染机会 鲤单极虫(一) 鲤单极虫(二) 4、尾孢虫病、尾孢虫病•尾孢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尤以华南和长江流域为甚,广泛尾孢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尤以华南和长江流域为甚,广泛寄生于海、淡水鱼类。

      如海水鱼尖吻鲈、淡水鱼乌鳢、鳜鱼、胡寄生于海、淡水鱼类如海水鱼尖吻鲈、淡水鱼乌鳢、鳜鱼、胡子鲶等,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子鲶等,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病原病原】】常见的种类有中华尾孢虫(常见的种类有中华尾孢虫(H.sinensisH.sinensis)、徐家汇尾孢)、徐家汇尾孢虫(虫(H.zikawiensisH.zikawiensis)、微山尾孢虫()、微山尾孢虫(H.weishanensisH.weishanensis)、和刺鳅)、和刺鳅侧尾虫(侧尾虫(LaterocaudataLaterocaudata mastacembelusmastacembelus Chen Chen)•【【症状症状】】中华尾孢虫寄生于乌鳢体表及全身各器官,鳍条间出现中华尾孢虫寄生于乌鳢体表及全身各器官,鳍条间出现连片淡黄色胞囊,形状不规则,鱼体瘦弱发黑,大批死亡微山连片淡黄色胞囊,形状不规则,鱼体瘦弱发黑,大批死亡微山尾孢虫主要寄生于鳜鱼鳃上,为瘤状或椭圆形白色胞囊,引起鳃尾孢虫主要寄生于鳜鱼鳃上,为瘤状或椭圆形白色胞囊,引起鳃充血、溃烂、严重时引起死亡徐家汇尾孢虫主要寄生于鲫鱼鳃、充血、溃烂、严重时引起死亡。

      徐家汇尾孢虫主要寄生于鲫鱼鳃、肠道、心脏等处,胞囊白色,形状大小不一,造成鳃组织损伤肠道、心脏等处,胞囊白色,形状大小不一,造成鳃组织损伤•【【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寄生于海、淡水多种鱼类的鳃、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寄生于海、淡水多种鱼类的鳃、胆、肠、心脏、鳔、输尿管、膀胱、鳍、肠系膜、肝、肾等器官,胆、肠、心脏、鳔、输尿管、膀胱、鳍、肠系膜、肝、肾等器官,主要危害乌鳢、鳜鱼、蟾胡子鲶的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主要危害乌鳢、鳜鱼、蟾胡子鲶的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华南和长江流域四季可见,流行季节在批死亡华南和长江流域四季可见,流行季节在5~75~7月•【【防治防治】】彻底清塘改善水质可预防此病彻底清塘改善水质可预防此病 5、球孢虫病、球孢虫病•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球孢虫已知有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球孢虫已知有1010余种常见的种余种常见的种类有黑龙江球孢虫、湖北球孢虫、鳃丝球孢虫等类有黑龙江球孢虫、湖北球孢虫、鳃丝球孢虫等•【【病原病原】】黑龙江球孢虫(黑龙江球孢虫(SphaerosporaSphaerospora amuerensisamuerensis)、)、鳃丝球孢虫(鳃丝球孢虫(S.branchialisS.branchialis)。

      属球孢虫科,球孢虫属属球孢虫科,球孢虫属•【【症状症状】】球孢虫寄生于鳃,在鳃组织内不形成胞囊,呈球孢虫寄生于鳃,在鳃组织内不形成胞囊,呈弥散状分布,充塞于鳃丝组织间,严重时影响宿主呼吸,弥散状分布,充塞于鳃丝组织间,严重时影响宿主呼吸,使鱼窒息而死黑龙江孢子虫主要寄生于草鱼、青鱼鳃使鱼窒息而死黑龙江孢子虫主要寄生于草鱼、青鱼鳃丝,大量感染可在肝、肾中发现;鳃丝孢子虫主要寄生丝,大量感染可在肝、肾中发现;鳃丝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鲤、鳙、金鱼鳃丝或体表,在金鱼体表形成白色点状于鲤、鳙、金鱼鳃丝或体表,在金鱼体表形成白色点状胞囊,但在鳙鱼和鲤鱼的鳃丝上不形成胞囊胞囊,但在鳙鱼和鲤鱼的鳃丝上不形成胞囊•【【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东北、湖北、四川、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东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均有病例发现主要侵袭鲤、草鱼、青鱼、鲶、浙江等地均有病例发现主要侵袭鲤、草鱼、青鱼、鲶、泥鳅、鲴、斑鳜的鳃丝、膀胱及输尿管泥鳅、鲴、斑鳜的鳃丝、膀胱及输尿管•【【防治防治】】彻底清塘杀灭池中孢子彻底清塘杀灭池中孢子 6、四极虫病、四极虫病• •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四极虫已记载的有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四极虫已记载的有2020余种,它们寄生于草鱼、余种,它们寄生于草鱼、鲢鱼、青鱼、赤眼鳟、鳊、鳙、胡子鲶、鳢、鲶等经济鱼类的胆囊。

      鲢鱼、青鱼、赤眼鳟、鳊、鳙、胡子鲶、鳢、鲶等经济鱼类的胆囊常见的种类有椭圆四极虫、鲢四极虫常见的种类有椭圆四极虫、鲢四极虫• •【【病原病原】】椭圆四极虫(椭圆四极虫(C.ellipticumC.ellipticum)、鲢四极虫)、鲢四极虫((C.hypophtalmichthysC.hypophtalmichthys)• •【【症状症状】】四极虫寄生于鱼类胆囊内、外壁或胆汁中,胆囊肿大,胆汁四极虫寄生于鱼类胆囊内、外壁或胆汁中,胆囊肿大,胆汁由绿色变为淡黄色或黄褐色严重感染的病鱼鱼体消瘦,体色变黑,由绿色变为淡黄色或黄褐色严重感染的病鱼鱼体消瘦,体色变黑,眼圈点状充血,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变成黄色,为眼圈点状充血,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变成黄色,为“ “黄胆症黄胆症” ”肠内无食物,充满黄色粘稠物,肝成浅黄色或苍白色,个别鱼体腔积肠内无食物,充满黄色粘稠物,肝成浅黄色或苍白色,个别鱼体腔积水• •【【流行情况流行情况】】椭圆四极虫寄生于草鱼、青鱼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椭圆四极虫寄生于草鱼、青鱼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尤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尤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3~4cm3~4cm草鱼种常见。

      目前尚未有死亡报草鱼种常见目前尚未有死亡报道鲢四极虫在黑龙江流行于越冬后的鲢鱼种,并可造成大批死亡鲢四极虫在黑龙江流行于越冬后的鲢鱼种,并可造成大批死亡在原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鲑养殖场,曾爆发四极虫病,在短期内造在原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鲑养殖场,曾爆发四极虫病,在短期内造成大批死亡成大批死亡• •【【防治防治】】 ①①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能杀灭池塘底部孢子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能杀灭池塘底部孢子 ②② 用呋喃唑酮和亚甲蓝混合剂拌饲料投喂鲑科幼鱼,浓度为用呋喃唑酮和亚甲蓝混合剂拌饲料投喂鲑科幼鱼,浓度为500~1000mg/kg500~1000mg/kg饵料,能降低死亡率饵料,能降低死亡率 7、两极虫病、两极虫病•【【病原病原】】多态两极虫(多态两极虫(MyxidiumMyxidium polymorphumpolymorphum)、鲤)、鲤两极虫(两极虫(M.leiberkuehniM.leiberkuehni)•【【症状症状】】两极虫寄主种类多,常寄生于鲮、鲤、鲫、草两极虫寄主种类多,常寄生于鲮、鲤、鲫、草鱼、青鱼、鲢、鳙、鳗鲡、鲂以及其它鱼类的肾、膀胱、鱼、青鱼、鲢、鳙、鳗鲡、鲂以及其它鱼类的肾、膀胱、胆囊、输尿管、肠、肝脏及鳃等器官,且常与四极虫同胆囊、输尿管、肠、肝脏及鳃等器官,且常与四极虫同时寄生于一个寄主,症状不明显。

      鲤两极虫主要寄生于时寄生于一个寄主,症状不明显鲤两极虫主要寄生于鲤鱼的肾、膀胱等器官目前两极虫的致病情况尚不清鲤鱼的肾、膀胱等器官目前两极虫的致病情况尚不清楚•【【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但危害不大,海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但危害不大,海水鱼亦有蓝子鱼两极虫的记录,寄生于蓝子鱼胆囊两水鱼亦有蓝子鱼两极虫的记录,寄生于蓝子鱼胆囊两极虫还广泛寄生于海水养殖品种鲽、海马、海龙等极虫还广泛寄生于海水养殖品种鲽、海马、海龙等2020余余种鱼类胆囊中,当数量多时,成团的孢子可以阻塞胆管种鱼类胆囊中,当数量多时,成团的孢子可以阻塞胆管国外报道两极虫能引起鲑鱼的严重感染和死亡国外报道两极虫能引起鲑鱼的严重感染和死亡•【【防治防治】】尚待研究尚待研究 (三)由单孢子虫引起的疾病 (三)由单孢子虫引起的疾病 •【【病原病原】】鲈肤孢虫(鲈肤孢虫(D. D. percaepercae)、广东肤孢虫()、广东肤孢虫(D. D. kwangbungensiskwangbungensis)和野鲤肤孢虫()和野鲤肤孢虫(D. D. kaikai)属肤孢虫属属肤孢虫属•【【症状症状】】肤孢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鳃和鳍,肉眼能见形状肤孢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鳃和鳍,肉眼能见形状不同的白色孢囊。

      全身可分布,被寄生处发炎、溃烂,鱼体发黑、不同的白色孢囊全身可分布,被寄生处发炎、溃烂,鱼体发黑、消瘦,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引起死亡鲈肤孢虫和广东肤消瘦,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引起死亡鲈肤孢虫和广东肤孢虫分别为香肠状和带状,分别寄生于花鲈、青鱼、鲢、鳙和斑孢虫分别为香肠状和带状,分别寄生于花鲈、青鱼、鲢、鳙和斑鳢的鳃,被寄生处呈椭圆形凹陷胞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发炎、鳢的鳃,被寄生处呈椭圆形凹陷胞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发炎、腐烂•【【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鱼种、成鱼均能感染发病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鱼种、成鱼均能感染发病•【【防治防治】】 ((1 1)隔离病鱼,对发病鱼池彻底消毒,杀灭孢子隔离病鱼,对发病鱼池彻底消毒,杀灭孢子 ((2 2)用)用90%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为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为0.15mg/kg0.15mg/kg,每周泼,每周泼洒一次,并辅以生石灰改良水质洒一次,并辅以生石灰改良水质 ((3 3)用磺胺噻唑拌饵料投喂,浓度为)用磺胺噻唑拌饵料投喂,浓度为100mg/kg100mg/kg饵料,以防伤饵料,以防伤口继发感染,并适当加注新水改善水质。

      口继发感染,并适当加注新水改善水质 单孢子虫 (四)由微孢子虫引起的疾病(四)由微孢子虫引起的疾病•微孢子虫目前已知有微孢子虫目前已知有800800余种,隶属于余种,隶属于7070个属寄生于我国鱼类个属寄生于我国鱼类微孢子虫主要有格留虫属和匹里虫属的种类微孢子虫主要有格留虫属和匹里虫属的种类1 1、格留虫病、格留虫病、格留虫病、格留虫病•【【病原病原】】赫氏格留虫(赫氏格留虫(G. G. hertwiyihertwiyi)、肠格留虫()、肠格留虫(G. G. intestinalisintestinalis)•【【症状症状】】赫氏格留虫寄生于草鱼、鲢、鳙、鲤、鳊、鲫及斑鳢等赫氏格留虫寄生于草鱼、鲢、鳙、鲤、鳊、鲫及斑鳢等鱼类的肾、肠、生殖腺、脂肪组织、鳃及皮肤;肠格留虫主要寄鱼类的肾、肠、生殖腺、脂肪组织、鳃及皮肤;肠格留虫主要寄生于青鱼肠粘膜组织等处,肉眼能见乳白色的胞囊,大小为生于青鱼肠粘膜组织等处,肉眼能见乳白色的胞囊,大小为2~3mm2~3mm感染严重引起性腺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感染严重引起性腺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池塘、水库、湖泊均有发现流行于夏秋全国各地池塘、水库、湖泊均有发现。

      流行于夏秋两季,以孢子形式感染健康鱼,但我国未引起严重爆发性鱼病,两季,以孢子形式感染健康鱼,但我国未引起严重爆发性鱼病,危害不大国外有报道,因赫氏格留虫的寄生,引起宿主胡瓜鱼危害不大国外有报道,因赫氏格留虫的寄生,引起宿主胡瓜鱼大量死亡大量死亡•【【防治防治】】彻底清塘,杀灭孢子彻底清塘,杀灭孢子 2、匹里虫病、匹里虫病•【【病原病原】】长匹里虫(长匹里虫(PleistophoraPleistophora longifilislongifilis)•【【症状症状】】长丝匹里虫寄生在鱼类性腺上,能形成乳白色或淡黄色长丝匹里虫寄生在鱼类性腺上,能形成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球形孢囊,直径一般在的球形孢囊,直径一般在0.5mm0.5mm以下,胞囊内含有各期营养体和以下,胞囊内含有各期营养体和产孢子体、泛孢母细胞和成熟分散的孢子发病初期病鱼卵巢表产孢子体、泛孢母细胞和成熟分散的孢子发病初期病鱼卵巢表现不大透明,继而触摸有硬感,肝脏表现萎缩和贫血,但病鱼体现不大透明,继而触摸有硬感,肝脏表现萎缩和贫血,但病鱼体表无症状切片可见大量滋养体散布于卵巢内,特别侵入表无症状切片可见大量滋养体散布于卵巢内,特别侵入1 1、、2 2时时相的卵母细胞,由于卵母细胞被破坏,造成宿主生殖力降低或不相的卵母细胞,由于卵母细胞被破坏,造成宿主生殖力降低或不育。

      在大眼鲷可见内脏及体腔中有大小不等的瘤块国外有报道育在大眼鲷可见内脏及体腔中有大小不等的瘤块国外有报道因匹里虫的寄生造成鳃小片病变;大麻哈鱼幼鱼被感染的器官和因匹里虫的寄生造成鳃小片病变;大麻哈鱼幼鱼被感染的器官和组织上能见到细胞结构变异、发炎、血管变性坏死和淤塞等病理组织上能见到细胞结构变异、发炎、血管变性坏死和淤塞等病理现象•【【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匹里虫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的皮肤、内脏、肌肉、匹里虫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的皮肤、内脏、肌肉、性腺和鳃等组织处,在我国海淡水鱼均有记载,但危害不大,未性腺和鳃等组织处,在我国海淡水鱼均有记载,但危害不大,未见有流行病的报道见有流行病的报道•【【防治防治】】尚待研究尚待研究 四、由纤毛虫类引起的鱼病四、由纤毛虫类引起的鱼病(一)半眉虫(一)半眉虫(一)半眉虫(一)半眉虫•【【病原病原】】巨口半眉虫(巨口半眉虫(H. H. macrostomamacrostoma)、圆形半眉虫()、圆形半眉虫(H. H. disciformisdisciformis)•【【症状症状】】半眉虫以胞囊的形式寄生于鱼鳃、皮肤寄生数量多时,半眉虫以胞囊的形式寄生于鱼鳃、皮肤。

      寄生数量多时,可使组织损伤可使组织损伤•【【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半眉虫对宿主无严格选择性,广泛寄生于多种经济半眉虫对宿主无严格选择性,广泛寄生于多种经济鱼类,各种年龄的鱼均可寄生,全国均有发现以寄生于鲢、鳙、鱼类,各种年龄的鱼均可寄生,全国均有发现以寄生于鲢、鳙、草鱼、青鱼、鲤、鲫等鱼种较普遍草鱼、青鱼、鲤、鲫等鱼种较普遍•【【防治防治】】 ((1 1)彻底清塘,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彻底清塘,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 ((2 2)用)用8mg/kg8mg/kg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30min30min;;2%2%食盐水浸洗食盐水浸洗20min20min ((3 3)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5:2)全池遍洒,浓度为)全池遍洒,浓度为0.7mg/kg 0.7mg/kg (二)斜管虫(二)斜管虫•【【病原病原】】鲤斜管虫(鲤斜管虫(ChilodonellaChilodonella cyprinicyprini)•【【症状症状】】鲤斜管虫寄生于鱼的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鲤斜管虫寄生于鱼的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白色粘液层,破坏组织。

      影响鱼的呼吸功能体表形成苍白色或白色粘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功能病鱼食欲减退、消瘦、体色发黑靠近池边浮于水面上或侧卧于病鱼食欲减退、消瘦、体色发黑靠近池边浮于水面上或侧卧于水面上水温等条件合适,病原体大量繁殖,水面上水温等条件合适,病原体大量繁殖,2~3d2~3d内即造成大内即造成大批死亡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产卵亲鱼也会因大量寄生而批死亡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产卵亲鱼也会因大量寄生而影响生殖,甚至死亡镜检可确诊其病原影响生殖,甚至死亡镜检可确诊其病原•【【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引起大量死亡,为一种常见病虫体生长繁殖水害鱼苗、鱼种,引起大量死亡,为一种常见病虫体生长繁殖水温为温为12~180C12~180C,,3~53~5月为流行季节越冬鱼种也易感染此病在月为流行季节越冬鱼种也易感染此病在珠江三角洲,是鳜鱼严重病害之一,有时甚至引起全池鱼死亡珠江三角洲,是鳜鱼严重病害之一,有时甚至引起全池鱼死亡•【【防治防治】】 ((1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体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体。

      ((2 2)用)用8mg/kg8mg/kg浓度硫酸铜溶液或浓度硫酸铜溶液或2%2%食盐溶液浸洗鱼种食盐溶液浸洗鱼种20min20min ((3 3)发病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发病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5:2)全池遍洒,浓度为)全池遍洒,浓度为0.7mg/kg0.7mg/kg 斜管虫(一) 斜管虫(二) (三)肠袋虫病(三)肠袋虫病•【【病原病原】】 鲩肠袋虫(鲩肠袋虫(BalantidiumBalantidium ctenopharyngodonictenopharyngodoni)•【【症状症状】】 鲩肠袋虫寄生于各龄草鱼后肠,尤其距肛门鲩肠袋虫寄生于各龄草鱼后肠,尤其距肛门6~10cm6~10cm的直肠,中后肠也有寄生,前肠则无,以的直肠,中后肠也有寄生,前肠则无,以2 2龄以龄以上草鱼较普遍虫体聚居在肠粘膜间隙,不侵入粘膜组上草鱼较普遍虫体聚居在肠粘膜间隙,不侵入粘膜组织,以宿主食物残渣为营养,对组织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织,以宿主食物残渣为营养,对组织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如单纯感染,即使感染率很高,对寄主危害也不大用,如单纯感染,即使感染率很高,对寄主危害也不大。

      但当宿主感染细菌性肠炎时,又大量寄生,则能促使病但当宿主感染细菌性肠炎时,又大量寄生,则能促使病情加重•【【流行情况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均有流行,一年四季可见,尤全国各地均有流行,一年四季可见,尤以夏、秋两季为普遍,通过胞囊专门感染草鱼,不同年以夏、秋两季为普遍,通过胞囊专门感染草鱼,不同年龄的草鱼均可被感染龄的草鱼均可被感染•【【防治防治】】 彻底清塘,杀灭胞囊,减少感染彻底清塘,杀灭胞囊,减少感染 (四)小瓜虫病(四)小瓜虫病•【【病原病原】】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liismultifilliis)•【【症状症状】】鱼体表、鳍条、鳃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鱼体表、鳍条、鳃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寄生处组织发炎、坏死、鳞片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寄生处组织发炎、坏死、鳞片脱落、鳍条腐烂而开裂鳃组织因虫体寄生,除组织发脱落、鳍条腐烂而开裂鳃组织因虫体寄生,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虫体侵入眼角膜,能炎外,并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虫体侵入眼角膜,能引起发炎变瞎引起发炎变瞎。

      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各种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各种淡水鱼均可寄生,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主要危害鱼种淡水鱼均可寄生,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主要危害鱼种多子小瓜虫适宜水温为多子小瓜虫适宜水温为15~25℃15~25℃,,pH6.5~8pH6.5~8无中间宿无中间宿主,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主,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防治防治】】 ((1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密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密养 ((2 2)用)用200~250mg/kg200~250mg/kg冰醋酸溶液洗浴冰醋酸溶液洗浴15min15min,或用,或用0.4mg/kg0.4mg/kg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h2h用硝酸亚汞或醋用硝酸亚汞或醋酸亚汞全池泼洒,浓度为酸亚汞全池泼洒,浓度为1mg/kg1mg/kg 小瓜虫(一) 小瓜虫(二) (五)车轮虫病(五)车轮虫病• •【【病原病原】】显著车轮虫(显著车轮虫(T.nobilisT.nobilis)、粗棘杜氏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T.domergueiT.domerguei)、)、东方车轮虫(东方车轮虫(T.orientalisT.orientalis)、卵形车轮虫()、卵形车轮虫(T.ovaliformisT.ovaliformis)、微小车轮)、微小车轮虫(虫(T.minutaT.minuta)、球形车轮虫()、球形车轮虫(T.bulbosaT.bulbosa)。

      • •【【症状症状】】车轮虫寄生于鱼类的体表或鳃,还可在鼻腔、膀胱、输尿管车轮虫寄生于鱼类的体表或鳃,还可在鼻腔、膀胱、输尿管出现侵袭体表的车轮虫一般较大,寄生于鳃上的车轮虫一般较小侵袭体表的车轮虫一般较大,寄生于鳃上的车轮虫一般较小鱼苗、鱼种放养密度大或池小、水浅、水质不良、营养不足,或连绵鱼苗、鱼种放养密度大或池小、水浅、水质不良、营养不足,或连绵阴雨天,均易引起车轮虫病的爆发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粘液,成阴雨天,均易引起车轮虫病的爆发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粘液,成群沿池边狂游,不摄食,鱼体消瘦,俗称群沿池边狂游,不摄食,鱼体消瘦,俗称“ “跑马病跑马病” ”病鱼体表有时病鱼体表有时出现一层白翳出现一层白翳• •【【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危害海、淡水鱼类的鱼苗、鱼种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危害海、淡水鱼类的鱼苗、鱼种尤以乌仔和夏花阶段死亡率高流行于尤以乌仔和夏花阶段死亡率高流行于4~74~7月,适宜水温月,适宜水温20~28℃20~28℃,以,以直接接触而传播直接接触而传播• •【【防治防治】】 ((1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施肥,掌握鱼苗、鱼种合理放养密度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施肥,掌握鱼苗、鱼种合理放养密度。

      ((2 2)用)用8mg/kg8mg/kg硫酸铜溶液浸洗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min20~30min,进行鱼体消毒,或用,进行鱼体消毒,或用2%2%盐盐水浸洗水浸洗2~10min2~10min ((3 3)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5:2)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0.7mg/kg0.7mg/kg 车轮虫(一) 车轮虫(二) (六)杯体虫病(六)杯体虫病•【【病原病原】】筒形杯体虫(筒形杯体虫(A. A. cylindriformiscylindriformis)、卵形杯体虫()、卵形杯体虫(A. A. oviformisoviformis)、变形杯体虫()、变形杯体虫(A. A. anoebaeanoebae)、长形杯体虫()、长形杯体虫(A. A. longiformislongiformis)•【【症状症状】】虫体成丛固着在鱼类皮肤、鳍和鳃上,易感染鱼苗、鱼虫体成丛固着在鱼类皮肤、鳍和鳃上,易感染鱼苗、鱼种,摄食水中微小生物,对寄主组织产生压迫作用,妨碍宿主正种,摄食水中微小生物,对寄主组织产生压迫作用,妨碍宿主正常呼吸作用,使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严重时引起窒常呼吸作用,使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严重时引起窒息死亡。

      息死亡•【【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一年四季可见,以夏秋最普遍,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一年四季可见,以夏秋最普遍,寄生于各种淡水鱼鳃和皮肤上,主要危害寄生于各种淡水鱼鳃和皮肤上,主要危害3cm3cm以下的幼鱼大量以下的幼鱼大量寄生能导致鱼种死亡,但大批死亡并不多见虫体的传播主要靠寄生能导致鱼种死亡,但大批死亡并不多见虫体的传播主要靠游动体,在一定环境下,虫体的口围盘和附着盘均宿入而呈茄子游动体,在一定环境下,虫体的口围盘和附着盘均宿入而呈茄子状,体表具有比平时更多的细密纤毛,然后离开宿主,在水中游状,体表具有比平时更多的细密纤毛,然后离开宿主,在水中游泳,遇到合适的宿主即可寄生泳,遇到合适的宿主即可寄生•【【防治防治】】同车轮虫同车轮虫 五、毛管虫病五、毛管虫病•【【病原病原】】中华毛管虫(中华毛管虫(TrichophyaTrichophya sinensissinensis)、湖北毛)、湖北毛管虫(管虫(TrichophryaTrichophrya hupehensishupehensis)•【【症状症状】】虫体寄生在鳃小片上,破坏鱼的鳃上皮细胞,虫体寄生在鳃小片上,破坏鱼的鳃上皮细胞,妨碍宿主的呼吸,使鱼呼吸困难,浮在水面。

      病鱼体弱、妨碍宿主的呼吸,使鱼呼吸困难,浮在水面病鱼体弱、消瘦,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消瘦,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流行情况流行情况】】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鳃和皮肤,主要危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鳃和皮肤,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以长江流域较为流害鱼苗、鱼种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以长江流域较为流行6~106~10月是其流行季节传播靠纤毛幼虫直接接触月是其流行季节传播靠纤毛幼虫直接接触•【【防治防治】】同鳃隐鞭虫同鳃隐鞭虫 思考题•原生虫各类形态结构特点怎样原生虫各类形态结构特点怎样?•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怎样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怎样?•孢子虫病各类症状怎样孢子虫病各类症状怎样?如何防治如何防治?•车轮虫车轮虫﹑斜管虫斜管虫﹑波豆虫流行及防治方法波豆虫流行及防治方法怎样怎样?•肠袋虫和锥体虫是怎样传播的肠袋虫和锥体虫是怎样传播的,如何防治如何防治?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