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 副本.doc
25页第三单元 测量【单元教学内容】:教材 21 - 35 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生疏、千米的生疏和吨的生疏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同学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生疏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同学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生疏这部分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同学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同学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同学的解决问题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单元教学目标】:1. 使同学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生疏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生疏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2. 使同学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同学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 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同学合作沟通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进展实践力量。
单元教学重点】:使同学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生疏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生疏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单元教学难点】:使同学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单元教学措施】: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本单元的内容与同学的生活实际有着亲热的联系,教学中老师要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机敏选用教材供应的资源,接受演示主题图(如,大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同学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为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同学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供应条件同学凭借自己的经受和体验,生疏并理解测量的有关学问,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力量会逐步提高 2.加强同学的操作活动43学校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同学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当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学例1(毫米的生疏),教材支配了同学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同学在测量中发觉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挂念同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挂念同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当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挂念同学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 1 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同学生疏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 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同学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 1 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同学用作业本摞出 1 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同学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 100 米,通过走一走感受 100 米的长度,让同学想像出 10 个 100 米就是 1 千米单元课时支配】:1、毫米、分米的生疏 ………………………………………… 2 课时2、千米的生疏………………………………………….. …… 2 课时3、吨的生疏 ………………………………………….. …… 2 课时4、单元测试 ………………………………………….. …… 2 课时三数(上) 第三单元 测量 教学设计课题毫米的生疏 教材第 21 页例 1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受观看、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生疏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把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洁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乐观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精确的“1 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课件、米尺;同学预备书、直尺一把、一枚 1 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方法 动手测量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预习教学过程 修订栏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同学用手势来表示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导入 多长2、估量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沟通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生疏”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 毫米”的表象①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同学思考、沟通)②在同学沟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 毫米”有多长,请同学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教学 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沟通过程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同学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 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厘米=10 毫米④请同学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老师预备1 分硬币、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同学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 毫米”的体验⑤引导同学用手势来表示 1 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同学举例,老师供应一些资料)⑦同学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 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同学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 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 37 毫米(3 厘米=30 毫米),然后画线段同学操作,老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开头画和不从“0”刻度开头画的画法区分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同学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第 1 题让同学依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 1 厘米 1 厘米地鼠,不满 1 厘米的再 1 毫米 1 毫米地数, 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同学读数,再指名汇报第 2 题让同学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 2 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同学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毫米大约有多长小结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如你们有爱好,期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三数(上) 第三单元 测量 教学设计课 题 分米的生疏 教材第 23 页例 2 及相关练习1、让同学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生疏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 1 分米=10 厘教学目标 米、1 米=10 分米2、使同学经受测量的过程,进展测量技能3、让同学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沟通,培育同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教学难点 把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预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教学方法 动手测量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修订栏预习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 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 2(米)导入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 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 米太长,8 厘米太短了师:当长度一个比 1 米小而又比 10 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需生疏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生疏分米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叙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制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 10 厘米看作 1 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 10 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 1 分米1 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 1 分米长的纸条)教学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过程 1 分米等于 10 厘米板书)2、查找生活模型,建立“1 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3、生疏几分米谈话:拿出 1 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 1 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沟通:用线表示出 2 分米、5 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进率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 1 米的木条,数一数 1 米中有几个 1 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 米等于 10 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生疏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0 毫米1 分米=100 毫米5、实践活动1) 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精确2) 指名汇报沟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 5 题让同学先估量再测量,最终集体反馈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 6 题同学独立完成沟通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留意什么3、完成“练习五”第 7 题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宠爱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布置 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教学后记三数(上) 第三单元 测量 教学设计课 题 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材第 23 页例 3 及相关练习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教学目标 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力量,培育学生简洁推理的力量,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预备 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方法 争辩法教学课时 第 3 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预习一、复习旧知教学过程 修订栏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1) 让同学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 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依据从小到达的挨次进行排列2、同学口答下列问题1 厘米=()毫米10 毫米=()厘米1。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