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1993年度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填表说明的函.doc
4页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关于1993年度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填表说明的函各市、地县植保站:植保专业统计是植保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在生产实践中为各级领导加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省各地植保统计人员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近两年人员有所变动为使统计资料具有连续性、可比性,根据农业部(1991)农(农)函字第44号文关于印发(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精神,按照我省具体情况,对1993年度植保专业统计报表的填报有关事宜作以说明:一、以作物为单位综合发生程度的计算方法:加权平均法,其公式:M=/式中:Ai,表示某病虫害的发生面积 Ci,表示某病虫害其发生程度的相应级别模糊向量法,其公式:M=式中:X,为各种病虫发生面积占被害作物种植面积的百分比归一化后组成的模糊向量;C表示与X相对应的级别二、综合损失率的确定1、以作物为单位综合损失率根据我省的试验结果和近几年来的情况,粮食、棉花、花生病虫大发生时(5级)综合损失率分别为25%、50%、30%,果树、蔬菜、烟麻病虫大发生时的损失率经验值依次为40%、40%、25%;农田杂草的危害损失率,近年来参考值:水稻田杂草13.4%、麦田杂草为15%、杂粮田杂草为10.4%、大豆为19.4%、棉花为14.8%、花生为9%;蝗虫的损失率可按当地的经验数计算。
综合损失率分为5级,大发生的损失率除以5即是每级的损失率2、以上各种病虫的危害损失率都是在一般年份试验得出的,但一些特殊年份特殊病虫大发生,如1990年的条锈病大发生,去年和今年的棉铃虫大发生,其病情指数或虫口密度已超过5级下限1个级差以上,2个级差以下时,损失率加一级,超过二级以上者加二级在计算该单项病虫损失量时,可按(该作物亩产×一个级差的损失率)×该病虫发生面积,计算出的损失量,加入按常年综合损失率计算出的该项病虫的不防治的损失量这样计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例如:按我省农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麦蜘蛛发生程度按五级划分,各级市尺单行长虫口密度依次为:200——250、251——500、501——750、751——1000、1000头以上以此为例,若麦蜘蛛属特大发生虫口密度1300头,应在统计不防治损失数9728.99吨的基础上,加损失率级差一级(即258×5%×15.2=194 5.80吨),合计为11872.59吨若虫口密度达1550头,则应加损失率2级(即258×10%×15.2=3891.20吨),合计为13818.19吨今年棉铃虫大发生,卵量超过大发生指标很多,如按上述方法计算出仍与实际情况悬殊过大,各地可依据情况再加修改,进行计算。
3、参照各种作物病虫危害大发生的综合损失率,折算实际发生程度相应级别的危害损失率,如小麦病虫综合发生5级时的综合损失率为25%,实际发生程度为3级时,其综合损失率为X;则:X(%)25×3/5=15%三、损失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不防治损失量、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其中不防治损失量在年报的统计项目中没有),由于植保工作是项包产措施,为计算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必须首先计算在自然情况下,不防治的损失量,根据防治情况来计算出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一)、不防治损失量计算步骤1、每亩损失量=某作物全县平均单产×相应级别的综合损失率2、不防治总损失量=每亩损失量×某作物各种病虫发生总面积(某作物各种病虫发生总面积超过种植面积可用种植面积)3、计算单项病虫占总发生的百分比:单项病虫占总发生的(%)=(式中的总发生面积,指各种病虫的实际发生总面积,而不是采用种植)4、分别计算单项病虫不防治的损失量单项病虫损失量=不防治总损失量×单项病虫占总发生的%(为便于准确,此数最好保留4位小数)(二)、挽回损失量的计算1、根据上述单项病虫害不防治的损失量计算单项病虫挽回损失单项病虫挽回损失=×防治面积×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是个动态的,它受所用药剂、防治适期、用药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一般防治好的效果为90%,各地可视当地情况灵活运用。
防治面积:一种病虫防治多次的,一般是累加面积,有时超过了发生面积,计算挽回损失量应以覆盖面最大的一次作为计算时的防治面积2、逐项病虫挽回损失量累加,即为该项作物经过防治后总的挽回损失量(三)、实际损失量的计算1、单项病虫实际损失量等于单项病虫不防治损失量减去单项病虫挽回损失量2、各项病虫实际损失量之和,即为该作物各项病虫总的实际损失量四、农田杂草防治面积,损失量的统计1、农田杂草的防治面积,按全国植保总站文件要求,只填报化学除草面积,但杂草的防治面积还应包括人工除草面积为了解决报表上出现杂草发生面积大,防治面积小以及计算防治后的挽回损失小的矛盾,请分别说明化学除草面积、人工除草面积2、损失量的计算,只计算化学除草的挽回损失、实际损失,计算方法同前,损失率按不同作物田的损失率分别计算飞蝗的损失量只计算危害粮食的部分;农田鼠害的损失量也只统计损失粮食部分五、农植2表,农作物病虫主要防治措施表1、分作物播种面积按统计部门数字填报2、分作物化学防治面积(合计2)+生物防治面积(合计5)应等于农植1表中作物病虫合计2;化学防治面积其中的种子处理(3)+土壤处理(4)不等于化学防治合计2,因为这仅是化学防治中的两项措施。
3、生物防治面积:指人工饲放天敌和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的面积,不包括天敌保护利用面积微生物制剂防治面积,包括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面积,并在备注中说明井岗霉素的防治面积不包括施用增产菌的面积4、天敌保护利用面积,在田间采用有利于天敌生存繁殖的措施,控制病虫的面积是指指导思想明确,有意识进行保护利用天敌的面积5、综防示范面积:只统计各地组织安排并完成的综防示范样板面积其辐射面积不予统计6、综防面积:指各地按综防技术操作组织实施防治的面积六、农植3表中的农药销售和库存量1、农药品种:对于当地用量较大,但表中未列出的农药,可以在该类农药的其他小品种小计项下说明其中”,然后顺序填写并将这些品种也统计在小计中2、销售量:包括生资部门销售的农药数量为防止重复统计,以统计县级农资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销售量为主,并扣除销售至外省,外县的数量和生资部门批发给农业部门的数量3、农业部门:指农业系统中经销或代销农药的各级植物医院、诊所、机防队、农技服务中心和植保专业户等(下同)4、年底库存量:指农资和农业部门年底农药的库存量,为便于各地及时上报,全省统一到10月底的数量5、计算单位:一律用100%有效含量(吨),折算方法是:某种农药有效含量=农药成品量×该农药有效含量%。
七、农植4中的植保机械用量1、药械类别:手动施药药械:指人工手动药械背负式的手提式的均为手动施药药械背负式机动药械是指机动的,如“泰山18机”而不是背负手动的,各地在填写该栏时,往往把手动背负式的也填在此栏内,以致全省数字过大,请今后填时予以注意手持电动药械特指利用电池为动力的手持操作药械其他类别按要求认真填写2、年底社会保有量:是指当年年底用户手中完好能用的植保药械的拥有量注意机动药械的平均寿命一般8年,手动药械一般4年,最好通过典型调查认真填写3、当年供应量:指当年销售到本地区的药械总量,包括农资部门或农业部门的供应量统计时间也截止到10月底统计单位均指架(台)八、农植6表即植物检疫对象和新发生危险性病虫草发生防治情况表农植7表即植物检疫情况表这两个表内容较多,希望各地填写时与各地检疫员协商共同认真填写,以免与省检疫部门的数字不吻合九、农植8表植保系统人员情况1、工人:包括全民制工人和合同制工人2、长期临时工:指在非正式职工中连续工作一年以上,按月发工资,并继续留用的人员3、学历:只统计初中毕业以上的在职干部和工人,其他学历指具有初中、高中学历文凭的文凭的在职人员4、技术职称:只统计已评定技术职务的人员数,其他项是指农业系列以外技术职务如会计师等的在职干部的人数。
5、业务分工:表中各类专业人员不得重复统计,各工种,专职人员数之和应等于从事植保技术业务工作人员的总数检疫人员指已发检疫证,并专门或主要从事检疫工作的人员,不能和测报、防治、药械专职人员重复统计十、农植9表农作物灾害情况表1、受害面积是指遭到病虫明显为害的面积即现在统计的病虫发生面积2、成灾面积是指因病虫危害造成减产三成以上(不含三成)的面积3、绝收面积是指病虫危害造成减产八成以上(不含八成)的面积十一、有关统计计算的其他问题1、植专年1表第一页即总计部分,其损失数量仅指粮食损失数量这一点要特别注意2、植专年1表24页飞蝗、农田害鼠、农田杂草三项合计栏内计算损失量只合计危害粮食的部分3、大豆、地瓜统计在粮食作物内,对地瓜可按5斤鲜地瓜折一斤粮食计算十二、统计报表上报时间各市地半年统计报表于8月20日前;年报初报于11月15日前;年终统计报表于12月10日前报省站综合科,县级上报地市的时间同各市地定各市地上报年终统计报表时,要把所属的县(区)年终报表一份一并报省站 1993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