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二: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ppt

53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57825555
  • 上传时间:2018-10-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9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二之: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研究生课程:战略管理专题研究,主讲人:梁运文 教授/博士 广西大学 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主任 广西大学中小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广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副主任,主要内容,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一、资源能力战略学背景,(一)产生的背景,(二)企业能力概念的提出,(三)资源能力理论的理论渊源,(四)资源能力战略学主要范式,,,,,,,第四章 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一)产生的背景,一、资源能力战略学背景,1、动态竞争环境与波特战略理论的不足,非常有吸引力的产业仍然存在许多亏损企业,鲁梅尔特证实:产业内长期利润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的利润分散程度要大得多的这一事实,动态竞争环境的出现:战略分析与实施之间时滞的难以克服行,2、20世纪80年代归核化浪潮的兴起,3、日本企业的崛起,(二)企业能力概念的提出,1、selinick:能力与特殊能力,1957年,selinick最早提出“能力”或“特殊能力”概念认为能力或特殊能力就是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一、资源能力战略学背景,(二)企业能力概念的提出,2、潘罗斯:企业内生成长理论,一、资源能力战略学背景,潘罗斯认为(1959年):“企业是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内部资源,因为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将产生生产服务,生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则推动知识的增加,最后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生产性资源,服务性资源,知识的增长,管理力量增长,企业成长,,,,,(二)企业能力概念的提出,3、理查德森:企业能力概念,一、资源能力战略学背景,第一个提出“企业能力”概念的人是理查德森(1972)认为能力反映了企业积累的知识、经历和技能,是企业活动的基础从企业能力角度,理查德森区分了“相似活动”和“互补活动”,相似性活动在企业内完成;互补活动由具有不同能力的企业间进行整合来实现;当企业遇到既非“相似活动”和“互补活动”时,则应该交给市场来完成三)资源能力理论的理论渊源,1、亚当.斯密:企业分工理论,一、资源能力战略学背景,2、马歇尔:企业内部分工理论,3、潘罗斯: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四)资源能力战略学主要范式,一、资源能力战略学背景,第四章 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一)代表性文献,(二)基本概念,(三)基本前提假设,(四)基本理论内容,,,,,,,第四章 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一)代表性文献,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1、沃纳菲尔特: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在《战略管理杂志》第5期发表论文“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标志着企业资源战略观的产生。

      该论文探讨了基于资源而不是产品的企业成功的有效性,提出了“资源位势屏障”和“资源—产品矩阵”认为企业中存在一种带根本性的、能够导致企业成功的与特殊资源密切相关的不确定性:原因模糊和隔离机制原因模糊”使产业中的企业获得比产业外的企业更高的利润;“隔离机制”使得资源完全不能被仿制或难以仿制一)代表性文献,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2、巴尼:企业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1986年,巴尼(Barney)发表文章“战略要素市场:预期,运气与企业战略”,认为战略要素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企业有可能以低成本获得战略资源和实现战略,从而获得超常规绩效1991年,巴尼在《管理学杂志》第1期发表“企业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一文,把“资源”定义为:一个企业所控制的并使其能够制定和执行改进效率和效能的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征、信息、知识等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特征包括:有价值、稀缺的、不易模仿的、不可替代的二)基本概念,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1、企业资源,(1)资源的分类,资源三分说:劳动、资本和土地,资源四分说: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资源五分说:人力、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产销方法或技术,资源六分说:人力、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产销方法或技术、时间,资源七分说:人力、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产销方法或技术、时间、信息,(二)基本概念,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1、企业资源,(2)异质性资源,Barney(1991)所定义的异质性资源:,有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性,无法替代性,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企业所拥有,(二)基本概念,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2、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巴尼(Barney,1991)认为:一个企业具有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是指该企业正在实施一项创造价值的战略,且这项战略没有被企业现在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同时实施。

      巴尼(Barney,1991)认为:一个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是指该企业正在实施一项创造价值的战略,且这项战略没有被企业现在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同时实施,这项战略的利益也不能被这些其他企业所复制三)基本前提假设,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资源的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如果一个产业中各个企业的资源具有完全同质性和完全流动性(perfectly homogeneous and mobile),则这个产业中的任何企业均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资源异质性(resource heterogeneity)和不完全流动性(immobility),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前提,是企业资源战略学说的基本假设四)基本理论,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1、VRIO战略管理模型,巴尼(Barney,1997)出版了《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一书,以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一个适用的企业内部战略分析框架——VRIO框架,并提出了四个问题:价值(Value)问题:企业的资源能使企业对环境威胁或机会作出反应吗?稀有性(rareness)问题:有多少企业拥有某种有价值的资源?可模仿性(Imitability)问题:现在不具备这种资源的企业在获取它时与已拥有它的企业相比是否处于成本劣势?组织(Organization)问题:企业的组织框架能充分利用所拥有资源的竞争潜力吗?,(四)基本理论,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2、战略三角形模型,戴维J.科利斯、辛西娅A.蒙哥马利,1997年出版了《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提出了企业战略三角形模型: (1)一项有效地公司战略,是由五项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是这个系统创造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2)战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资源、业务,以及结构、体制和过程3)当整个系统运作起来并致力于实现公司愿景与使命时,在合理的目标激励下,系统能够创造性出竞争优势公司远景,目标与目的,结构 总部角色体制 过程,企业成功:公司优势,,(四)基本理论,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2、战略三角形模型,(四)基本理论,二、企业资源战略学说,3、基于资源的企业持久竞争优势传导机制,,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一)代表性文献,(二)核心能力的内涵,(三)核心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资源能力战略学说专题研究,(一)代表性文献,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1、C.K.Prahalad 和G.Hamel:公司核心能力,1990年, C.K.Prahalad 和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公司核心能力》,从而正式确立了核心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地位核心能力思想继承了Diericks和Cool(1989)的内生化持久竞争优势的观点,同样探索“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问题”,认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在在于企业内生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并提出了核心能力分析框架。

      核心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企业不仅仅是生产产品,还创造、积累知识和技能,并内嵌于组织,企业竞争外在表现为产品竞争,实则组织核心能力的竞争一)代表性文献,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2、其他的文献,Teece、Pisano、Shuen(1990):公司能力、资源和战略概念Leonard-Barton(1992):核心能力与核心刚性Foss(1993):公司的理论:能力的透视Prahalad(1993):公司中核心能力的角色Coombs(1996):核心能力和R&D的战略管理Heene and Sanchez(1997):基于能力的战略管理…………,(二)核心能力的内涵,1、核心能力的定义,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关于核心能力的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关于将“Core Competence”究竟是译成“核心竞争力”或者是“核心能力”的问题,国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的陈劲、王毅和许庆瑞总结国外有关“核心能力”的观点,一共有十类观点:整合观、网络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载体观、元件构架观、平台观、技术观、发展过程管、资本观二)核心能力的内涵,1、核心能力的定义,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1)整合观:Prahalad(1990)和Coobas(1996)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各种能力的组合,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

      2)网络观:Klein、Gee和Jones(1998)认为,核心能力是指各种技能及根据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网络3)协调观:Sanchez、Heene(1996)以及Thomas Durand(1997)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各种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能力,包括:卓越资产、认知能力、程序与常规、组织结构、行为于文化二)核心能力的内涵,1、核心能力的定义,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对于核心竞争力与核心能力的争执,张炜(2002)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 (1)核心竞争力是核心能力(Leonard-Barton,1992)、组织能力或者战略能力(Grant 1991)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资源共同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是资源的函数(Mahoney & Pandian,1992)核心竞争力与能力的整合,有可能形成企业战略的通用模式 (3)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提供最大战略价值且有别于竞争对手的资源组合(Henderson & Cockburn,1994)竞争力与能力都是战略相关资源,二者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二)核心能力的内涵,2、核心能力的特征,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1)核心能力的价值性:一方面,核心能力能提高企业的效率,能够帮助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核心能力的价值是以顾客所看重的价值为取向,即核心能力具备最终产品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2)核心能力的辐射性:核心能力是能够对企业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的能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就好比是一棵大树,树根是核心能力,树干是核心产品,树枝是经营单位,而树叶、花、果实则是最终产品树的根系则提供了大树所需的营养,大树的稳定性就是核心能力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核心能力的辐射特征,(二)核心能力的内涵,2、核心能力的特征,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3)核心能力的稀缺性与异质性:核心能力是一家企业异于竞争对手的原因,是该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原因,因此核心能力对企业的特质性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贡献4)核心能力的持久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持久性来源于核心能力的难以复制性一项能力如果能够被竞争对手复制或者是模仿,那么,这种能力是不能够被称为核心能力的因此,核心能力的持久性要求核心能力是难以复制和模仿二)核心能力的内涵,2、核心能力的特征,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5)核心能力的知识性:企业能力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核心能力反映了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因此,核心能力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如何协调企业各种资源用途的知识形式。

      二)核心能力的内涵,3、核心能力的三项检验标准,三、企业核心能力战略学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