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调查研究.doc
4页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调查研究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调查研究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以简捷性、即时性 较强等特点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 影响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此 需要对大学生文明使用微博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网络观,广泛使用微博加强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关键词:大学生;微博;影响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此次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此次调查主耍采取发放纸质问卷和 网络调查两种形式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收回179份;网络调查 问卷回收38份,共收回215份男女比例为:男生137人,占63. 72%; 女生78人,占36. 28%o所在年级的比例为:大一 21人,占9. 77%; 大二59人,占27. 44%;大三87人,占40. 47%;大四48人,占22. 32%1. 注册情况及参与时间在215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4. 42%的大学生已经开通了 微博,有5.58%的大学生尚未开通微博可见,大学生使用微博较为 普遍2. 登陆微博的方式据调查显示,6. 90%的学生选择用电脑由网站登陆微博,仅有1.48% 的学生选择微博应用软件登陆;65. 52%的学生选择终端登陆微博, 26.11%的学生以上三种方式都会使用。
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喜欢 用终端登陆,偶尔使用其他方式登陆3. 更新微博的频率在微博的登录频率方面,43.84%的学生每天都会登录,21.18% 的学生两到三天一次,22. 66%的学生一到两周一次,5.42%的学生每 月一到两次,6. 90%的学生几乎不会登陆由此可见,有近三分之二 的大学生每天或者两到三天登陆一次微博,大学生使用微博的频率较 高4•使用目的及关注的内容通过问卷数据显示,促使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原因中,打发闲 暇时间占的比率最大,其次是了解最新资讯和关注名人、明星动态 大学生使用微I専经常做的事情主要是关注、转发、评论社会时事和社 会热点问题及写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两项站各占六成和五成其 次是浏览自己已经关注感兴趣的名人和话题,浏览关注的人的动态和 观点5•浏览内容及关注群体调查显示,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和幽默笑话这两项的人最多,可见 大家想通过微博这一平台了解更多的信息资讯其次,关注吋事政治 和娱乐消息的人居多相比较而言,关注财经投资和科技方面的人较 少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1.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微博行为的引导管理高校是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主阵地,微博的应用对大学生的 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高校应该积极去参与和管理好微博,引 导大学牛正确使用微博1) 高校和院系各部门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高校和院系各部 门应该将微博变成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教务部门可以在微博上发布 考试信息,图书馆发布新书信息、借阅提示,就业部门宣传最就业信 息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关注相关的信息团委和党 委及学校学生会各部门发挥其各自的职能,发与自身相关的内容,开 办系列性栏目,面向广大学生传递最新校内外动态,有计划、有步骤 地加强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2) 丰富高校微博内容要改变以往的微博内容不吸引学生的 问题,必须使高校微博“活”起来、“动”起来高校微博要明确定 位,找准大学生关注点,发布他们真正想了解的内容,结合本校的特 点办出特色应该实现文字与图片、视频相结合,达到图文并茂在 文字表达上,宜轻松活泼,符合微博新媒体的特点,这样才容易赢得 学生的喜爱同时可与官方网站建立链接,以便点击查看详情2•学牛加强自律,正确使用微博大学生的自律是史为根本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只有大学生有了较 强的自律意识,把学校引导的思想观念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吋,问题的 解决才变得行之有效1) 健康使用微博交流微博是一个人际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但是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微博交流出现了不健康的现象。
大学牛:要 树立责任意识,在使用微博吋应考虑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进行微 博交流吋,首先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网络公共道徳,不侮辱、诽 谤他人其次要注意自我保护,要有较强的信息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 意识2) 自觉避免微博沉迷微博内容丰富,信息传递及时,集知 识和娱乐于一体,这对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也 很容易沉迷其中部分学生成为“微博控” o调查显示,43.84%的学 生每天都会登录,21. 18%的学生两倒三天一次,22. 66%的学生一到两 周一次,有八成以上的大学生一周内至少登录一次微博过度沉迷甚 至会导致个人和班级集体、现实和社会的隔离微博本來是人们之间 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工具,过度沉迷却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大学 生在运用微博给自己带来愉悦、满足的同时,要注意提升自身网络素 养参考文献:[1] 李恺兰•中国微博研究现状的实证研究[J] •青年记者,2012(6)・[2] 杨晓曦,李文华,余春阳,丁畅•浅议微博对于大学生的消极 影响[J]•新闻世界,2012 (7)・[3] 刘林翔•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新闻知识, 2011 (9)・[4] 崔嬪,朱蕾•以微博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教育力量[J].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201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