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基础知识 人教新课标版.doc
10页初二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上册)前言一、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 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部依法进 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P3)2、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3、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要求P3)二、 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P3)(1)是青少年知法守法的需要 (2)青少年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需要(3)是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 法律的三个基木特征是什么? (P5——P7)(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称“国法”;(P5)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国家制定法律,国家认可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2)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P6)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3)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P7)二、 法律的含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性约束力的 行为规范。
它的木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丁•具我国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三、 法律和道徳的关系1、 区别(具体见P8)(1) 表现形式不同,道徳存在于认识和社会舆论中,大多数是不成文的法律常表现为规范性文件2) 实现方式不同道徳主要靠社会舆论和教育及人们的觉悟使人们遵守,而法律也靠公民白觉,但 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调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徳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 某些行为小结:在我国违法行为一般都是违反道徳行为,但违反道徳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2、 联系:都是人们行为规范,都约朿人们的行为,三、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徳的联系(1) 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述、相互补充的P8——P9)(2) 法治和徳治的关系(P9)(3) 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青少年主要 增强法制观念,白觉守法护法,又要提高道徳索质和道徳水平,做一个好公民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一、 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的秩序、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P16)1、 社会秩序的含义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P17)2、 公共场所秩序的含义和法律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重要性(P17):3、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含义和具体的规定(P18)二、 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1、 公共安全的含义: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P19)2、 具体行为包括:(P20——P21)%1 违反枪支、弹药、刀具、危险品管理规定的行为;%1 违反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管理规定的行为;%1 违反水陆运输安全规定的行为;%1 违反民用设施、施工设施安全规定的行为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1、 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P22)2、 具体行为包括:(P20——P24)%1 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和公共场所的雕测;%1 破坏公用设施; ③吸食、贩卖毒品; ④窝藏、转移、销毁、购买赃物:3、怎样维护社会管理秩序?(P24)第三课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 法律规定经济制度1、 我国的基木经济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28)2、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1) 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29)(2) 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具体见P29)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见P29)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见P29)3、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内容和作用。
P30)4、 保障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P30——P33)(1) 三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市场经济关系,规范 经济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市场竞争行为)2) 其他法律: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产品质量法等150多部法律二、 法律规范经济行为1、 经济活动的基木规则(1) 平等:经济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平等、企业身份的平等;(P33)(2) 公平:经济活动中要买卖公平、竞争公平,任何企业都不能有特权;(P34)(3) 诚实信用:经济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P34)2、 意义:法律规则是经济活动的保障,在经济活动中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障经济安全P35)3、 、法律法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P35)(1) 经济活动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2) 生产者必须依法登记,依法经营,必须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规定进行生产,不得生产国家明令 淘汰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商标;不得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限期使用的产 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不得实施欺诈行为。
3) 销售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和纽带销售者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的规定,不得销传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搞欺胴性销传不得用有奖销儕的手 段推销劣质产品,不得销传失效、过期或对人体有害的产品4)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规定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必须白觉遵守法律法规三、 依法打击经济犯罪1、打击经济犯罪的意义(P36)经济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安宁,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国家、集 体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 依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2、经济犯罪的种类:(P36——P39)%1 侵犯公私财产犯罪(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犯罪);%1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走私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扰乱市场秩序犯罪、 危害税收征管犯罪)%1 其它经济犯罪: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犯罪、妨害公司和企业管理秩序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P:39)第四课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徳建设和教冇、科学、文化建设1、 思想道徳建设%1 地位(P43)%1 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耍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木要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大力提倡“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木道徳规范,加强社会公徳、职业道徳、家庭美徳教 育。
社会公徳: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P44)职业道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P44)家庭美徳: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P45)%1 社会主义道徳风尚的形成、叽网和发展,要靠思想教冇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具体原因见 P45)2、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 地位(P45)%1 内容(P45——P46)二、 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木措施1、 保障性措施:法律明确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建设丁•作的途径和方法P47——P48)2、 促进性措施:法律明确规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鼓励 和奖励P49)三、 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1、 具体的行为:迷信、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活动、赌博、吸毒P52——P53)2、 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行为的作用(P54)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 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P56)2、 人类接触较多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白然资 源。
3、 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P59——P60)二、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木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木原则,是环境保护的基木法律(1)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P63)(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P64)(3)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P64)(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P64)三、 青少年要白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P65——P68)(1) 提高环保意识:一要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二要有“保护坏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三要有 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我国法律规定,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诡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行政处罚;触犯刑 法的,追究刑事责任)(2) 落实环保行动:首先,青少年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青少年学生要学会依照法 律法规处理环境问题一要严格依法律已,决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二要敢于同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作 斗争四、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环境保护肓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 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第六课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一、 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P7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P73)二、 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P74)%1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首要原则、目的)%1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1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1 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三、 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1、 家庭保护:①含义: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 冇的义务及其职责②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或者 有残疾的未成年人;不得溺婴、弃婴;必须让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冇;应当以健康的思想、 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订立婚约2、 学校保护:①含义: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按 照规定接受义务教冇;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②内容: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 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 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教学场所和组织集体活动,要有 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等3、社会保护:①含义: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②内容:各级人民 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场所,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营业性舞厅等不 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岀租或者以 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4、 司法保护:①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 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②内容:办理未所人犯罪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