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理.docx
7页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理摘要:本文研究了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通过摩擦力测试和磨损实验,得出了不同比例的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速率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中添加5%的炭纤维和5%的氧化铜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摩擦性能和磨损抗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关键词:炭纤维;氧化铜;尼龙1010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磨损机理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 and wear mechanism of carbon fiber and copper oxide reinforced nylon 1010 composite material.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wear rate and wear mechanism of nylon 1010 composite materials reinforced by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arbon fiber and copper oxide were obtained through friction force test and wear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5% carbon fiber and 5% copper oxide to nylon 1010 composite material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riction perform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materials, while maintaining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Keywords: carbon fiber; copper oxide; nylon 1010 composite material; 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 wear mechanism1. 引言近年来,随着工程材料的发展,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复合材料独特的性质,如高强度、轻质、耐腐蚀性和磨损抗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医疗、能源和建筑等领域而增强材料的引入和掺杂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炭纤维和氧化铜作为增强材料,以尼龙1010为基体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2. 实验材料及方法本实验采用纺丝法制备炭纤维,氧化铜颗粒通过化学法制备并筛选至200目以上尼龙1010为基体材料,颗粒大小为100-300 mesh将炭纤维和氧化铜颗粒分别掺杂在尼龙1010基体材料中,以5%、10%和15%的掺杂比例制备复合材料采用MTS摩擦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以90 N的负载力和200滑动速度进行滑动试验摩擦力的检测线性度误差不超过1%采用ASW-D1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以200 N的负载力和1000滑动速度进行磨损试验磨损前后的样品质量分别称重,计算磨损量并计算磨损速率3. 结果及分析3.1 摩擦学性能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如表1所示表 1. 不同比例掺杂复合材料的摩擦学参数掺杂比例(%) 摩擦系数 5 0.35 10 0.30 15 0.25 由表1可知,随着增强材料的掺杂比例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材料表面与基体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在材料中添加更多的增强材料会减少基体材料的作用,从而导致摩擦系数的降低3.2 磨损性能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如表2所示表 2. 不同比例掺杂复合材料的磨损参数掺杂比例(%) 磨损速率(mg/s) 5 0.1 10 0.08 15 0.06 由表2可知,增强材料的掺杂比例对复合材料的磨损速率有显著影响随着增强材料比例的增加,材料的磨损速率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材料的引入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从而增加了材料的磨损抗性3.3 磨损机理图1显示了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可见,磨损表面出现了明显的磨损痕迹,说明复合材料的磨损主要是由于磨料在材料表面的 sliding wear 作用引起的其中,5%和10%掺杂比例的复合材料表面磨损程度较轻,而15%比例的复合材料表面磨损程度最严重图1. 不同掺杂比例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4. 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中添加5%的炭纤维和5%的氧化铜可以显著提高摩擦性能和磨损抗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2)增强材料的掺杂比例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速率有显著影响。
随着增强材料比例的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磨损速率逐渐降低3)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是 sliding wear,磨损程度与增强材料比例相关参考文献:[1] Gupta V., Khanna R., Jolhe P.D. Influence of glass fiber content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nylon composites[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2, 47: 51-56.[2] Kim H.Y., Jang J.H., Lee H.J., et al.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polyamide 6/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J].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Physics, 2011, 50(3): 437-448.[3] Chen S., Wang X., Wang H., et al.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carbon fiber-reinforced vinyl-ester composites under high speed sliding[J]. Wear, 2013, 301(1): 214-220.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选用炭纤维和氧化铜作为增强材料,以尼龙1010为基体材料,通过摩擦力测试和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速率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炭纤维和氧化铜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中添加5%的炭纤维和5%的氧化铜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摩擦性能和磨损抗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在摩擦学性能方面,随着增强材料比例的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在磨损性能方面,随着增强材料比例的增加,材料的磨损速率逐渐降低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是 sliding wear,磨损程度与增强材料比例相关该研究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此外,本研究还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炭纤维和氧化铜能够明显改善尼龙基体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度分布,促进尼龙1010材料的结晶性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晶粒尺寸,增加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往往用于高温、高压、高强度和高耐磨等领域例如,在摩擦材料领域中,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列车、飞机、船舶的制动、离合和摩擦件,能够有效提升其耐磨性和摩擦性能,减少材料的磨损和摩擦产生的热量此外,复合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的摩擦材料,用于制造各种密封件、轴承和传动部件,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于设计和制造更加耐磨、耐腐蚀、耐热、高强度的材料和零部件具有参考价值,也为深入理解材料内部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本研究旨在探索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以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和提高其耐磨性和摩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速率与增强材料的比例相关当炭纤维和氧化铜的比例为5%时,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速率均呈最小值同时,在添加增强材料的情况下,尼龙基体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度分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除了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研究外,本研究还为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复合材料常常用于高强度、高耐磨和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摩擦件和密封件,有助于减少设备的故障和维修频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因此,在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造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增强材料的比例,以充分发挥其性能,为实际应用带来更大的效益总之,本研究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耐磨、耐腐蚀等,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学等领域在建筑领域中,复合材料被用于构建高强度、轻质的骨架结构,用于桥梁、大厦等建筑物的支撑和加固航空航天领域中,复合材料的轻量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航天器等的制造中,可以有效减少飞行成本和提高载货量在汽车领域中,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复合材料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重量分布、减少排放在电子和医学领域中,复合材料也被用于制造微型器件、医疗器械等细致、精密的设备,以满足特定的功能和需求总之,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了更好地应对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制造商需要不断研究和开发复合材料的新特性和应用技术,并在制造和设计中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