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影《花木兰》中的儒家思想解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2388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2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电影《花木兰》中的儒家思想解析    ■崔 宇1 刘 楠2(1.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Reference] 花木兰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她的故事广为流传,导演马楚成将这一流传千年的故事搬上银幕,重现历史,重温那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欣赏电影《花木兰》感受到其中浓重的儒家思想氛围,表达得最充分的就是儒家的“仁”的思想,透过木兰的言行和故事中的详细情节从多角度表达了仁爱思想、孝悌思想、三纲五常思想以及其他思想,充分表达了儒家的仁学精神[Keys] 《花木兰》;电影;儒家思想;仁爱;孝悌花木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对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尤其是对女子的鼓舞和影响非常广花木兰其人其事正史记载不详,但是有很多其他的史料文字和民间传说记载而导演马楚成将其搬上银幕,更是让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更加形象生动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曲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收录于《乐府诗集》中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最终凯旋的传奇故事电影《花木兰》的大概故事梗概:北魏有个小女孩叫花木兰(徐娇饰演),与父亲花弧(于荣光饰演)相依为命。

      从小受父亲影响偷练武功,并接受了父亲的好友对她在阵法等方面的指导,勤学苦练之下武艺高强花木兰(赵薇饰演)18岁时,游牧民族柔然犯境,军情危急,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魏国全民征兵木兰不忍年迈体弱的父亲再上战场,便趁夜晚聊天时让父亲多喝了两杯酒,清晨趁父亲未起而偷偷违抗军令替父从军初入军营,木兰精湛的武艺引起了副营长文泰(陈坤饰演)的注意但是木兰男扮女装秘密身份暴露的危机却一步步逼近木兰,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后文泰得知木兰女儿身替父从军很是钦佩花木兰表现神勇,和文泰并肩作战,胜战连连,晋升为将军然而,木兰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逃避战争,为了鼓励木兰让她自己变得强大,文泰还诈死了一次在军旅的朝夕相处中,两人渐生情愫柔然王子门独(胡军饰演)大举进军魏国,然而由于战前准备不到位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魏军几乎山穷水尽身处绝境,而木兰又身负重伤文泰为了自己的爱人,为了魏国的士兵,为了顾全大局,主动向冒顿坦白了自己的身世,以自己做人质解救了木兰和所有的士兵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木兰遣散了士兵,悄悄追随文泰的踪迹来到敌营,历尽千辛万苦,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爱人并在劝服柔然公主协助后成功解救文泰,最终凯旋木兰和文泰回到朝廷,备受嘉奖,本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想到皇帝为了停止这场战争,决心让文泰和柔然公主和亲,花木兰和文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已经别无选择。

      观看了几遍《花木兰》之后,对影片中的大量儒家思想的表现颇有感受,影片从很多角度表现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以及孝悌为本、杀身成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第一,表现了儒家的孝悌思想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个传统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上孔子的“爱人”有两个特点:其一,“孝悌”为本这是出于巩固奴隶制氏族血缘关系的需要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另外一方面,爱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在爱父母方面,就是孝;表现在爱兄弟方面,就是悌;表现在爱朋友方面,就是信;表现在爱民族、国家方面,就是忠,等等孝”属于亲子之爱,反映总的血缘关系其二,阶级性孔子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日侵《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不能“过其所爱”爱”要受等级名分的约束,超越了等级名分,在道德评价上就走向了反面,变成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在电影中众所周知,花木兰替父从军以及后来凯旋探父首当其冲表现出来的就是:孝在中国的古代甚至三皇五帝开始,中国最讲究的就是孝,而儒家思想之中更是对“孝”提出了很多的要求。

      儒家思想认为,忠和孝是统一的,要孝于宗族长辈,要忠于国家朝廷在影片中可以看出,木兰为父亲熬药,耍把戏让父亲吃药,服侍父亲左右,这很明显木兰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儿在这些点滴的细节中,无不表现出木兰尽孝的思想,而这一切更是在为下一步的替父从军的尽孝壮举做铺垫电影中花木兰在父亲花弧接到征军的军帖之后,体味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军户出军,要效忠于国家,然而父亲年迈体弱多病,经过深夜沉思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最主要表现的就是儒家的孝悌思想从另外一方面看,电影中耕户出粮,军户出丁,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统治方式,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花木兰能够毫不犹豫地选择替父从军,除了要对父亲尽孝道以外,正是反映出了她忠于国家,要为国家尽“忠”,效力于国家,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的一面自古忠孝不分家,所以这也是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第二,表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仁”是孔子以及儒家的理想人格,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最高目标,人们只要按照“仁”的要求和原则去办事,天下就会出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状况,做到大一统,有序,而且能达到“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就必须循行一定的义务,那是他应该做的,但是这些义务的本质就是“爱人”,即“仁”。

      简单来说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和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表现就是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孝悌为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身成仁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并进一步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尽管先学者和后学者们对“克己复礼”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对自己的欲望或不合礼的地方进行抑制和恢复从而达到礼的标准,却无太大差别,看法基本一致克己”即以礼约身,约己.一切行为都遵守礼的准则儒家的这些哲理在电影中也都有详尽的体现首先,无论是花木兰还是文泰在电影中的表现都是厌恶杀戮、厌恶战争的,他们不愿意杀戮柔然人,无论是士兵还是贫民百姓,这一点不是他们本身懦弱,而是儒家仁爱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影响其次,花木兰替父从军在报名时候碰见了小虎(房祖名饰演),小虎得知真相后没有揭穿她反而替她着想,出谋划策保全木兰,这是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友情,更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真实表现再次,在柔然大举进攻时候,小虎和士兵为了保护花木兰能顺林安全撤进山谷,不畏强敌,留下阻击,在最为难的时候可以奉献自己以保全别人最后,在柔然兵以俘虏作要挟时候,以小虎为首的魏兵,不但不受淫威恐吓,反而引吭高歌、身先士卒报效国家,这更是儒家杀身成仁、精忠报国思想的淋漓尽致的表现。

      第三,表现了儒家的仁学精神子张问仁于孔子[来自www.LW],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在电影《花木兰》中,孔子所说的几点就有所表现,从而使那个时期的儒家思想得到了具体的表现所谓“恭”,就是恭敬,也就是为人处世要端庄严肃彬彬有礼这一点小到木兰对待童年伙伴朋友军中士兵,中到木兰对他的师父们、同僚们,大到木兰与国家君主王公大臣之间的交往,都有所体现宽”,就是宽厚,待人处事要宽容厚道孔子说,“宽则得众”,我想这一点从花木兰在士兵中的威望就可以看出,以及她刚刚到军营时候营主的外甥与花木兰为敌,到后来为木兰出生人死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信”为诚信,简言之就是守信敏”为敏与智,敏则有功,智为聪明智慧明智,也就是也就是做事干练,能明辨是非惠”为慈惠,就是要有恩慈、慈善之义在《花木兰》中,无论是魏国的皇帝还是花木兰、文泰、普通士兵都严格按照儒家的礼、仪原则做人做事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反面的例子,那就是臧质大将军背信弃义,没有按照计划预先给花木兰在山谷中放置粮饷和医药物资,导致他们在山谷中陷入绝境,当然电影的最后这个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第四,表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是孔子教育他的弟子及后人成德达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这个词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但是孔子的言行已经将中庸表达得尽善尽美中庸”也就是“用中”之道,也就是在生活实践中恪守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正之理[来自wwW.lw5u.cOm]也就是说人在日用常行中要坚持执其两端用其中的原则这样做才可以称得上是“中行”,当然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执中的标准,那就是“礼”孔子坚持要因时权变求其中,就是要因时因事而变通,力求接近于中道在《花木兰》中,无论是文泰还是花木兰都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现了这一点,例如花木兰因时因事在柔然王子的大举进攻时改变了以往的奇兵和主军的布阵方式,出其不意,以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际的效果就是木兰初期大胜,但是由于臧质将军没有按计划行事,最终导致失败,但是花木兰采用的“中庸”之道,做到了“中行”,还是前期取胜的关键因素还有战争中,花木兰也贯彻了“过犹不及”,在胜利之时,没有穷追不舍,而是适可而止,有效地保存了军中的战斗力,为后期胜利奠定了基础总之,一部《花木兰》,再现历史,让我们重温一代巾帼英雄的丰功伟绩,在观看影片过程中,让观众得到了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影视的背后,我们应该更深地思索一下影片画面和故事情节背后所孕育的文化、道德的因素儒家文化思想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文化历史长廊中是一个奇葩,它引导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的繁荣昌盛不仅是封建时代,就是当代例如孔教运动的倡导者康有为都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教育,从而宣扬自己的“仁爱”哲学,认为“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根源,由此提倡并领导了孔教运动,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染国民、唤醒国民、激发国民,试图使中国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结合儒家的思想为当时的中国谋出路求发展所以,从影视看文化、看发展,我们在崇敬赞美花木兰这样的民族巾帼英雄的同时,也应该发一分光,尽一份力,使儒家文化思想随着《花木兰》这样的电影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深入到更多更广的国内、国外民族以及文化之中[Reference][1]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李振纲.中国古代哲学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李振纲.智者的叮咛[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崔宇(1979-),男,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7级中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中国哲学;刘楠(1981-),女,河北廊坊人,哲学硕士,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宣传工作部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哲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