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辨析.doc
9页高中生物学中易混淆概念1.脂质(脂类)与类脂 脂质: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脂质概念范围大 类脂:属于脂质中的一部分,又可分为磷脂和糖脂2.纤维素、维生素和生物素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会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脏、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可以是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因子3.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素干扰素:是病毒等侵入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效应T细胞可释放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属于淋巴因子,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白细胞介素-2:属于由效应T细胞释放出来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胸腺素:是动物胸腺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能够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系统性红班狼疮)的患者4.生长素、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秋水仙素生长素: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适宜浓度时能够植物生长的物质,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生长激素:由动物的垂体合成分泌的蛋白类激素,能够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是某些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而这些微生物往往缺乏合成这些物质的酶或者合成能力有限一些天然物质,如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秋水仙素:一种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能诱发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5.抗毒素、抗生素、凝集素凝集素:动物血清中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实际上就是抗体抗毒素:动物血清中能特异性中和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毒性的成分,实际上就是抗体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特异性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链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6.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和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子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对机体代谢也有明显影响孕激素;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催乳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调控某些动物对幼仔的照顾行为,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的活动等。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7.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C是基本元素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8.核苷、核苷酸、核酸核苷:由含氮碱基与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与核苷酸的区别为不含磷酸基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与磷酸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含糖的不同,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9.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的种类基本相同此外,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不停地进行着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复杂、对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同,它们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支外环境中10.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血浆蛋白:指血浆中的蛋白质,位于血细胞细胞外的蛋白质11.诱导酶与组成酶诱导酶: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酶,当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诱导物)时才能合成的酶诱导酶在微生物需要时合成,不需要时就停止合成诱导酶的合成取决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组成酶: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酶,在微生物体内一直存在,其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12.抗原与过敏原过敏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一切物质和因素的统称,抗原可以成为过敏原,但过敏原不一定是抗原。
过敏原有特异性和异物性,但大分子性却不是所有过敏原都具备的,如青霉素的相对分子量比较小过敏原对部分人起作用由过敏原刺激产生的抗体附在皮肤细胞、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细胞、某些血细胞表面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它一般有异物性,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原对所有的人都起作用由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13.单克隆抗体、单细胞蛋白单克隆抗体:单个效应B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也就是通过克隆形成的细胞群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单细胞蛋白:通过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体本身14.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如一个动物细胞和除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都是一团原生质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15.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16.中心体与中心粒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种细胞器,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
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中心粒;组成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另一极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17.细胞液与细胞内液细胞液:狭义的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水状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广义的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18.质体、质粒质体:植物细胞质中的具有双层膜的一类细胞器,具双层膜,依其所含的色素情况,可分为白色体(不含色素)、有色体(含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自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质粒能够“友好”地“借居”在宿主细胞中一般来说,质粒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生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质粒的复制则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19.载体、运载体载体:一般指某些具有运载功能的蛋白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载体:在基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20.赤道板、细胞板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但赤道板不是一种结构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高尔基体与它的形成有关2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是指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基质成分,是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以外的溶胶状物质叶绿体基质:叶绿体内除去基粒以外的溶胶状物质,含有许多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还有少量的DNA、RNA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的溶液胶状物质,含有很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有少量的DNA、RNA22.极体与极核极核:是被子植物胚囊的结构之一每个胚囊中有两个极核它是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细胞(其中3个消失),一个大孢子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2个极核和5个其他细胞它们的基因型都相同受精时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以后发育成胚乳极体:是伴随着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而产生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另一个较小的是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极体经分裂成两个极体。
这样,,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极体不参与受精,产生后将逐渐退化23.胚与胚珠、胚囊与囊胚胚:动物由受精卵或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幼体或指植物种子或颈卵器内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植物幼体种子植物的胚有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的分化胚珠:种子植物的大孢子囊,即发育成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胚珠的结构可分为珠被和珠心两部分胚囊:在被子植物中位于胚珠的珠心内,为具有卵细胞、助细胞、极核和反足细胞的结构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内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囊胚: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典型的囊胚呈囊状,中央有空腔,称为囊胚腔24.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指在分裂间期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连在同一着丝点上的两个染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互称为非姐妹染色单体25.芽与芽体芽:植物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根据着生位置有顶芽、腋芽(侧芽)和不定芽之分芽体:无脊椎动物(如水螅)和某些微生物(如酵母菌)体旁或体后端长出的小体能通过出芽生殖(无性生殖)形成子体26.启动子与启始密码启动子是基因非编码区上游的一段碱基序列,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对转录信使RNA起调控作用。
只有在启动子存在时,RNA聚合酶才能准确地识别转录起始点,并沿着DNA编码区正常地进行转录起始密码是信使RNA上最初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翻译开始的起点注意:起始密码并不是由启动子转录而成的27.终止子与终止密码终止子是位于基因非编码区下游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它的特殊碱基排列顺序能阻碍RNA聚合酶的移动,并使其从基因模板上脱离下来,转录工作从而结束终止密码位于信使RNA上,共有三种:UAA、UGA、UGA这三种遗传密码不代表氨基酸,核糖体沿着信使RNA翻译到终止密码位置时,翻译停止表明一条肽链翻译完成注意:终止密码不是由终止子转录而成的28.基因的非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区非编码序列:基因的结构中不能编码蛋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