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24516355
  • 上传时间:2024-0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问题是学习的不竭动力 五马中心中学-----姜梅梅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鼓励学生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大胆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增强学生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就成为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生质疑能力的增强,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其中,教师有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持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是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质疑呢?我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方法1. 返回法指学生的质疑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等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时,教师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果问题难度不是很大,其他学生能够帮助解答,或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质疑者能够自行解决,这时教师重新把疑问推给学生这种调控质疑的方法,在当今“主体教学”的课堂上,是经常采用的,它能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2. 研读法指学生的质疑难度较大,问题又提得很有水平,很有价值,切中教学内容的要害,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时,教师须与学生一起研读课文,共同解答这个疑难问题。

      3. 存疑法 指课堂上学生的质疑与本节课的教学无关,应该在下节课或以后的教学中解决这个疑难因此,教师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你的这个问题提得好,但在这节课内我们不讨论,到下节课再去讨论,你到课外再去思考思考,行吗?老师相信,凭着你的智慧和能力,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疑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4. 回避法指课堂上学生的质疑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无关或是关系不大,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解决,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本堂课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就明确告诉学生:“老师将在课外与你讨论这个问题,你同意吗?”采用这样的回避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学习上来5. 坦诚法指课堂上学生的质疑,由于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或是虽有考虑但不成熟,而一时回答不了,班级上的学生也不能回答这时,教师就真诚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暂时解答不了,请容许老师再考虑考虑,再去查些资料,下节课肯定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以上几种方法是教师有效应对学生质疑的策略但应当注意,教师应对学生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并保持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积极性,以使学生保持不断学习的动力;教师切不可把应对学生质疑看成是回避问题,应付学生的表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 总之,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