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东厦中学洪英纯).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6037977
  • 上传时间:2023-1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2.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确立授课老师:洪英纯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夏商周三代,下启两汉,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对应,能够让我们解开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结构的钥匙同时,学好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二) 过程与方法: 1.解读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料、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列表的方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知识和形成历史观点的能力; 3.通过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郡县制的影响以及秦始皇的功过,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秦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树立热爱和平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2.通过认识秦朝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渗透文明进步原则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四、教学重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措施,特别是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五、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影响六、学情分析 高中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内容比较抽象,这种体系只有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此外,始皇帝的由来初中历史课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必设为重点但秦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内容,学生知之不多,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等概念更是没有接触过,未形成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力图通过历史图片、史料的展示,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与此同时,多采用问题设置、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知识点导入: 设置知识框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即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从秦朝开始正式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引入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确立设计意图】根据知识框架回顾前一课所学,温习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再过渡到本节课知识点,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效连结,方便学生更好地记忆新课讲授】概念解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解读】专制主义是要保障皇帝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但是丞相拥有参与决策权,势必会威胁到皇权,因此,为了加强专制主义,就要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所以,“专制主义”包含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解读】中央集权是要保障中央对地方拥有控制权,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势必要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所以,“中央集权”包含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仔细解读历史概念,便于更好地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一、背景【思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为什么? 结合战国时期的经济,社会情况和思想状况来分析战国时期为什么会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解读】从小农经济参与者(农民、地主、政府)的角度出发,农民为了更好的生活,需要安定的环境保证其生产与再生产;地主为了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维护其利益;而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需要提升自己的实力以保障税收。

      所以,从经济的角度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模式发展的需要社会、思想:引用史料材料一: 子墨子言曰:“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人民),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伤害),此又天下之害也 ——《墨子·兼爱下》问题:根据材料,墨子认为什么是“天下之害”?【解读】强调全国卷会考察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因此引用材料的同时贯穿学法指导教学生将材料进行分段(按句号),分别找出“大国之攻小国”, “为人君者不惠,臣者不忠”,“贱人交相亏贼”为“天下之害”大国攻小国,是因为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为了统一,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君不惠臣不忠,是因为君臣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矛盾,需要加强皇权,即加强专制主义;贱人交相亏贼,是因为社会秩序混乱,为了维持秩序,需要强化法律,例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便是实践所以,从社会的角度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消除割据,维护统一的需要;从思想的角度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有受到法家的理论的影响板书:1、经济:小农经济模式发展的需要2、社会:消除割据,维护统一的需要3、思想:法家的理论【设计意图】解读原始史料的过程中,贯穿学法指导,并教授学生如何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学生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

      过渡】战国时期,秦国实力相对较弱,但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并先后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大帝国展示秦朝疆域图(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西到陇西)问题: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秦朝该如何有效管理这个统一的大帝国?【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秦朝广阔的疆域,并在获得视觉震撼的同时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顺利过渡到接下来的内容的学习二、 确立(一)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二)措施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皇,对王号已不满意,为了彰显个人功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创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列举相关史料,结合课本内容,提问学生皇帝制度的特征材料二:“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四: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解读】“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位世袭;“皆决于上”——皇权至上;“独以”、“莫敢用”——皇帝独尊小结】点明,皇帝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专制主义板书: 1、皇帝制度(1)皇位世袭(“家天下”)(2)皇权至上(3)皇帝独尊【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史料,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并展开简单分析,培养学生资料分析、归纳能力。

      2、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三公”指的是谁,职能是什么,并用图示展示出来解读】三公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但从太尉“虚有其位”,引出全国军政大权掌握于皇帝手上,所以三公最终共同服务于君权,突出“专制主义”加强 另外,丞相位高权重,势必会威胁到皇权,因而秦以后各朝各代,为了加强专制主义,均会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为后面3、4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小字,用图示的方式展示九卿的职能,引导学生并加以分析解读】点明九卿之间分工严密,互相牵制,但仍以皇权为中心,再次突出“专制主义”加强,并提示学生注意找出九卿的职能有何特殊展示习题)【讲练结合】例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B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解读】从关键词“宗庙礼仪”、“生活供应”、“皇帝家族和亲戚”中,体现家天下的特点,引出“家国同治”的概念,但说明会带来公私不分的弊端设计意图】通过图示,简明扼要概括“三公九卿”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并通过例题,及时巩固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利于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小结】点明,三公九卿制的建立加强了专制主义板书: 2、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掌理奏章,传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协理全国军务【过渡】在中央,通过三公九卿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专制主义,那么中央集权该如何加强,让我们看看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3. 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展示史料,让学生通过翻译了解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五:“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解读】关键句“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分析“都会”——诸侯国,“郡邑”——郡县,“侯卫”——“诸侯王”,“守宰”——地方官员得出“以郡县取代诸侯国,以地方长官取代诸侯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注意】郡县起于春秋末期,秦统一后推向全国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找出郡县制的特点)(1)郡—县—乡—亭—里(2)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提问: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区别?(用表格形式展示,并要求学生对比得出结论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前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权力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无封地有俸禄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导致分裂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管理模式中央平行管理地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解读】前提:分封制强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分封主体为同行亲族,会出现根据宗族聚居范围划分区域的问题,导致宗族势力过大。

      但郡县制是在大一统的前提下,根据地域进行划分,能适当减弱宗族(地方)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权力:分封制强调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但郡县制体现的是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无封地有俸禄由此引出两个新的概念——“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点明郡县制的建立使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封制突出地方独立性过大导致分裂——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郡县制则体现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的特点,突出“中央集权”加强管理模式:分封制是“中央平行管理地方”,体现在周天子对诸侯没有办法实现绝对的控制,周天子能直接控制王畿之地,但地方掌控在各个诸侯王手上,是一种平行的管理,地方独立性过强而郡县制中,中央能绝对控制地方,地方要完全听命于中央,所以是一种“垂直管理”模式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列表对比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一目了然,提升对知识点的识记效果,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知识和形成历史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表格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