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忽必烈“马下”得天下.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8924980
  • 上传时间:2019-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9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忽必烈“马下”得天下说起我国历史上出身于游牧民族的军事统帅——元世祖忽必烈,人们大都是描述他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的雄姿,却很少有人知晓他是如何组织战时物资供应的1252—1254年,忽必烈率军跋涉千山万水,途经五省之道,攻灭大理国,这是我国军事史上远程奔袭的成功范例1259年,他领兵南下,进攻南宋江上要地鄂州(湖北武昌),大败南宋水军,取得了蒙古军首次横渡长江的胜利1268年,他亲自筹划和指挥灭宋战争,改变前朝方略,不到10年时间,就于1276年春夺取了宋都临安(杭州),迫南宋投降……忽必烈之所以能取得这些重大胜利,在作战与他注重战场准备、重视战时军饷物资的供应是分不开的忽必烈在作战时期,其战争的对象、目的、战区的地形、地貌先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作战的样式由原来的平原作战的骑战发展到山区、丘陵地带的水陆相间作战,由此军队的粮饷也随之由原来的以肉食为主变为以粮为主忽必烈很快适应了新的形势每次出战,他必先行筹粮早在1253年他第一次统军远程奔袭大理时,就命部将汪忠臣先攻四川嘉定(乐山),承担筹粮任务汪忠臣组织大批人转运粮秣,还“造舟为梁,修栈道水陆兼行,馈运不断”,为忽必烈所率的10万大军提供了食用。

      1259年,忽必列率军南下攻宋,行至蔡州(河南汝南)时,即命大将拔都儿等带一部分人至汉水附近筹粮,以保证军队在渡江前后有充足的粮饷在大规模攻宋期间,忽必烈虽未亲临战场,但他始终关注着战地军队的粮饷、兵器供给他命令各地全力保证襄阳战地的军需,除了自河南光化、邓州(邓县)、唐州(唐河)等地不断运去粮草外,还“发清(河北清县)、北沧(河北)盐24万斤,转南京(开封)米10万石,并给襄阳军为了保证作战军队的给养,忽必烈是不惜任何代价的1285年,他曾下令抽调湖南、广西等地的民工五六十万人,为出征交趾(越南北部)的元军送粮1287年,他还命人用海船从江南调运粮至辽东,以供给征讨叛王的军队,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忽必烈常带领数十万大军参战,为保证军饷的及时供应,他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1)严密和完善的组织负责后勤保障在地方上的州、府、县,均指定一些官员负责武器装备的制造及战场财产的搜集,军需用品的保管和部队物资的供应在部队各级机关,都配有管后勤的官员,负责与地方政府联系有关军队武器装备的生产、后方仓库的设置和向部队分发物资等事宜此种人员蒙语称为吉尔汗吉尔汗还领导道路管理员、中医师、蒙古医士和各类勤务分队,分别执行建造畜栏、驿站房屋和放牧等勤杂工作,其中许多笨重的劳动是由占领地区的人民担任的。

      2)动员组织士兵配合后勤人员搞好物资供应早在成吉思汗时就曾下令规定:“各级首领必须使士兵呈示其应随带出征之一切物品,要进行详细检查,以至一针一线,如在检查中,有缺少一物者,即应处罚之所谓一切物品,即是弓四,箭四百;长短标枪、斧、锥、小旗、火刀石、马盂、沙袋、袋盐、大麦若干袋、炊锅、蜡、挫刀、毛毡、雨伞及针线;縻马绳二百尺因蒙古人靠游牧和打猎为生,官兵能吃苦耐劳,可以靠干肉为生,在万不得已时,还可以“捋羊乳为饮,刺驼血为食”,这也就使得他们能很好地配合后勤人员搞好物资供应有史书记载:“出征时是羊马随行,不用运饷,羊食尽则射猎野兽,不举烟火可以行军迅捷,来如天堕,去如电逝,定居的工民难以防御”,故誉之为“迅如雷电,捷如鹰鹘”3)搞好后方交通运输,确保前运后送保证从作战前线到大后方的交通运输线始终畅通无阻设立了专门建筑和管理道路的官员,制订了一套完整的交通制度和管理规则,让抓来的一部分俘虏进行维修道路的劳动等4)屯田积粮屯田始于汉代,随后历朝有作为的帝王、统帅都把此当成“养兵息民之要道”忽必烈汲取了前人的经验,对此项工作更为重视1252年,他下令成立“屯田万户府”,并亲自组织此项事务即位以后,他抽调了大量军队去实施屯田。

      当时,全国各地军屯、民屯、军民合屯星罗棋布据不完全统计,耕地面积多达16万顷,其规模之大、地区之广是历史上少见的从其类型而言,约有三种:其一,在预定战场周围屯田对宋作战以前,忽必烈就接受了谋士姚枢建议,“以兵分屯要地,寇至刚战,寇去则耕,积谷高廪”,为征宋作准备;1263年又命万户张晋亨率本部戍宿州(安徽),在“汴提南北”列营屯田,为后来进攻宋江淮地区时筹措军粮;1269年前后,又调军民数万在唐、邓、裕(唐河、邓县、方城)等地屯田因而,围攻襄、樊之时,上述地区为元军提供了大量粮饷其二,围攻坚城时就地屯田对坚城围而不攻是元军队常用的战法有时围困数日,有时甚至围困数年要解决军队在此时的军饷供应,除了各地调运、夺取敌方粮草外,就是靠就地耕屯其三,在边远地区屯田元代疆土辽阔,“北逾阴山,西据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解决边远地区军饷,当时,在西北的阿里麻里(新疆阿拉山口南)、瓜州(甘肃安西县西南)、沙州(敦煌)北边的益兰州(今苏联克孜尔附近)、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南边的海南、雷州等地都有大规模屯田仅云南、四川地区,就有26处军屯或军民合屯,近3.8万人参加,耕地面积计5800多顷。

      忽必烈推行大规模屯田政策,在当时来说,既可在平时寓兵于农,控制领地,又能在战时为军队提供粮饷,增强战力5)就近储粮忽必烈很注意在预定战场附近积聚粮饷,以备战时就近取之1260年,其弟阿里不哥与他争位,兴兵奋战忽必烈预料战争难免,即调粮10万石靠近预定战场的抚州(河北张北县)、净州(内蒙谷四子王旗西北)、沙井(净州北)等处储存,并从南方运粮充实燕京(北京)仓库次年,他为实现统一全国计划,采纳了降将刘整提出的“益屯兵,厚储积为图宋计”的谋略,逐步在与宋接壤要地聚集军粮,以备攻宋时军用6)因粮于敌1254年春,进军四川嘉定(乐山)的元军一时缺粮,主将汪德臣亲自率军袭击嘉川(四川旺苍西)宋军仓库,获粮7000余石;1274年,元军进至郢州(湖北钟祥)时,粮储不济,诸将都为之担忧,在关系到能否继续进军的重要时 刻,战将谒只里率一部攻郢州西南的江陵(湖北)龙湾堡,“取其(宋军)栗万石,众赖以济”每次元军出袭,均有所获,少者数千石,多者数万石,以至数十万石,成为忽必烈军队筹饷的一个重要途径堵截敌方粮援,是取饷于敌的又一种方法元军围困襄阳后,宋军多次组织向城中运送粮饷,都被元军夺取后来,宋军以重金招募敢死士,欲强行将物资输入,结果又被元军夺去大部分。

      在常州之战、崖山之战中,元军都以堵截之战法,获取宋军许多粮饷,既置敌于困境,又解己之所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