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市计量设备项目可研报告.docx
105页泓域咨询/乐山市计量设备项目可研报告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 6一、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效能 6二、 加强计量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9三、 强化计量应用,服务重点领域发展 1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9一、 总体要求 19二、 编制背景 22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2第三章 项目概况 24一、 项目概述 24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 26三、 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 26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26五、 资金筹措方案 26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27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27八、 环境影响 27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27十、 研究范围 28十一、 研究结论 29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0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 32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32二、 建设方案 3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34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34四、 项目选址原则 35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35第五章 运营模式 36一、 公司经营宗旨 3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3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37四、 财务会计制度 40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 47一、 公司发展规划 47二、 保障措施 48第七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 51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51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54三、 质量管理 55四、 设备选型方案 5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57第八章 原辅材料分析 58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58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58第九章 进度规划方案 60一、 项目进度安排 6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6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61第十章 劳动安全 62一、 编制依据 62二、 防范措施 63三、 预期效果评价 69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70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70二、 建设投资估算 70建设投资估算表 72三、 建设期利息 7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72四、 流动资金 73流动资金估算表 74五、 项目总投资 7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75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7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76第十二章 经济收益分析 7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7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8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8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8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8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85三、 偿债能力分析 8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87第十三章 项目招标方案 89一、 项目招标依据 89二、 项目招标范围 89三、 招标要求 90四、 招标组织方式 90五、 招标信息发布 91第十四章 项目总结 92一、 指导思想 92第十五章 附表附件 9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9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9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9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9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9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99建设投资估算表 99建设投资估算表 10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0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01流动资金估算表 10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0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04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效能完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
补充完善计量校准、标准时间、产业计量、计量数据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推动相关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动态调整国家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完善部门行业专用计量器具目录制定规则加强国家、部门行业和地方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建立完善以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为主体、部门行业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为补充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立计量技术规范与计量标准建设协调机制,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实施和效果评估积极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提升我国计量技术规范的国际化水平推动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推动对计量器具、测量软件、测量系统等进行综合计量评价健全计量比对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国家级计量比对中心加强标准物质监管制度建设积极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使用推动对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量值准确性、可靠性计量评价,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国家重大专项开展量值保障能力验证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相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
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和眼镜店等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体系推广新型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支持产业计量云建设,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控制与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智慧工厂建设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完善诚信计量体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加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诚信计量社会共治可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可信、服务透明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
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加快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力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多元、开放的法制计量新格局借鉴国际校准测量能力互认制度,探索建立中国校准测量能力承认制度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二、 加强计量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适应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发展和数字化、扁平化量值传递溯源新要求,构建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
强化量值传递体系的法制保障和基础保障,科学规划计量基准、标准建设,填补应用领域的量值传递空白,确保体系完整、有效运行以技术能力水平为主要标准,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开放、灵活的国家量值溯源体系,优化量值溯源网络,提升量值溯源效能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市场化、竞争性量值溯源技术服务提升计量基准能力水平推动国家计量基准与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融通发展,增强国家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创新国家计量基准全链条管理机制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以量子效应和物理常数为基础,建立原子时标基准、能量天平法质量基准和热力学温度基准等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实施国家计量基准强基工程,强化量值源头能力供给,全面提升国家最高测量能力推进计量标准建设改革计量标准体系架构,统筹考虑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建立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实施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在重点领域新建一批国家计量标准,加快推进各级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建立嵌入式、芯片级、小型化的计量标准,推动对制造过程的实时测量和最佳控制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建立完善以国家基准物质、国家标准物质和工作标准物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标准物质体系。
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升标准物质不确定度水平探索建立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一批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建立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平台,形成研发、生产、应用全寿命周期的监管能力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优化整合国家计量技术机构、区域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地方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大力推动国家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发展,通过组织开展重大测量原理、方法前沿技术攻关,建立量子计量基准并保持国际等效,提供一流的量值溯源和测量服务,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工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计量技术机构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一批专业领域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服务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提供计量测试服务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高层次计量领军人才吸收引进国际计量人才,支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团队。
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建设计量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模式,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建立国际组织计量人才库和国际计量合作专家团队,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国际计量交流合作完善企业计量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大计量投入,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强化对工业测量过程、测量数据的管理,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健全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体系,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建立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区域计量发展统筹机制,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区域计量数据协同应用中心。
积极发挥区域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作用,完善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区域计量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