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幻灯片资料.ppt
35页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嫦娥二号”三维图像“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并取得基本成功关注热点“嫦娥二号”“嫦娥工程” 是一种什么活动动?服务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修建青藏铁路 农业生产电视机装配生产线科目一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一模拟考试题科目二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考试内容、考试视频科目三考试 http:/ 实际道路考试技巧 科目四考试 http:/ 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 最新试题“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嫦娥二号”三维图像关注热点“嫦娥二号”“嫦娥工程” 是一种什么活动动?探究活动1. 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 这些活动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 3. 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讲课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讲课 20042004年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年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学生教室里听课学生教室里听课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随堂检测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直接现实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 主体)(对象)(性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特点分析:“嫦娥工程”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 基本形式 (最基本的)1“嫦娥工程”是何种形式的实践,此外实践的形式还有哪些?小结: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4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关注生活了解厦门BRT材料1: 为改善城市交通、破解市民出行难题,厦门BRT建设于2006年7月31日拉开帷幕,于2008年12月1日建成通车厦门BRT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畅通工程,还促进了岛内外联动发展、岛外居民可以共享厦门建设成果材料2: 厦门BRT建设采用创新模式,市区采用全路段高架,公交车享有全封闭专用路权,无红绿灯,道路和站台设计采用升级轻轨的标准,为未来改造预留空间目前轻轨方案正在重新论证和修订,将在近期上报国家发改委 材料3: 目前目前厦门BRT日客流量保持在日客流量保持在2222万以上,最高客流量达到了万以上,最高客流量达到了2929万万人次,有些高峰期已是超负荷。
这对于一个人口在人次,有些高峰期已是超负荷这对于一个人口在300300万的城市来万的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指标,在国内仅次于千万人口的广州,人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指标,在国内仅次于千万人口的广州,人民日报头版曾报道过厦门民日报头版曾报道过厦门BRTBRT,文中盛赞厦门,文中盛赞厦门BRTBRT在凸显城市公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交优先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关注生活了解厦门BRT1、当年厦门为什么要修建BRT工程?2、厦门厦门BRTBRT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作用,为什么还要计划将BRT升级为轻轨?3、在我国众多城市BRT建设中,厦门BRT建设方案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准是什么?4、作为厦门市民,你觉得今后厦门的交通网络还可以怎样规划?分组讨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认识 是适应实应实 践的需要,在变变革对对象的实实践中产产生的 1、当年厦门为什么选择BRT建设方案?(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2、厦门厦门BRTBRT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作用,为什么还要计划将BRT升级为轻轨?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实践结果指 导改造不符合错误正确(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在我国众多城市BRT建设中,厦门BRT建设方案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准是什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作为厦门市民,你觉得今后厦门的交通建设还可以怎样规划?实践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形式巩固练习: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 C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7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A 参考答案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七个“一号文件”的发出,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一号文件”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