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虹桥机场西航站楼规划设计理念和特点.doc
10页虹桥机场西航站楼规划设计理念和特点虹桥机场西航站楼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建筑和本期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枢纽核心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理念指导下,虹桥机场西航站楼的规划设计理念要服务于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明确上海“一市两场”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虹桥机场在航空枢纽结构中的作用结合旅客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集疏散要求,在设计西航站楼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旅客在各种交通设施间便捷换乘,在西航站楼内流程合理、中转方便,步行距离和等待时间、空间满足IATA对一流机场的要求同时西航站楼的规划设计还充分考虑到建成后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规划设计开始就要求将虹桥机场建设成为“国内最具人性化的机场”1. 虹桥西航站楼与西侧枢纽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图 1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垂直示意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建筑由东向西分别是虹桥西航站楼、东交通中心、磁浮虹桥站、京沪高铁站、西交通中心虹桥西航站楼和东交通中心通过12米高架出发层和-9.5米地铁站厅层紧密联系,航站楼的办票功能向东交通中心延伸,虹桥机场旅客通过东交通中心解决大量到离港交通需求,体现了两者一体化设计的理念。
其中:1) 东交通中心12米高架出发层具有两组虹桥机场办票柜台和两组浦东机场办票柜台,同时配备大量自助办票机,在东交通中心就可以处理机场办票业务,使得旅客到达东交通中心就等于来到了机场航站楼这样旅客在东交通中心可以和虹桥机场间实现便捷的换乘2) 在地铁东站与西航站楼的竖向联系中,充分简化了旅客流程,如地铁来的出发旅客可通过地下一层地铁站厅层至12米办票大厅的直达自动扶梯直接进入机场出发功能设施,这样虽然地铁站厅和西航站楼出发大厅的垂直距离较大,但是旅客的步行距离却很短另外机场地面到达层的迎客厅设置直接到地下一层地铁站厅层的自动扶梯,这样地铁和西航站楼之间的旅客换乘非常便捷由于西航站楼主楼已经延伸到东交通中心,使得西航站楼和磁浮站屋联结紧密磁浮作为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联络线的功能定位得到很好的实现,并为将来通过磁浮把长三角地区和虹桥机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奠定了基础2. 多车道边与公交优先的车道边分配方式西航站楼的车道边长度和车道数都是超过IATA要求的,并已按车辆的公共程度和是否便于管理的程度来综合考虑车道边的分配西航站楼以及东交通中心各类车道边长度需求和设计提供对比详见表1表格 1 西航站楼以及东交通中心各类车道边长度需求和设计提供对比车道边位置车道边主要功能交通方式车道边需求长度设计提供的车道边长度0m 地面层 机场接客出租车xxxxxxxxxxxxxxxxx社会巴士121 192磁悬浮接客出租车社会巴士59 100机场和磁浮接客常规公交和长途车xxxxxxxxxx12m 出发层北侧机场送客私人小汽车75 220 出租车52 110 社会巴士16 60 常规公交和长途车68 170 磁悬浮送客私人小汽车34 75 出租车31 80 社会巴士8 125 常规公交和长途车42 120 南侧机场送客私人小汽车64 220 出租车43 110 社会巴士13 60 常规公交和长途车54 170 磁悬浮送客私人小汽车29 150 出租车26 80 社会巴士6 50 常规公交44 120 主要车道边的设计情况为:1) 出发车道边:枢纽高架快速道路系统南北分区,南进南出、北进北出。
因此出发层车道边,也分南北两套,分别服务于南北两个方向的客流,同时每侧又分内外两层车道边以提供充足的停靠长度来满足不同车种对车道边分配的需求图 2 12米出发层车道边示意图2) 到达车道边:分内外两层,到达层出租车远期共需18个发车位,航站楼到达层门前单侧停靠由于发车位较多,考虑分两组在内侧设置18个发车位机场专线巴士在内侧车道边北部上乘客,社会大中型巴士安排在外侧车道边图 3 到达车道边示意图3) 东交通中心车道边:东交通中心的车道边主要设置在两处,一处在交通中心地面层(见图3所示),主要为长途巴士服务;另一处设置在与航站楼夹层相连的交通中心大通道处(见图4所示),主要为社会车辆服务图 4 东交通中心车道边示意图3. 到港和离港旅客按空间严格分离西航站楼为了保证日益严格的安检要求,在空间设计上做到严格的到离港旅客分离,这样为机场运营管理也带了节省人力等诸多优点图 5 指廊旅客流线4. 确保功能要求前提下的简化系统设计原则虹桥西航站楼的设计是在确保功能要求前提下遵循“流程紧凑简洁,设施设备系统安全高效、充分考虑土建结构实施难度和进度”的简化系统设计原则如在建筑设计的钢结构采用上,尽量采用简单的钢结构形式;在枢纽下部结构的施工中,根据现场条件,尽量采用大开挖的施工方式;在建筑的幕墙设计中尽量采用简单标准化的幕墙形式;另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上部结构吊装对下部结构的影响,采用的结构形式尽可能少用到临时支撑施工方式。
特别是在西航站楼行李系统设计中,根据主楼和交通中心值机柜台的设置情况和功能定位,交通中心四组公共值机柜台的始发行李经分拣系统到达离港转盘,而主楼各组值机柜台的始发行李通过直通线直接到达离港转盘这样在确保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简化行李系统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减少投资、降低施工难度等很多优点图 6 虹桥机场西航站楼行李系统5. 中转功能突出,旅客流程简洁西航站楼的设计将虹桥机场的中转功能作为重点来考虑在中转功能设计上突出强调“减少旅客步行距离,简化旅客和行李流程”等方便旅客中转的思想我们将中转旅客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旅客和行李不见面,另一类是旅客和行李见面对于第一类旅客,旅客直接在4.2 米到达层签转中心完成办票手续后乘直达自动扶梯至12米层安检通道前方,进入始发旅客流程对于第二类旅客,旅客在0米行李提取区域提取行李后可直接进入行李提取大厅中部的中转旅客办票区域,在完成办票和托运行李后可在该区域乘自动扶梯抵至4.2 米的签转中心,汇入第一类旅客流程这样两类中转旅客的流程都相当简单,在机场中转的步行距离也很短另外西航站楼的行李系统的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中转情况,在行李房设置了中转投入口,中转行李通过自动分拣系统可进入行李转盘,如果中转班机的时间较晚,行李系统还设置早到行李线(EBS),为中转行李提供周到的处理方案。
6. 各驻场单位管理用房一体化设计西航站楼内的驻场单位包括虹桥机场各运行管理单位、航空公司及保险、旅游等公司驻场单位管理用房设计中按照管辖服务范围,统一进行管理用房设计其中在主楼办票柜台上方,设计了两幢办公大楼,通过和主楼很好的联系,可以方便各驻场单位对机场运营的管理7. 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灵活性虹桥西航站楼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灵活性本期扩建工程建设容量为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对于未来西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的增长预测,可通过南北向指廊的扩建(如图6所示)满足的候机和机位的需求;通过在东交通中心设置自助值机设施(如图7所示)满足增长的旅客值机需求;考虑到未来旅客安检标准可能提高,在西航站楼设计中,一方面在12米安检区域预留足够的进深空间,这样在未来可以通过安检柜台的三角放置方式,使得“一”字排列的安检通道数量可以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在主楼0米行李提取大厅,设计上保留了南北向扩建的可能性(如图6所示),并在行李房设计等各方面都考虑了该扩建情况图 7 西航站楼扩建示意图图 8 年旅客吞吐量3000人次时东交通中心自助值机设施布置8. 高比例的近机位,灵活的桥位布置本期建设的西航站楼近机位数可以满足21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通过扩建指廊的简单办法可以使未来西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时依然保持100%的近机位,为建设人性化机场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西航站楼机位设计中,为提高机坪利用率,参照航站楼建筑构型,对其中某些机位进行了可变机位的设计这样,机场管理者可根据实际到达、起飞航班情况来安排停机位,从而大大提高机坪使用效率及其灵活性,同时我们也为可变机位的设计方案考虑了登机桥及地面服务设施的相应设计方案这样虹桥西航站楼机门位布局方案可以充分运用灵活可变的机位设置方式,以采用编组的方式,调整机位的运行,今后随着不同航空公司在不同时期下的需求,运行方案可针对这些变化作出动态的调整图 9 西航站楼机坪机位布局平面图9. 航班生产信息系统的两场一体化规划虹桥机场扩建工程是上海机场航空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航班生产信息系统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分场的原则已在浦东机场二期扩建中建设了两场统一的信息集成基础设施,获得了统一的航班信息来源,统一的AODB和IMB今后两场航班生产的核心数据、航班信息源集中存储、处理,并为两场提供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支持集团层面对于两场生产运行状况的监控;航班操作和资源操作处理两场相对独立;两场的弱电信息子系统能够保持系统的独立性分别部署在虹桥和浦东,确保两场独立运行 图 10 上海机场信息系统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