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梭子蟹养殖技术.doc
9页梭 子 蟹 养 殖 技 术周茂澴 大海帝饲料公司技术部梭子蟹在我国沿海广泛分布,属大型海产经济蟹类,其肉味鲜美,人们喜食,经济价值高由于其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较少,适合于沿海池塘海水养殖,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沿海池塘养殖的新亮点第一章 梭 子 蟹 的 生 物 学 特 性一、分类地位梭子蟹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二、资源分布及保护梭子蟹在地球上的275种蟹类中是经济价值最大一种常见的有红星梭子、远海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其中三疣梭子蟹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左右广泛分布我国沿海,其中以福建、浙江、山东沿海最多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梭子蟹资源丰富,市场货源充足,价格便宜可是到80年中后期,由于渔民用铁耙子拖网,如耙地一样,成千上万只渔船在梭子蟹越冬海区地毯式的来回梳篦,把潜伏在泥沙中冬眠的梭子蟹都扒了出来,一条船一个航次可载20吨,如此往返作业,严重地毁灭了梭子蟹的根基侥幸存活下来的也大多有伤害,势必影响梭子蟹生育因此,在这之后的捕捞季节使梭子蟹蟹汛无法形成,使梭子蟹继黄花鱼带鱼等渔汛不复存在为保护濒危的梭子蟹资源发展梭子蟹渔业,应在沿海省市落实海上捕捞保护梭子蟹的同时,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繁殖培大规格蟹苗进行人工放流增殖和池塘养殖。
三、外部形态梭子蟹头胸甲的前缘左右两侧各有9枚锯齿,最后一齿最为长大,横向两侧方突出,使头胸甲中部宽大,两侧尖细,形似织布用的梭子,故而得名梭子蟹梭子蟹头胸甲表面有横行的颗粒棱线或成群的颗粒甲面分区明显,额缘具有4枚小齿复眼1对,具柄步足5对,第一对大而坚硬,称螯足,第五对步足平扁如桨,称游泳足,有较强的游泳能力所以梭子蟹被列为底栖游泳动物红星梭子蟹、远海梭子蟹、三疣梭子蟹三蟹极为相象仔细观察,红星梭子蟹头胸甲表面有3个血红色的卵圆形斑,非常明显区别于其他两种远海梭子蟹头胸甲上有较粗的颗粒及明显的花白云纹,而三疣梭子蟹头胸甲上的颗粒细小,无花白云纹,有3 个疣状突,故名三疣梭子蟹四 、生活习性在自然界,梭子蟹生长在近海浅海,栖息在水深10米——50米的海区,在10米——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梭子蟹畏强光,白天多潜伏在海底,夜间则游到水层觅食,喜食动物尸体,一条死鱼或死虾常会招来群蟹争食人们常利用这一特性多在夜间把事先放上鱼片鸡肉等饵料的流刺网撒在海中捕捉引来的蟹群梭子蟹冬季栖息在较深的海底冬眠1) 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梭子蟹属广温性水产动物,其适宜生长水温是17℃——30℃,最适生长水温是25℃——28℃;当水温低于6℃时梭子蟹进入冬眠状态。
低温致死温度为―1.5℃,高温致死温度为35℃2) 对盐度适应能力:梭子蟹具广盐性,其适宜生长盐度是10‰——35‰,最适盐度是25‰——30‰3) 耐干能力:梭子蟹耐干能力比较强,在气温20℃时,可露干8小时不死,2℃—4℃下露干26小时没问题梭子蟹高强的耐干能力为梭子蟹的活蟹长途运输提供了方便五、生长发育梭子蟹一生要多次脱皮发育才能成熟,从受精卵到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到幼蟹经历了多次变态发育,幼蟹一般要经过12次——13次脱壳发育才能成熟,其天然产成熟最小雌梭子蟹背甲宽13cm体重230克人工养殖的背甲宽12cm即可进行交配成熟的梭子蟹在仲秋节后,水温逐渐降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育肥和成长后成熟的梭子蟹陆续向越冬场回游,此时形成蟹汛,正是冬季捕捞生产的最好时机,冬眠后的雌蟹来年产卵后,可继续脱壳生长,第三年还可产卵繁殖,雄蟹在第二年越冬洄游前大量死亡六、繁殖 进入8月中下旬,此时已有成熟的成蟹开始交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摄食,积累营养供卵巢发育,每年11月到历年2月,雌蟹性腺发达,橘红色的卵巢已扩展到胸部两侧,正是“肉肥膏满”的冬季捕捞季节,以12月到历年1月为旺汛期,春夏之交是梭子蟹的繁殖季节,在我国沿海产卵期由南向北向后推移,广东、福建沿海产卵期较早,为3——4月,黄海为4——5月,浙江沿海每年4——7月为产卵季节,雌蟹的抱卵量与其个体大小成正比(一只500克的亲蟹可抱卵150万粒),抱卵蟹常洄游集群在河口区排幼,形成春汛,这时多见到抱卵蟹或空壳蟹。
第二章 梭 子 蟹 养 殖国内梭子蟹人工工厂化育苗早在1987年在天津首获成功,进行人工放流,到1992年在福建江浙一带已有小规模海捕蟹苗养殖试验,到1997年在日照、赣渝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工厂化人工育苗,进行虾池养殖梭子蟹,到2000年,梭子蟹池塘养殖从江浙、山东沿海风行全国梭子蟹养殖时间短,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国梭子蟹养殖基本处于池塘粗放养殖,虾蟹混养,半精养等模式下,由于技术水平跟不上,梭子蟹的养殖产量并不高,有的甚致管理不善造成蟹病暴发,发生大量死蟹事故为健康发展养殖梭子蟹事业,在次特述健康养蟹高产技术一、养殖池塘的选择一般养虾池稍做改造都可用于梭子蟹养殖梭子蟹养殖池以沙质泥沙质为好,泥质池底稍差一点,面积以10——25亩为宜,小面积养殖池塘便于管理,水深1.5——2.0米,进排水方便,进水口池底向排水口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彻底排干池水为好,有中央排污条件的更好为给梭子蟹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有条件的最好在池底铺一层10cm的粗沙,供梭子蟹潜伏,减少自残二、放苗前准备工作(1) 秋后梭子蟹养成出池后,将池水排干,封闸晒池,用推土机把池底淤泥清除池外,进行修堤固坡,整修养殖池,全池泼洒生石灰150公斤/亩后,翻耕池底,经日晒,冰冻,风吹,风化。
这样既有利于池底的改良,又可减少来年池底杂藻繁生,提高梭子蟹的产量2) 进入4月份后,按装好过滤网,进水口过滤网最好是60锥形网,以防敌害生物随进水进入养殖池和防止养殖梭子蟹逃出池外过滤网安装完毕后,利用大潮进水15cm,用漂白粉10PPM全池泼洒清池消毒如果没有暂养池可用20目网片在进水口圈出养殖池的1/6作暂养池,在暂养池内再用20 目网片隔开,分成一级暂养区和二级暂养区如图)一级暂养区养成区二级暂养区(3) 漂白粉消毒5天后,施肥培育基础饵料,一般每亩先施用150公斤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基肥,再追加2公斤硝酸铵/亩,过磷酸钙0.5公斤/亩,使水色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水质中肥,放苗前维持水位60cm,透明度30cm左右4) 当池水深达50cm时,即可向养殖区和二级暂养区移植适宜生长的贝类(蓝蛤,短齿蛤,杂色蛤)30公斤/亩,增殖大量的贝类不仅可供梭子蟹摄食,满足其生长需求,而且还起调节水质,降低成本的作用三、幼蟹暂养强化培育进入5月以后,随气温回升加快,外界水温达到17℃以上,梭子蟹一期苗也进入幼蟹Ⅱ期,此时池塘水温也适于幼蟹的生长温度,蟹苗通过在育苗室内自然降温调盐处理后,即可进行室外池塘培育。
1) 蟹苗的选择:买苗要选择体表干净鲜亮;附肢完整;肥壮;游泳能力强,攀附力强,抓到手心后能迅速散开的健康蟹苗2) 蟹苗的运输:一般采用双层薄膜袋充氧运输,一个12升容积的双层薄膜袋可装1000只幼蟹,在袋内放一些干净的芦苇叶供蟹苗攀附蟹苗运输所用的海水最好经消毒沙滤处理,这样可以提高蟹苗的运输成活率3) 蟹苗入池:蟹苗中间培育最好采用小面积单池培育如果没有单独的中间暂养池,可把蟹苗放入养殖池的一级暂养区进行中间强化培育蟹苗入池时必须注意盐度和水温的变化蟹苗入池时池水温度必须达17℃以上,且池水温度与育苗室内池水温温差不要超过8℃盐度差不要超过5‰放苗最好选晴朗天气,背风坡放苗如果温差或盐度差过大,一定要进行缓苗处理4) 放养密度:水产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放养密度应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养殖条件技术水平养殖从业者素质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出发,不要好高务远,切合实际地确定适合自己养殖的放养密度以计划亩产100公斤梭子蟹为例,预计养成成活率60%,养成商品蟹规格4只/公斤,那么 需要放养密度=(100*4)/0.6=667只/亩一般养成池放养量在800——1000只/亩,暂养区放养密度在10000只/亩,有增氧设备的蟹池可适当提高放养密度。
5) 池水管理:5月中旬暂养蟹苗一般要求水深稳定在60cm左右,水浅有利于提升水温水质中肥为好,水色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30cm左右以加水为主,日换水量一般不要超过10%,每隔2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cm—10cm,到六月中旬加深水位到1.2米左右6) 饵料投喂:一级培育最好投喂卤虫、鱼虫、绞碎的蛤肉、小鱼、虾肉泥做的蛋羹、虾片、海帝配合蟹料等适口饵料在这一时期,一定要保证饵料充足,施行足量、多次、定时的投喂方法鲜饵投饵量按幼蟹体重的100%——200%投喂,海帝配合饵料投饵量按幼蟹体重的10%——20%投喂,最好采用多样化搭配投喂,在投喂过程中添加一部分维生素这一时期如果饵料不足或不适口,幼蟹最易发生自残,暂养成活率降低7) 在一级暂养区幼蟹经过强化培育10——15天左右,可拔开暂养区内的隔离网片,进入二级暂养在二级暂养区内由于一开始就增殖了蓝蛤,当幼蟹经一级暂养后,已有能力摄食蓝蛤,进入二级暂养的前5天,只在夜间补充部分绞碎的熟鲜鱼虾,小蛤,添加投喂少量的配合饲料以后以小蛤、鲜杂鱼和配合饲料交替投喂,投喂量以幼蟹八成饱为好,在这一时期要逐渐驯化其摄食配合饲料再经10——15天二级培育,幼蟹背甲宽可达4cm以上,即可拔开隔离网片进入成蟹养成。
四、成蟹养成到6月中旬,幼蟹经一个多月的强化培育,逐渐长大,活动力加强,小水体再已不能满足梭子蟹生长需求,这时应适时分池或拔开隔离网片,放幼蟹入大面积池区养成一) 水质调控1、换水量(1) 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主要以添水为主,并根据水质实际情况适量换水,日换水量一般不要超过15%,到7月中旬把池水加深到最深水位15米以上2) 7月中旬以后,每隔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左右,维持相对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3) 8月中旬以后,利用大潮进行大排大换,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50cm左右总之,换水原则:好水多换,不好水少换,坏水不换;前期添水,中期小换水,后期大换水;养殖水质好时适量换水,养殖水质不好时大量换水 2、水质指标测定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梭子蟹的生长和产量,梭子蟹在水质不良水域中生活时,很难达到预定的生长效果,为此须作好水质测定工作,适宜对养殖水质进行调控1) 水温的测定:每天上午5——6是点,下午2——3点各测水温一次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梭子蟹机体新陈代谢速度的快慢,最适水温25℃——28℃2) 透明度的测定:每天下午2——3点测一次透明度是反映水中悬浮物质多少的,包括浮游生物泥沙和其他有机物质,是养成期应当控制的重要因素。
根据梭子蟹各个生长时期的不同需要,为其创造不同的透明度,前期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中期35cm左右,后期40cm以上一个适宜的透明度不仅为梭子蟹提供了暗光隐蔽的环境,减少自残,大量的浮游植物和浮屑为增殖的贝类提供充足的饵料,而大量的贝类正是梭子蟹喜食的饵料3) pH值的测定:每天上午5——6点,下午2——3点各测一次海水的值一般在pH8.1左右,梭子蟹适宜值pH7.8—9.04) 盐度测定:在换水前后对盐度各测一次最适盐度25‰——30‰5) 溶解氧的测定:每日上午4——6点,下午4——6点各测一次溶解氧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梭子蟹的新陈代谢,而且与水化学状态有关,是反映水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溶解氧始终大于5毫克/升6) 氨氮及其他营养盐:有条件的可一天一测 ,没条件一周一测氨氮少量时是池塘中的肥料,但含量较多时,则成为梭子蟹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的毒害因子,养殖期应控制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