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置鞘管的护理.ppt
1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留置鞘管的护理,主要内容,1.定义,2.鞘管的基本型号,3.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4.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定义,鞘管又称导管鞘,主要用于引导导管、球囊导管或其他血管内器具顺利地进入血管鞘管由外鞘、扩张器和短导丝组成鞘管分为普通鞘管、防漏鞘管(Check-Flo sheath)、剥皮导管插入鞘(peel-way sheath)和长鞘管四种二、,鞘管的基本型号,鞘管有多种长度:3-5cm,10-12cm,22-25cm,30-40cm和90-lOOcm010-12cm是标准长度,|适合大多数外周血管诊断和介入操作,3-5cm通常应用于血透通路中等长度则适用于对侧髂动脉或股动脉及肾动脉此类鞘管有预成形的头部或抗扭曲的特性,有助于进入主动脉分叉二、,鞘管的基本型号,导管的单位是“French”该单位是对导管周长的描述用导管或鞘管的“French”尺寸除以圆周率或是除以3,即可得到导管或鞘管管的直径例如,6F的鞘管,其直径是2mm,24F的鞘管,其直径是8mm除以3即可转换“French”尺寸,得到的结果就是动脉穿刺点的直径。
鞘管是用内径(ID)描述的鞘管的内径表示可以通过其管腔的器材的尺寸,如5Fr的鞘管适合5Fr的导管标准的5Fr鞘鞘管其外径为6或7Fr,鞘管有多种直径,常见直径在4-6Fr,因为大,大多数诊断及球扩导管适合这一大小放置支架通常需6-8Fr的鞘管,髂动脉和股浅动脉(SFA)多选择6-12Fr,主动脉则需22-25Fr三.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1,、使用鞘管前,应先行用肝素盐水冲洗并擦拭鞘管及扩张器2,、关闭鞘管侧管的开关3,、反复确认鞘管型号4,、将扩张器完全锁定或插入至鞘管管底座5,、预扩皮肤入路点6,、检查导丝类型及位置7,、用扩张器预扩入路隧道三.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8,、进行鞘管装置交换时应对穿刺点进行压迫9,、鞘管及扩张器一起输送至体内10,、输送导丝11,、插入鞘管时手持鞘管主体进行操作12,、旋转鞘管并轻柔进入皮下组织13,、压迫动脉穿刺点直至鞘管尖端进入动脉14,、鞘管的侧管向着术者的方向15,、检查鞘管上的扩张器以确认其不会退出三.使用鞘管的注意事项,16,、如果输送中有阻力,马上停止前进并检查17,、插入鞘管直至其底座18,、鞘管放置完成后,拔除扩张器,对鞘管进行抽吸并冲洗。
19,、如果鞘管周围有渗血,可以换较大的鞘管20,、切忌没有扩张器单独使用鞘管进入21,、如果鞘管尖端受损或不规则,需及时更换22,、将鞘管缝于皮肤上防止其滑出(一般不用)23,、如果导管完全充满鞘管管腔,不应向侧管内注入液体24,、应该明确鞘管尖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1.心理疏导:将术侧肢体长时间制动的目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明白过早及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鞘管打折、折断、脱落、伤口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使患者从思想上足够重视,从而主动合作为患者将要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及实施方案,如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卧床解大小便的训练;术后制动期患者因卧床排便不能,表现烦躁时,应耐心劝说并给予帮助等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2.留置鞘管的护理:患者保持仰卧位,术侧下肢伸直并制动,避免屈曲,搬动时应3人同步平抬嘱患者搬移过程中及排便时其术侧肢体挺直,防止鞘管进一步损伤血管,穿刺口出血及血肿但足部可以行伸、曲运动,并行心电监护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护护士应30 min巡视1次,注意伤口部位是否渗血,皮下是否有血肿及瘀斑,用圆珠笔标记血肿及瘀斑范围,如进行性增大及渗血较多时,告知医生,必要时提前拔管。
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3.,拔管时护理:护士在拔管前行床边心电、血压监测,血压过高时不宜拔管,应先降压再拔管,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协助医师准备拔管用的物品,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和紧张心理对于情绪紧张,应酌情使用镇静剂,对疼痛敏感的患者,拔管前给鞘管周围局部麻醉,以免疼痛,情绪紧张诱发迷走反射拔管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以及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倾听患者的主诉,嘱患者勿用力抬头及咳嗽四、留置鞘管的护理要点,4.拔除鞘管后护理:拔管后采用纱布绷带“8”字法包扎、固定并以1 000 g盐袋压迫6 h,术侧肢体严格制动12 h,24 h后方可下床活动拔管后加强巡视,3 h内每30分钟1次,3 h后每12小时1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造影患者拔管后6 h,介入治疗患者拔管后12 h可在严密观察无出血倾向时给于逐渐减压,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出血、血肿: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形成,观察血肿范围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生明显出血、血肿,应立即通知医生,重新进行包扎压迫、止血2、动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感觉异常和瘫痪。
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如足背动脉减弱或摸不到,皮肤温度降低,应警惕动脉血栓形成,需向医生汇报,迅速松解包扎带为了方便摸到足背动脉,可于术前行双侧足背动脉标记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3、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患侧下肢肿胀疼痛与平卧时间长、术侧肢体制动、血液循环减慢及血液黏稠度高、静脉瓣功能不良、压迫时间过长、过紧有关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护士指导做足部伸屈活动,按摩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及足踝关节活动,有利于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腹膜后血肿:腹膜后血肿往往失血量大,又不易被识别,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临床表现为中至重度背痛、腹股沟或中下腹痛、甚至贫血当出现低容量休克伴腰腹痛,血色素下降时,应高度怀疑此症,及时汇报医生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5、动静脉瘘:当穿刺针同时穿透股动脉和股静脉,在两者之间产生一个通道,股动脉流出的血液进入股静脉腔内即形成动静脉瘘临床表现为伤口处肿胀、腿痛,可听到连续性的血管杂音6、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肿块,伴有杂音和震颤,故绷带拆除后常规听诊器听诊有无杂音7、尿潴留:因术后患者需卧床2430 h,术侧肢体不能弯曲,不习惯等可造成尿潴留。
术前训练床上卧位大小便,可减少排尿困难的发生尿潴留发生后,膀胱区按摩、热敷、听流水声等,必要时导尿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8、皮肤破溃:少数患者术后24 h解除绷带后发现伤口附近皮肤起水泡,甚至溃破,极易并发感染,迁延不愈,增加了患者痛苦及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尤其是老年及糖尿病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并给与相应的辅助工具六、动脉鞘管拔除时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若患者出现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心率呈进行性下降至,50,次,/min,,血压低于,90/60 mm Hg,,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六、动脉鞘管拔除时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1.术前宣教在护患关系的开始阶段,建立彼此的信任感,评估病人,了解病人心理、饮食情况发放标准教育手册,介绍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针对不同认知能力的病人,进行循环重复的健康教育2.心理护理即使是简单的手术也使病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解释开导和安慰,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满足其心理需要还要得到病人家属积极配合,术前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五、动脉鞘管拔除时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3.示教术前向病人示教平卧,患肢制动,床上排尿的方法,直至卧床时能顺利排尿.,4.预防血容量不足妥善安排手术时间,病人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超过4 6h,术后1h,动脉鞘管拔除前,鼓励病人进食流质及饮水,进食过少者适当补液,防止体液量不足,增加迷走反射的发生率。
5.避免空腔脏器剧烈刺激病人掌握床上排尿法,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必须导尿者一次放尿不超过500ml,防止膀胱过度回缩,动脉鞘管拔除前及术后12h,少量多次饮水每次不超过200ml,术后应进易消化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胃肠道突然扩张6.药物预防沿动脉鞘管用2%利多卡因20mg,做局部浸润麻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