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举例.doc
4页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举例岛津uv-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程序❖ 操作方法1.1开启计算机、主机和仪器初始化1.1.1打开主机电源,计算机电源1.1.2进入Windows桌面,双击“Shimadzu”,再双击“UV-240T,即进入UV-2401操作屏幕仪器开始逐项自检,全部通过后,屏幕显示应用窗口 自检通过后有蜂鸣声提示自检全部完成后,方可继续操作在自检时, 如各项检查均正常,界面在各项检查项后均显示为绿色图标;如存在故障, 则该检查项后显示红色图标,此时应排除故障后,方能进行测定❖ 1.2光谱扫描操作1.2.1选择主菜单“Acquire Mode”下子菜单“Spectrum”项,选择主菜单 “Configure”项下子菜单“Parameters”项,设置扫描参数:扫描速度,波长范围, 测量方式,狭缝宽度,采样间隔按“0K”完成参数设定,回到测定界面1.2.2参比池和样品池均盛以空白溶液,置于样品室内,关上样品室门1.2.3选择“Base line”,开始进行扫描,基线校止完毕后,样品池换上供试品 溶液1.2.4按“start'开始扫描,扫描结束,出现文件名对话框,选择“save”保存 或"discard5删除数据。
如测多份样品,更换样品溶液后点击"start"即可1.2.5 检测峰,选择“manipulate"下“peak pick",选择“output"下“savetable”保存数据为文本文档1.2.6将光谱图.文本文档(上述保存的文档)、测定参数等打印在一起 选择“Presentation"菜单下“plot”,在A、B、C、D项后选择要打印内容及文 件名,然后在1、2、3、4位置排好版,按“print”即可1.3定量测定操作1.3.1选择“Acquire Mode”项下“Quantitative”项,设置定量测定参数:定 量方法,波长,记录范围,狭缝宽度,重复次数,浓度范围按“OIC完成参 数设定,回到测定界面1.3.2参比池和样品池均盛以空白溶液,置于样品室内,关上样品室门选择“Auto Zero”,仪器自动调零1.3.3将标准品加入比色皿中,置于样品室内,选择“Standard",选择“Read",出现"Edit Standard"对话框,输入标准品溶液浓度,依次测定一 系列标准品的浓度,建立工作曲线1.3.4将样品加入比色皿中,置于样品室内,选择“Unknown”,选择“Read", 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样品数据。
1.3.5测定结束时,从“File”菜单中选择“Save as”输入文件名1.3.6单击“Exit”,退出主屏幕❖ 2.使用注意事项 2.1仪器的光学系统是仪器的心态部分,切勿轻易拆卸,要保持内部干燥、 绝缘良好2.2样品室应保持干燥,防止试样交叉污染试样不宜长时间放置在样品室挥发性试样应在吸收池上加盖2.3待测溶液应呈澄清状,不得有沉淀、分层或为悬浮液,否则影响测定结果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酚的含量・:・酚类是工业废水中一种有害物质,如果流入江河,会使水质受到污染,因此在检验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时,需对水中酚含置进行测定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的原理和方法2. 进一步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技术二、 方法原理具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在紫外光区均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峰,在苯环上的第一类取代基(致活基团)使吸收更强,而苯酚在27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其吸收程度与苯酚的含置成正比,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根据Lambert-Beer定律直接测定水中总酚的含量A= £・b・c三、仪器与试剂1. 紫外分光光度计;2. 石英比色皿(Icm);3. 苯酚标准溶液,250 mg-L-l:准确称取0・0250g苯酚于250 mL烧杯中,加 去离子水20 mL使之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用蒸馅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四、内容与步骤❖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取5支25 mL容量瓶,分别加人1.00, 2.00, 3.00, 4.00和5.00 mL的苯酚标准溶液,用蒸馆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2.吸收曲线的测量取上述标准系列溶液中任一溶液,用I cm石英比色皿,以蒸憾水为参比溶液, 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每5nm测量一次吸光度❖3.标准曲线的制作❖在苯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入max)下,用1 cm石英比色皿,以蒸馅水为参比溶液,测量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4.水样的测定•:・在与测量标准系列溶液相同的条件下,测量水样的吸光度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列表记录不同波长下同一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绘制吸收曲线,找出入max,计算其£ maxo2. 列表记录标准系列溶液与水样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系列溶液 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水样的吸光度从图中查找出其相当于标准 溶液的浓度,并算出水样中苯酚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