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去年全国高考物理学科试卷.doc
7页一、去年全国高考物理学科试卷的根本结构及命题亮点 去年是使用新课标教材的省市考生参加高考的第一年,今年的高考形式多样,试题种类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我们把使用新课标教材省份的考卷称为课程标准卷,它包括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4个省区,而其他各省市(上海除外,它不使用全国统一的大纲和教材)都是使用原来的大纲和教材,我们简称为大纲卷大纲卷的范围较广,其中北京、天津、重庆、四川、江苏等是自主命题,其余省市那么分别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两份(理综Ⅰ、理综Ⅱ)试卷. 参加新高考的4个省区的试题各不相同,其中广东和海南是物理学科单独考试, 而山东和宁夏那么也是考?理综? 物理高考试题的几个主要共同特点: 1.以考查高中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主、同时兼顾非主干知识 知识是考查能力的载体,多数省市物理试题含在?理综?试卷中,物理学科只有大约1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总共考查12个题,不可能覆盖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因此以考查高中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主就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原那么所谓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力学局部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动量以及机械能等内容,电学局部的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等。
这些内容在考试大纲中根本都是Ⅱ类要求,这些内容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主干知识是每年物理高考中必考的内容 物理高考除了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以外,还要适当考查非主干知识,这是高考发挥对中学教学的良好导向功能所必需的在考?理综?的省市的试题中,都有考查热学及分子物理学、光学、原子及原子核以及机械振动和波、交变电流等方面的试题,试题一般以选择题的题型出现,所占的分数大约为30分左右,即占物理学科总分的约1/4单独考?物理?的试题,由于题目总量较多,考查这些非主干知识的试题数量也较多,但仍然体现以考查高中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主的精神 下面是全国?理综?Ⅰ、Ⅱ两套试卷中的物理试题知识点分布情况(标x为主干知识):题号141516171819202122〔1〕22〔2〕232425Ⅰ卷x力力热光x力原子x电x电电x力x力x力x电Ⅱ卷热力x力光原子x电x力x电力x电x力x力x电 这两份试卷考查非主干知识的内容恰好占到30分, 而且主干知识的各项内容无一例外地都考查到了 2. 强调考查能力 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中,物理试题一般说来都是难度较大的,也是区分度较好的,考生单靠死记结论,靠“题海战术〞,一般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物理学科高考要考查的能力在?考试大纲?中已明确是下面的五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其中理解能力是根底, 只有对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等真正理解了,才有可能进行逻辑推理、分析综合,也才有可能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对于物理实验,也只有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 才有可能明确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实验方法和仪器, 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更准确地进行实验 在今年众多物理高考试题中,除海南省的物理试题中有两道填空题以外,其他各种试题都只有三种 题型,即选择题、实验题和论述计算题,从考查能力的功能上来说,选择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及较简单的推理能力,绝大多数考查非主干知识的内容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它们中有的是通过鉴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 以考查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有的需要在理解的根底上进行逻辑推理,但推理过程并不复杂,一般只有两至三步;还有的需要进行一些运算, 包括文字运算或数字运算,但运算过程也不复杂当然,在选择题中也会有一两个难度较大的“高档题〞,但总体来说,选择题对能力的要求不算太高。
实验题主要考查实验能力,从题型上看,属于填空题的范畴, 具体形式—种是填空,另一种是画图,共同点是都不需要写出解题过程,而只需要给出正确答案论述计算题的主要功能那么是考查较高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这类试题往往综合程度较高,常常涉及一些较新颖的情景,或较复杂的物理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处理问题,这时,虽然对根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仍是根底,但仅仅理解了概念规律, 还不能正确解答题目,更重要的那么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与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把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实际中来论述计算题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它还可以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由于评卷时是分步给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在?理综?和?物理?考试中论述计算题都占有较多的分数 3. 联系实际,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死的, 只会背诵理论和原理,是没有用的,只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高考要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大学新生,重要的就是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单纯靠记忆就能解答的问题是非常少的,绝大多数问题都设置一定的情景, 让考生自己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建立物理模型选择适用规律。
题目涉及的情景, 可能是考生身边的事物,是他们所熟悉的,但也有些联系到一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或考生所不热悉的生产或科研领域的问题举例如下: 例1 (全国理综卷Ⅰ, 第17题)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下图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玻璃的折射率为1.5,那么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r B.1.5r C. 2r D.2.5r (答案:C )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考查考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这样一个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2 (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外表重量为60N的人在这个行星外表的重量将变为960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 4 (答案:B ) 此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重力的概念,但它先表达了一个科技界的重要发现,即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这种题目具有时代气息,但难度并不大。
例3 (全国理综卷Ⅰ,第23题)甲乙两运发动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 =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 v = 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到达与甲相同时被 甲追上,完成交接棒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 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答案:a =3m/s2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答案:s2 =6.5m ) 此题考查直线运动的规律,设置的情景是学生熟悉的跑道上的交接棒过程,具有浓厚生活气息 例4 (全国理综卷Ⅱ,第24题)用放射源钋的射线轰击铍时, 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 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 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
假定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lu等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u和14u ). (答案:m=1.2u) 此题考查力学核心内容中的动量与机械能,设置的情景是历史上有名的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原子核物理局部学习的内容,对于不少只记结论而不关注过程的学生,它们并不能独立完成这个题,因此我们说,这个考题不但考查了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对今后的中学物理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各省市的试题也有很多体现了这个特点,限于篇幅,不再一—举例对于最早使用新课标教材的4个省区的新高考,还有如下特点: 4.增加了选做题 新课标的?考试大纲?规定:“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考生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 具体做法各不相同:山东和海南,各在试卷中出了三道选做题,分别对应着选修3-3、3-4、3-5 三个模块,考生从中任选两个作答;宁夏,共出了四道选做题,分别对应着选修2-2、2-3、3-4、3-5 四个模块, 考生从中任选—个作答;广东那么有两道选做题,由选修3—3(包括2—2)及3-4的考生自主决定选做一个,而选修3-5那么是广东考生必考的。
这些选做试题的分数相同,难度也尽可能相同,以做到公平 5. 在试题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 新课程强调三维教学目标,即不只是关注知识与技能,还关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进行自主探究在新高考的试题中除了传统的考查能力的物理试题以外,还有些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些精神.例5 (2022年广东卷第15(3) 题 )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 /m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荷质比,实验装置如下图它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 首先在两极板Ml 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幕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 B. 在Ml M2两极板间加适宜的电场:加极性如下图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幕上的亮点遥渐向荧幕下方偏移,直到荧幕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 请问本步骤目的是什么 (tan= 板间距离 / 板长,并可用荷质比表示) C. 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对Ml M2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适宜的磁场B,使荧幕正中心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答案:向外) ②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同学们正确推算出电子的荷质比与外加电场、磁场及其他相关量的关系为, 一位同学说,这说明电子的荷质将由外加电压决定,外加电压越大那么电子的荷质比越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 答案:不正确. 电子的荷质比是其本身的性质) 此题取材于一个课外探究性实验,它并不是每个考生都必做的实验,它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探究性实验一般方法的认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最后一问还让考生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是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 例6 (2022年海南卷第14题)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个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