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会主义治理:基于组织间关系的分析.doc
6页1机会主义治理:基于组织间关系的分析摘要: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备与依赖不对称是诱导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因素,机会主义行为主要表现为责任逃避、拒绝适应、主动违背、强迫让步与信息扭曲等形式通过伙伴选择、激励设计、事后监控、信息网络与社会化机制等,能够有效地解决组织间关系中机会主义的治理问题 关键词:组织间关系;机会主义;治理机制 Abstract: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complete contract and asymmetric interdependence a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that induce opportunistic behavior,whose main forms are obligation shirking, refused to adaption, active violation, enforcing concessions and information distortion. Therefore, we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governance problem of opportunism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through partner selection, incentive design, post-monitoring,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socializ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opportunism; governance mechanism 一、 机会主义的诱因 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备、依赖不对称是诱发组织间关系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因素,增加了交易关系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诱发机会主义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少的一方没有足够能力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合同是否得到完全履行因此,“激励”机会主义者通过各种信息扭曲的行为寻求自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合同是否得到遵守难于得到准确判断 2.合同不完备从理论上讲,如果能对组织间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情况做出详细的合同条款规定,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就能有效地避免机会主义行为,但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根据有限理性的观点,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无法准确度量2合同绩效等原因,合同是不完备的因此,组织间关系中的某一方容易利用合同的漏洞,“被动式地”逃避非合同明确规定的责任,或“主动式地”利用合同的漏洞改善自身的交易条件和地位[1]例如,拒绝根据合同精神、惯例和非正式协议等调整合同以适应意想不到的环境变化,或强迫对方做出让步 3.依赖不对称非对称相互依赖是组织间关系的常态,体现出各参与方的相对权力一方面,依赖程度低的一方并不担心另一方会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策略,因而有较强的机会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根据抗拒理论的观点,依赖程度高的一方也会采取某些机会主义行为以对抗因依赖性所导致的风险[2],摆脱因依赖性所强加的约束。
造成依赖性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涉及“专门性资产投资”和“锁定”的问题当关系中的某一方对专门性资产进行投资时,就会产生可占用“准租”问题,可能在缔约后被“敲竹杠” 二、机会主义的表现形式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机会主义行为,应该考察其是否违背了一般交易关系的准则、规范、惯例、非正式协议等,其核心是他们在“寻找自利”的过程中,是否使用“狡诈”的手段机会主义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认为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1.责任逃避虽然机会主义者没有明显违反合同条款,但由于缺乏相关明确规定或存在合同上的漏洞,他们可能利用信息优势逃避应主动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合同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责任逃避”行为的主要因素 2.拒绝适应由于合同无法预见所有可能的变化,因此需要适时地调整合同条款以适应这种变化,机会主义者可能利用对方的过度依赖,拒绝修改合同以牟取自3身利益合同不完备和依赖不对称是诱发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因素在这种行为的过程中,虽然机会主义者能够获得一些短期收益,但对双方的长期利益是不利的 3.主动违背机会主义者主动寻求机会从事违背合同的行为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主要是由于信息和依赖不对称的存在。
信息不对称使机会主义者的违背行为不易被发现,同时由于对方有较强的依赖程度,他们并不担心来自对方的报复,因此敢于公然违背合同条款机会主义者所获得的好处是以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意识到存在这种风险的另一方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抗这种威胁,这无疑将增加建立和维持组织间关系的成本,损害关系竞争力,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损害双方的利益 4.强迫让步机会主义者利用环境发生变化后所获得的优势,不顾当初订立合同的初衷,在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迫使处于劣势的对方做出让步,重新签订新的合同,以寻求机会主义利益然而迫使对方让步的过程可能会引起代价高昂的讨价还价,对关系的整体利益看是不利的造成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合同无法预计所有可能的环境变化(合同不完备);二是由于对机会主义者的过度依赖(依赖不对称),导致另一方不得不做出相应让步 5.信息扭曲信息扭曲主要是源于信息不对称给机会主义者提供了扭曲信息的空间,他们通过信息误导或信息遗漏的方式来实现机会主义利益通过对信息的扭曲,机会主义者可能较容易骗取初始信任、得到初始业务机会,或在组织间关系中获得有利地位但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角度看,扭曲信息将使双方的合作缺乏信任基础。
综上所述,虽然机会主义者能够获取短期利益,但从长期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将损害公司的形象、声望以及未来的业务潜能因此,对于一个有意在某个特定市4场长期经营的公司来讲,机会主义行为不是一种长期可行的选择 三、 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 组织间关系中的参与方为了保护他们的成果和利益不受其他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有必要构建相应的治理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机制,一是选择没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合作伙伴;二是通过一些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缓解因不对称依赖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三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事后监控和信息网络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四是通过社会化的隐性机制,以弥补形式化合同所固有的不完备性 1.伙伴选择原则上避免机会主义风险的根本途径是选择没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愿意真诚合作的伙伴,这种选择的重点在于评估潜在伙伴的能力、资源和动机通过对能力和资源的评估,能够有效地避免潜在伙伴隐藏自身弱点,夸大自身能力与资源等各种信息扭曲行为,解决潜在伙伴的逆选择以及被不合格的伙伴所锁定的问题但仅此而已是不够的,因为潜在的伙伴是否愿意将其能力和资源应用于双方的合作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潜在伙伴加入组织间关系的真实动机。
具体而言,对伙伴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制定评估潜在伙伴的能力和资源的资格认证标准和程序例如,基于选择标准,买家可以通过试用的方式观察供应商的实际能力,剔除那些不能满足买家最低标准要求的供应商另外,资格认证需要潜在伙伴投入相应的时间和资源,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那些不具有合适能力、资源,或并不打算长期合作的潜在伙伴主动放弃,因此资格认证也能成为潜在伙伴的一种自我筛选机制 第二,根据潜在伙伴的声望及其在其他组织间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建立声望5所投入的成本需要通过维持重复的交易关系(如重复的产品销售)才能收回,从这个意义上看,声望高的潜在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会比较低,因为机会主义行为可能使其声望受到损失另外,通过考察潜在伙伴与其他方的合作表现,能够得到许多潜在伙伴的真实信息例如,在选择供应商时,经常会去考察这个供应商向其他方提供类似产品或服务的具体情况,以此作为选择供应商的决策因素之一因此,潜在伙伴的声望及其在其他组织间关系中的表现能够作为伙伴选择的判断依据[3]第三,对潜在伙伴之所以愿意加入这种组织间关系的真实意图进行合理的判断例如,有些供应商出于扩大业务规模的需要,为获得业务机会,随意做出各种承诺,合同签订后就会采取各种违背原有承诺的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那些刚进入某个业务领域的供应商更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买方经常要选择一些老牌供应商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潜在伙伴的动机判断是选择合适伙伴的重要方面 尽管在理想的状态下,只要选择没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伙伴就可避免机会主义的风险,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仅就选择机制本身而言就存在诸多局限性首先,选择是基于现有的属性和标准,如果在关系存续期间出现新的环境变化,也就难于保证这些属性和标准在新的环境中是否有效;其次,通过仔细的选择或许能够识别出拥有合适能力与资源的潜在合作伙伴,但对动机的评估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第三,制定选择标准可能存在偏差,特别是那些难于量化的指标;第四,声望作为选择机制也会有一些本质上的局限性,如果潜在伙伴的行为信息不能在足够大的信息网络中传播,那么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使他们隐藏不良行为,从而骗取声望[4]因此,有必要采取其他的治理机制,如激励机制、事后监控、信息共享等来控制机会主义行为 2.激励设计设计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组织间关系的各参与方从维持6关系中所获得的长期收益超过从事机会主义行为所获得的短期收益可以通过设计一种“自履行”(self-enforcing)协议来实现这种激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抵押品”的应用;二是价格或利润的奖励Williamson(1983)[5]讨论了抵押品(hostage)的应用,这是一种专门性资产的投资,投资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当双方同时对某个组织间关系进行投资时,这种投资就成为相互抵押品,或成为各方对组织间关系的可信承诺,这种抵押品或承诺能够激励各方对组织间关系做出贡献这种难以用于其他用途的双边投资能够用于维持合作关系、用于确立参与方对未来持续交易的期望,因而有利于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价格或利润奖励手段也可以实现这种激励通过向供应商支付超过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边际成本的溢价价格,这种溢价给供应商带来的利润超过降低质量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借此能够用来保证买方所得产品的质量 这种具有“自履行”效果的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往往需要取决于环境的实际变化如果环境变化导致抵押品(专门性资产)贬值,原有的激励机制可能失效因此,激励机制用于治理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存在局限性如果要维持激励的有效性,就必须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相应的激励机制,因为“只有各方都相信维持这种协议比终止协议会更好,双方的‘自履行’协议才会维持强制力 ”另外,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还需要有足够可观察的信息,如果不能观察到协议是否得到遵守,就难以应用相应的激励策略如果买家难于评估产品质量,那么就难于将“溢价”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信息缺乏的情况下,激励机制甚至可能会导致市场失败的风险。
总之,激励机制需要一些能够用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的相互配合,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3.事后监控伙伴选择和激励设计属于事先控制机制,需要有充分的可用信息支持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事后监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供7充分信息监控对方是否遵守合同,增强发现机会主义行为的能力从行为的角度看,监控过程本身能够给参与方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增强遵守合同的意愿;从经济角度看,通过监控能够对伙伴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奖励或惩罚 事后监控的治理机制主要是针对那些与信息不对称相关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机会主义的根源与信息无关,那么应用事后监控的治理机制是不合适的例如,即使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监控对于那些利用不对称依赖而采取拒绝适应或强迫让步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难于奏效的 事后监控作为组织间关系存续期间的机会主义治理机制,是一种持续性的活动,将产生持续性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发现违约行为的可用信息以及处理这些信息的成本因此,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