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特点_杜建录.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5583853
  • 上传时间:2018-06-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63M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族研究》?? ??年第?期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杜建录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初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政权,汉文 史籍称西夏、夏国?自称大夏、白高国和大白高国,传十主,历时? ??年??? !一??? ?年?如果从其先祖拓跋思恭于唐末被封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算起,则其政权共历时?? ?年??? ?一?? ? 年?一个偏居西北的民族地方政权,立国如此长久,除其本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原因外,还与当时中国少数民族政权据地分立的形势,以及西夏善于处理和周边民族及政权的关系密切相关本文对西夏及其建国前的夏州拓跋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求教正如果我们用粗线条划分,西夏及其建国前的党项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为党项羌内徙前后及党项夏 州拓跋政权建立后与周 围 民族的关系党项羌内徙前长期生 活在青藏高原东部,其 居地一度处 于吐谷 浑行国领 地 之中《旧唐书·党项羌传》曰?“自周氏灭宕 昌、邓至后,党项始强其界东至松 州,西接叶护,南杂春桑、迷桑等羌,北连吐谷浑可见至少 在北 周时党项 羌就开始摆脱吐谷 浑的直接控制,和其有了 明确的边界,随后 活动范围一度深入 到南山 ?今昆仑山?附近,和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保持了 一段相当密切的关系。

      据藏文史籍记载?松赞干布曾在饵药? 吐蕃对党项的称谓?热甫岗建造雍佐热甫神殿?在康地建造隆塘准马寺时,是以饵药人为工头的松赞干布还娶 饵药王 之女为妻,封为雍茹妃但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党项羌对外联 系和发展的重点不 在西部及西南部,而是在东部,魏周至隋唐,其西部边界一直维持在叶护,没有能再前进一 步?深入到 昆仑山附近的党项羌也 没有在这一地区稳 定下来,就充分说明 了这一 点党项羌在东部的联 系与发展是卓有成效的,北周前后大批党项 羌迁居 松 州,此后旭州、会州、金城等地都有党项羌迁居唐 贞观五年??? ?年?唐朝在河曲党项居地设置了? ?个羁糜州,内附党项达? ?万口贞观八年??? ? 年?又在拓跋 部 居地设置了犯个羁糜州,其首领被?? 魏书? 卷????? 隋书?卷???吐谷浑传?巴卧·祖拉陈哇著、黄预译《贤者喜宴》,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年第?期《 隋书》卷?? ?党项传》《 唐会要》 卷?? ? 党项羌》授以都督、刺史之类的头衔早期党项羌积极?句东发展,归附隋唐王朝,既表明他们向往中原的先进文明生活,又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 向心力,同时也为唐代党项羌的大迁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初党项羌内附的同时,吐蕃奴隶主政权从西藏高原上崛起,‘北上 灭掉吐谷 浑,党项拓跋等部为了免遭被奴役的厄运,在唐中央政府的帮助下,由青藏高原东部的松 州迁往陇右庆州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乘虚进入河西陇右,“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邯州以北,皆为左枉矣这样党项羌和吐蕃的居地再度连接在一起,并经常联合起来攻扰唐朝边郡出于拆散他们联系的目的,唐政府又把党项拓跋等部从庆州迁往平夏地区党项拓跋等部的两次大迁徙,都是在唐朝政府的帮助下从发生战乱的地方迁走,尽管经过千里跋涉,他们的牲畜、财产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比经常处于战争、奴役威胁下,惶惶终日,民不聊 生,毕竟得多失少特别是这些 内徙党项聚居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原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 的连结处,这里“多马宜稼”,?盛产青白盐,党项羌人在这里定居下来,不仅 在畜牧业生产上,而且在与外界贸易交换上,都显 示出了勃勃生机从唐贞元三年??? ?年?十二 月“禁商贾以牛马、器械于党项部落贸易”?的情况来看,在中唐甚至更早,党项羌与汉族的贸易业已发生,到元和中??? ?一?? ?年?更是“部落繁富,时远近商贾资增货入贸羊马”。

      中唐诗人元镇《估客乐》诗说,“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就是这一盛况的生动写 照同中原地区密切的经济联 系、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 环境,大大地促进了党项羌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使其最终走上 了建立本民族王朝政权的道路唐中和元年??? ?年?,平夏部党项大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嘻宗封为夏州节度使,赐皇姓李,封夏国公,统辖银夏绥肴四州之地,赐夏州节度为“定难军节度”称号,党项李氏成为名符其实的地方藩镇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建立后,经五代到宋初,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比较友好的臣属关系第二阶段从李继迁起兵抗宋开始到崇宗乾顺弃辽附金为止,这一时期主要为西夏建国前夕与周边民族和政权及西夏建国后夏与辽宋三国鼎立关系北宋太宗皇帝即位后,江南地区已基本统一,于是便把经略重心向北转移,在 出兵北伐契丹的同时,利用夏州拓跋政权内部矛盾,迫使定难军留 后李继捧献出世居的银夏绥有四州之地,试图一举消灭夏州拓跋政权结果适得其反,继捧族弟继迁利 用党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 的心理?内联豪酋,外倚契丹,屡屡挫 败宋朝的围剿,最终于宋至道三年??? ?年?恢复“故土”,接着向西发展,夺取宋朝西北重镇灵 州。

      继迁被吐蕃大首领 潘 罗支射死后,其子德明承袭父 志,南和宋朝,北收回鹊锐兵,西掠吐蕃健 马,至子 元 昊嗣位,最终完成了对西凉吐蕃与甘州回鹃 的征服宋宝 元元年?夏天授礼法延柞元年,??? 年?元昊称帝建国,为了使宋朝承认大夏国的“独?《新唐书》卷??? ?党项传》《资治通鉴》卷???代宗广德元年 宋史? 卷????种谬传?旧唐书? 卷????党项羌传? ?日唐书?卷????党项羌传?《 元氏长庆集?卷? ?立”,取得与其在外交上的平等地位,接连向北宋发动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攻势,战争的结果,宋朝以每年 ? ?万的岁赐,换取了西夏在名义上“约称臣,奉正朔”但这种名义上的臣属关系是不巩固的,宋朝一直想彻底制服或消灭西夏,不久便展开了长达百年之久的进筑横山 活动,而西夏为了生存和发展,则发兵拼死抗争故终北宋之世,双方战争断断续续没有停止过夏宋两国虽在军事上打个不停,但经济联系却相当密切,双方交换的方式主要有榷场、和市以及贡使贸易三种榷场为两国政府之间的大规模贸易场所,北宋为了掌握对西夏榷易的主动权,将榷场设在自己境内,“以增帛、罗绮易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以香药、瓷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蜡、赓脐、毛褐、葱羚角、确砂、紫胡、从蓉、红花、翎毛”。

      和市是 为了满足羌汉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而设置的市场,它的最大特点不仅在宋朝沿边密密排开,而且在西夏边境也广泛设置,如金汤、白豹“皆‘贼’界和市处也”,?“为蕃汉交 易之市,奸商往来,物 皆丛聚”因此在宋朝关闭榷场、断绝宋朝境内和市的年代,设在西夏沿边的和市常常起着交易主渠道的作用夏宋之间的贡使贸易也相当兴盛,西夏使节每次都要携带大批货物,利用宋朝“规免市征”的优惠待遇,从沿途至汁京大作生意如夏群都五年???? ?年?毅宗谅柞派出的使节,一次所带货物价值达八万余贯崇宗乾顺时,使人入京,“赐予、贸易无虑得绢五万余匹,归弩之其民,匹五六千,民大悦,一使所获不下二十万绪”和夏宋相比,夏辽在政治上要友好得多,双方除德明、元昊、谅柞时有过三次短暂的战争外,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结盟友好,辽朝曾三次将公主远嫁西夏,西夏则“每岁八节贡献”夏辽结盟的基础是共同对付北宋,一般夏宋关系和好时,夏辽关系就紧张起来,夏宋两国交恶时,夏辽关系也随之密切起来夏辽宋三维制衡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由于西夏和辽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畜牧经济都在国内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因此,双方的交换远不能与夏宋同日而语但夏辽两国在政治上是盟友,西夏每年按例八节奉献,故两国贡使贸易比较兴盛。

      另外,辽朝还在云中西北过腰带上 石锣坡、天德、云内、银瓮口数处,设置贸易市场,同西夏进行畜产品及日用百货交换,“惟铁 禁甚严,夏国与鞋粗人不得夹带交易”在这一时期里,西夏还和宋、辽围绕河惶吐蕃确厮噪展 开 了激烈的争夺元昊、谅柞都 曾试图在控制河西走廊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河涅战略要地推进?宋辽 两 国特别是宋朝则想将河惶吐蕃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利用确厮嗓来制西夏?而 确厮曝则借助宋辽力量与西夏周旋这种形势直到宋神宗熙丰变法期间才有所变化,当时宋朝用兵 熙河,和 吐蕃确厮嗓关系急剧 恶化,确厮嗓为了顶住宋朝强大的军事压力,便和西夏结成抗宋军事联盟既而北宋调整了方略,再加上西夏与河徨 吐蕃的社会经济基本上属 于 同一类型,不可能向其提供丝绸、衣物、茶叶??宋史?卷?? ?? 夏国传上?《 西 夏纪事本末》卷 ? ??楼山进筑》 宋史》 卷?? 《食货志·互市舶法?宋李煮《 续 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 长篇??卷? ??庆历元年十月乙巳条长编?卷? ??庆历二年正月条《长编》 卷?? ?元枯二年九月丁巳条 西夏纪?卷?《 西 夏纪?卷?? ??参见祝启源《 宋 代西北地区吐蕃与西夏关 系述略》,载《甘肃民族研究?????年?一?期。

      等生活必需品,而河涅出产的畜产品西夏也不能购销,确厮嗓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快弃夏附宋正是出于上述原因,吐蕃确厮嗓政权始终没有和西夏建立起巩固的抗宋联盟第三阶段从西夏弃辽附金到蒙古灭夏,即西夏王国的后期这一时期西夏又长期和南宋、金鼎足而立,但其外交重点则在占据中原的金朝公元十二世纪初,在大金帝国的猛烈攻击下,辽朝灭亡在即,一贯善于应变的西夏为了生存和发展,迅速改变外交政策,弃辽附金,和金人达成天会和约,以事辽 之礼事金夏金自“天会议和”后八十余年,基本上是“未尝有兵革之事”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从草原上崛起,开始了漫长的征战,随着蒙古铁骑的南下,保持了? ?年之久的夏金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夏应天四年???? ?年?成吉思汗兵 围中兴府,金主卫绍王拒绝了西夏 的求援,从此两国关系破裂,“以致构难,十年不解,一胜一负,精锐皆尽,而两国俱弊”幢螂捕蝉,黄雀在后,蒙古帝国乘其弊,前后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就将夏、金相继吞灭西夏和南宋的关系呈现出断断续续的变化,南宋初年在金朝的威胁下,夏金两国出于共同求生存的目的,发生过一些交往,但 由于南宋国力远远弱于金朝,西夏只好顺从于金以求生存,没有和南宋达成实质性的抗金协议。

      宋绍兴十二年???? ? 年?宋金“绍兴议和”成功,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两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陕西遂为金有这样就把和战百余年的‘蓖宋两国隔离开来,此后五十余年间,西夏和南宋几乎断绝关系,只有在“正隆南伐”、“西蕃之乱”、“西辽假道”三次事件中发生过极为短暂的关系十三世纪初蒙古对夏用兵,给金、夏、南宋三维关系以深刻 的影响,夏金关系破裂,西夏先后五次主动约宋攻金,但双方缺乏合作诚意,其中有四次没有结果,仅有的一次夹攻 金朝秦、巩,也是无功而还西夏与蒙古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战争,在前后总共二十二年中,双方战争主要集中在??? 一?? !年和??? ?一 ??? ?年两个时期,而在这两个阶段的中间即??? ?一 ??? ? 年,除蒙古帝国在????年对西夏进行过一次报复性进攻外,总体上处于休战状态这种战—和—战阶段性的变化,与蒙古对外战略目标,以及西夏对外政策 由附金御蒙到附蒙攻金,再到联金抗蒙的变化相适应西夏后期由于宋朝退守江南,对外贸易的对象主要是入 主中原的金朝自金天会二年?????年?起,“夏使至金,许带货物与富商交易,大定中??? ??一?? ??年?使者辄市禁物,世宗令于都亭贸易”。

      金章宗即位后,一度下令禁止夏使都亭贸易,但在西夏的激烈反对下,于次年???? ?年? 又告恢复,只是在时间上限于三天和贡使贸易相比,榷场贸易的规模要大一些,金皇统元年??? ??年?应西夏之请,金熙宗在云中西北过腰带上石锣坡、天德、云内等处置场互市,这些地方曾是夏辽贸易点,金朝占据后,在夏辽榷场的基础上恢复和扩大了贸易随后金朝又相继在东胜、环、庆、兰、绥德、保安等沿边州军设置了榷场金大定十二年???? ? 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