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扣灯谜与等式分析法》——厦门 郭少敏.doc
22页形扣灯谜与等式分析法厦门 郭少敏【关键词】形扣灯谜、等式分析法、主字、提示词、闲字、纯形扣、非纯形扣、形扣从宽、半 露面、无示变形【提纲】一、引论二、研究对象:形扣灯谜(一) 谜面别解形扣法(二) 谜底别解形扣法(三) 面底双别解形扣法三、研究方法:等式分析法四、主字、提示词、闲字(一) 主字●“纯形扣”和“形扣从宽”●“非纯形扣”和“半露面”(二) 提示词●五大类“运算”提示词1、 加法提示词2、 减法提示词3、 乘法提示词4、 除法提示词5、 变形提示词●综合“运算”●其他提示词●提示词的四大特征1、 形态不定性2、 别解许可性3、 一拖 N 功能4、 提示不确性(三) 主字、提示词的关系和“无示变形”(四) 闲字五、结论【正文】一、引论近年来,随着灯谜制作技巧的不断创新、发展,形扣灯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谜底越来越长以前比较少见的三字、四字底材,现在已经司 空见惯一些多达五字以上的底材,也被做成了形扣谜谜例(1):挥笔一生录风云,入木三分写鬼精(五唐)魂来枫林青【陈继耿 作】底字的增多使析形变得错综复杂,一些传统谜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便显露了出来。
自动拆字、自动离合、无示离合等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谜学研讨的文章或辩 论中2011 年新津谜会首创的现场辩论赛,有这方面的辩题;一些被认为属于 “自动”、“无示”的获奖佳谜,引起了争议另一方面,“形扣从宽”、“半露面”等老问题依然时有争执、难成定论可 以说,关于形扣灯谜,谜人们认识不一,经常会有一些针锋相对的观点《中华谜艺》(总第 16 期)曾刊登蔡民荣先生的一篇谜论《试论灯谜网络化 的利与弊》,其中有一段对谜例(1)的评论如下:第十届华清杯的冠军作品“挥笔一生录风云,入木三分写鬼精”射“五唐” “魂来枫林青”一谜中,用离合手法来扣合五言唐诗句,可谓奇巧之极,但仔细分 析此谜,便可看出,不仅谜面中出现不相关的闲字,也缺少离合手法中必备的抱合 词素,而且谜底是由谜面中分析出来的偏旁部首和字素通过杂乱无章的随意组合而 得到的这则作品最终成了冠军作品,很能说明当今网络灯谜的创作上的一些问题对于这段评语,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蔡先生并未言明“闲字”所在,寻找谜面 中与底字字形无关的字眼,得出“挥笔”、“生”、“录”、“入”、“分”、 “写”这几个字,姑且认为包含蔡先生所说的闲字我认为,这些字眼属于本谜的 “提示词”,换一种说法,就是蔡先生提到的“抱合词素”。
因“抱合”容易使人 理解为仅仅是“合”,而形扣灯谜往往是分、合、变形等等情况复杂,所以我们不 妨用“提示词”这个新词来描述这类字眼我们来分析一下:“挥笔一生”,可以别解成:挥笔(写)使“一”这个字根 生出来;“录风云”,可以别解成:录入两个字根“风”和“云”;“入木三”, 可以别解成:嵌入三个“木”;“分写鬼精”,可以别解成:分开写“鬼精”这两 个字可见这些字眼各司其职,在析形过程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不能算作 闲字,恰恰就是蔡先生误以为缺少的“抱合词素”除了蔡先生,还有一些谜友也发表了不少有关谜文,对形扣灯谜进行了有益的 探讨然而,这些文章一般存在以下不足:1、指出问题时语焉不详,如上文提到的说到“闲字”,却未明确指出;2、只是对形扣灯谜的某一种成谜方式(一般为谜面别解析出谜底字形)进行片面分析,未能涵盖所有形扣灯谜的类型;3、对谜作各部分字眼未能有科学、准确、清晰的界定和归类,未能抓住各类 字眼最本质的区别,很多方面是笼统和混乱的同时必须指出,传统谜理对形扣灯谜的一些概念的命名和定义,现在看起来, 不少是不尽科学的比如前文提到的“抱合词”;又比如将形扣灯谜称作“离合谜” ,但显然不仅仅有离有合,还有旋转变形等,所以称“形扣灯谜”,更为准确。
本 文将尝试对一些主要概念进行重新命名定义,以求更为合理形扣灯谜存在的诸多问题、“纠结”,往往使制谜者、评佳者,尤其是初学者, 无所适从因此,对形扣灯谜进行一番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 试图通过对各类形扣灯谜的细致解剖,来总结形扣灯谜的客观成谜规律、来探讨形 扣灯谜的一些敏感问题二、研究对象:形扣灯谜笔者在《谜法理论构想》 ( 文中曾经指出:形扣法是灯谜“扣合”的三大种类之一,并给形扣法下定义为:指面 底中一方解释析出对应一方的字形,或双方解释形成字形上的关联形扣法与别解的搭配,便构成了形扣灯谜的主要谜法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 下当时分析的三大类谜法一)谜面别解形扣法理论上有两种情况A:谜面的别解析出谜底的字形,可标示为:别解——(形扣)——字形谜例(2):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字)省【王能父作】谜例(3):他去也,怎把心儿放(字)作【王能父作】谜例(4) ;白首不改吞吴志(毛泽东词)天知否【王东雄作】引论中的谜例(1)也属于此类B:谜面的别解和谜底的原意形成字形上的关联,可标示为:别解——(形扣) ——原意谜例(5):奈何只存其二(三字拆字解说语)损“大”、 “小”【为说明情况特制】(二)谜底别解形扣法一样有两种情况。
C:谜底的别解析出谜面的字形,可标示为:字形——(形扣)——别解谜例(6):阴性(成语二)心不在焉、旗开得胜【邱茂文作】D:谜面的原意和谜底的别解形成字形上的关联,可标示为:原意——(形扣) ——别解谜例(7):“奈”字如何变成“二”字(成语)没大没小【为说明情况特制】(三)面底双别解形扣法只有一种情况E:谜面的别解和谜底的别解形成字形上的关联,可标示为:别解——(形扣) ——别解谜例(8):奈何只存其二(成语)没大没小【吴仁泰作】形扣与别解搭配时,只能有以上三大类、五小类的成谜方式当然,必须指出, 谜面别解形扣法的第一种情况,即 A,是被使用最多的,是创作的主流,是形扣灯 谜的代表C 和 E,也有一定数量,但明显较 A 少而 B 和 D,尤其是 B,几乎是 没有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同时还必须指出,形扣还可能和义扣、音扣在一谜中重复或分段运用谜例(9):久经乱,多是两处歇婉转安能舍,更人心怆别日移香谢但画 残竹,一笺无可写!应念妻惜,牛女相盼亦此夜 (传统节日)七夕【郭少敏作】谜例(10):大胆授课,大胆改革(毛泽东七言)敢教日月换新天【郭少敏作】前者为形、音、义三重复扣,后者为义扣、形扣杂糅。
这类灯谜里的形扣部分, 同样可以按情况归入以上五小类,比如谜例(9) 、 (10)的形扣,都应归入 E三、研究方法:等式分析法多年来,谜界一直在寻找一种简捷、直观的形扣灯谜分析法我们欣喜地看到: 形扣灯谜的成谜原理跟数学中的“等式”概念十分相似,有部分谜人已经把加减运 算引入了形扣灯谜的解读分析谜例(2)中,谜底“省”字,是由谜面的“自”与“小”或“目”与“少” 组合而成,成谜是一个运用加法的过程,可以用“等式”表达如下:自+小=少+目=省谜例(3),则是减法和加法并存:(他-也)+(怎-心)=作而实际上,通过尝试,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乘法、除法、因式分解变形以及方 程(等式的一种)等数学概念,同样可以借用谜例(1)中,谜底三个“木”字根的析出,就是乘法米”字根和“青” 字,则可以视作谜面“精”字的因式分解变形,我们在“等式”中用【变】(分解 属于变形的一种,本质上也是变形)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一+风+云+木*3+鬼+精【变】=魂来枫林青谜例(4)中,谜底“知”字上头的“丿”,其实可视作谜面的“白”取百分 几(用 N%来表示)后得出的结果,这是一种除法谜面的“吞吴”,同样进行了 因式分解变形。
白 N%+不+吞吴【变】=天知否在 A、C 两类中(即谜底或谜面有一方固定是字形,没有别解或原意参与扣合) ,如果未采用 “叫入叫出”等特殊手法,则可以肯定:谜面和谜底分处于“等式”中等号的两边B、D、E 则不一定但无论哪一类,无论多复杂,都可以列出“等式”我们 来列一下比较复杂的谜例(9)中形扣部分的“等式”:久【变】+多【变】+{[(婉【变】-安)+人+心【变】]-怆}+[(日+移)-香] +[(残+竹)-(一+笺)]=夕*7凡采用“叫入叫出”成谜的,用“方程”来分析可能更容易理解谜例(6)、 (8)就是两道“方程”,其中未知数 x 分别代表谜面和谜底具体如下:问题:x -心-旗(阝)=胜解答:x =胜+旗(阝)+心(忄)=阴性问题:奈+x=二,解答:x=二-奈=-大小(负的“大小”)我们将这种能够直观地梳理析形步骤的方法,称作“等式分析法”所有成立 的形扣灯谜,应该都有它的“等式”(含“方程”),如果列不出“等式”,说明 这个谜不成立等式分析法”是本文研究形扣灯谜的基础方法,下文的举例将直接在谜例后 列出该谜的“等式”(含“方程”)形扣灯谜的很多新概念、新名词,都要通过 这种方法予以界定、区分。
而通过对形扣灯谜的解剖、归纳,又可以使大家进一步 认识“等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四、主字、提示词、闲字现在,我们可以把形扣灯谜的谜面、谜底都放上“解剖台”,按照“等式分析法”逐 一分析、解剖,我们会发现,它们由“主字”、 “提示词”和“闲字”三部分组成一)主字面底上直接出现在“等式”中的字眼,相当于被运算的“数”或运算后的“得数”它 们以本身的字形或象形、字义、字音等参与形扣,是面底产生字形关联的主体元素, 我们不妨将它命名为“主字”●“纯形扣”和“形扣从宽”面底主字之间的关联不涉及到象形、字义、字音,而完全是纯粹字形变化的, 称为“纯形扣”前八个谜例,除了谜例(6) ,其余均为纯形扣谜例(9) 、 (10) 的形扣部分,也是纯形扣纯形扣的原则是:面底对应的字形必须相同但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有以下 三种情况:1、基本相同谜例(1)的“一、风、云、鬼、青”、谜例(2)的“目、少”、谜例(3)的“亻、 乍”、谜例(4)的“丿,不、天、口”、谜例(8)的“大、小”、谜例(9)的第二到 第七个“夕”、谜例(10)的“大、月、日、一”,这些字或字根在谜面和谜底重复出 现时,其形状、结构、笔画基本相同。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除了“亻”和谜例(1) 的“一”,大部分字或字根重复出现时,其字体大小是有差异的,不是缩小了,就是 放大了这种细微的差异谜界共识为可以忽略2、偏旁部首互代谜例(1)里的“木”,到谜底“枫”中,最后一“撇”变成“点”了;谜例(2)里的 “小”,到谜底“省”中,中间的“钩”没了这些字或字根,在谜面和谜底重复出现时, 虽然形状、结构、笔画不尽相同,但它们是“字”和与它等同的“偏旁部首”的关系, 比如“心=忄”、 “水=氵”等这种偏旁部首的互代,被认可为也属于纯形扣3、形扣从宽谜例(2)的“自”不是谜底“省”的偏旁部首,其字形出现在谜底时,发生了一些 小变形,一“撇”撇得更长,通过了下面的“目”字但是,这两者形状酷似传统谜 理认为它们可以扣合并称之为“形扣从宽”谜例(1)里, “来”去掉“一”看作“米”; 谜例(9)的第一个“夕”,由“久”变形而成,最后一“撇”成了“点”,都可算作此类关于“形扣从宽”,王水松先生曾在《中华谜艺》 (总第 24 期)发表文章《“形扣 从宽”之我见》 ,予以坚决反对他反对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是从“形扣从 宽、义扣从严”这句谜界俗语出发,认为既然义扣要从严,那么本着公平对待的原 则,形扣也要从严;第二是“形扣从宽”违反了汉字正确的书写规范,很可能对学生 或受众进行误导。
对于这两点,我的看法有分歧第一:义扣从严这种说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在义扣灯谜中,很多谜底别解都不 能严格符合规范的语法或使用习惯,但照样是成谜允许的,实际上,义扣也是从宽 的如果真要“公平”,既然允许义扣不从严,那么,也应该允许形扣不从严第二:灯谜毕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用透视原理来苛求齐白石的国画;不能 用地心引力来批驳金庸轻功的夸张艺术酷似字形的发现,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