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doc
15页根据中小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公司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公司占所有注册公司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公司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所有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公司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层次性上那么国内中小公司的发呈现状究竟如何?根据中小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公司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公司占所有注册公司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公司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所有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公司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层次性上那么国内中小公司的发呈现状究竟如何? 一般来说,大中型公司重要集中在大中都市,而在小都市、县城及县如下,一般不仅很难有大中型公司,并且也很少有国有工业公司全国县及县如下广大地区,生活着10亿以上人口一种时期以来,相称一部分县的经济不景气、财政困难、农民承当沉重等问题日益严重,重要因素也在于这些地区既没有什么国有大中型公司,又没能发展起非国有的中小公司。
显然,县及县如下中小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长期以来对公司分类采用的是所有制原则,而不是国际上通行的根据公司规模进行分类的原则这是筹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一种体现政策扶持指向或利益分派的公司分类原则事实上中国政府始终是在根据所有制的类型设计公司发展和改革政策从1995年后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国有公司改革的扶持政策中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所有制的分类,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行都会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如减免税政策、国有公司封闭贷款政策、国有公司停息挂账政策等等因此,迄今为止中国公司类别划分原则仍然体现着对非国有公司的歧视册与否作为原则的话(由于目前的注册仍然是审批制而非真正的注册制,许多属于微型公司的经营单位没有资格注册,同步也不肯支付一系列费用),把都市个体工商户、村及村如下公司均作为个人、微型和中小型公司记录在内的话,实际的公司数应在4000万家左右(乡镇公司1999年末为2070万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记录,私营公司有150万家,扣除农村私营公司61.4万家(乡镇公司的记录中私营公司为207万户,我们这里以工商记录为准),都市私营公司为88.6万家根据有关部门的阐明,国营中小公司占1000万家的14.8%,因此估计为150万家左右。
根据国家工商局记录,1999年末个体工商户达到3160万户,扣除记录在乡镇公司记录中的农村个体公司1769万户,都市个体户为1391万户这样一来,也许的中小公司(涉及微型公司、家庭公司,即我们所说的个体工商户)大概数字为: 2070+88.6+150+1391=3699.6如果再加上都市集体公司,估计所有微型和中小型公司的总数大概在4000万家左右从就业人数来看,记录年鉴中记录的规模如下非国有工业公司中的从业人员为11807万人,乡镇公司记录发布的数据为12704万人,扣除记录局对规模如下非国有工业公司中的从业人员所涉及的乡镇工业就业人数3209万人(国家记录局对乡镇公司的记录仅只记录乡或镇一级的工业公司),乡镇公司的就业人数约为9495万人,估计都市个体工商户就业大概在万左右,实际的就业人数应当在2.5亿人左右如果再考虑到都市中交通、建筑、商业餐饮等其她行业,保守估计,中小公司容纳的非农就业大概应当在3亿人以上总产出方面目前非常难以估计仅乡镇公司就已经占到工业增长值的一半和GDP的1/3左右 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分类不同,多种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中小公司发展的状况在国家计委的研究中运用的是1995年工业普查的资料,根据这一资料,中小工业公司的单位数为731.85万个,占所有工业公司的99.7%,从业人员10844万,占所有工业就业的73.6%,工业总产值占62.5%。
她们觉得1978~1996年国内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中,绝大多数在中小公司就业在工业部门新增长的8000万劳动力中,有75%在小公司就业,同步在国有和城乡集体公司就业下降的同步,私营公司和城乡个体户吸取就业达到1500万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1998)我们根据既有的记录和有关的研究来分析不同类别的中小公司的发展状况 国有部门中的中小公司 根据主管部门的估计,目前,国内国有中小公司的户数在全国1000万家中小公司中仅占14.8% 表1是根据中国记录年鉴获得的有关工业公司的数据在该表中由于非国有公司的记录均是规模以上的(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以此原则,可以觉得所记录的非国有公司均为较大规模的公司,而其记录的小型公司为139798家,应重要为国有中小型工业公司因此,主管部门所提供的国有中小公司所占比例的数据也许仅是国有工业部门的中小公司的数据,而没有涉及其她如运送、餐饮、商业等行业表2中提供的数据阐明,所有登记注册的近800万家工业公司中,国有中小公司部门的比例是很低的 根据记录年鉴发布的数字,1999年国内工业公司的所有就业人员为16235万人其中在所有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公司中的从业人员为4428万人,占总数的27.27%,而在规模如下非国有工业公司中的从业人员为11807万人,占总数的72.73%。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国有工业公司中的从业人员为2412万人,只占国内所有工业公司从业人员的14.86%同步看到,在国内的工业公司中,大中型公司数只占总数的0.28%;大中型工业公司发明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2.86%;而所有国有工业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只占全国工业公司就业岗位总数的14.86% 私营或非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以中小公司为主体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对非国有经济的研究中,把集体公司、乡镇公司、个体经济、私营公司、三资公司和出口加工公司所有计算在内进行了记录分析在她们的分析中,国有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77%下降到1997年的25%,而非国有经济占到75%,其中集体公司、乡镇公司、城乡个体公司大概占到整个非国有部门的76%从投资来看,国有经济1980年大概占83%,到1997年下降到52%李罗力编,)如果按照中小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中小公司中国有公司仅占14%的话,中小公司的主体应为非国有经济成分考虑到大量的国有中小公司正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同步在非国有部门中大中型公司又非常有限,这使我们有充足理由相信中小公司的发展问题重要是非国有部门的发展问题,非国有部门的发展问题也就是中小公司的发展问题。
根据IFC近来的一项研究,中国的私营公司部门涉及独资、合伙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私营公司数大概在96万家左右,到1997年私营部门雇员人数已经占到全国非农业劳动力的18%以上,工业产值也已经占到34%真正的私营部门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全国的33%,而国有部门却仅占到37%的比率IFC的研究中觉得如果把个体农民也算作私营部门的话,私营部门所占GDP的份额将上升到51%,如果算上集体公司的份额,这一比率将上升到62%(IFC,)据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来发布的最新记录数字显示,截止1999年终,中国私营公司已达151万多家,从业人员多万人,注册资本共10287亿元人民币,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0.4%、18.2%和36.3%,其增幅均超过历史增长水平,显示了私营公司的发展进入了迅速增长期至1999年终,全国私营公司户均注册资本,已达到了68万多元,比上年增长8.2万元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公司达20万户,比上年增长7.3万多户,增长58.6%私营公司的迅猛发展,增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调节,拓宽了就业领域,成为城乡国有、集体公司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据登记表白,去年全国私营公司吸纳国有公司或集体公司下岗的职工,城乡为152.6万多人,农村268.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31.5%。
据国家工商管理局的分析,目前在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中,浮现三个新的特点:第一,私营公司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有所提高,至去年终,全国私营公司中的农林牧渔业户数已达3.5万多户,比上年增长27.4%,占总户数的2.3%第二,东部、西部地区的私营公司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发展滞后;农村增幅高于城乡,所占比重有所回升至1999年终,全国农村私营公司61.4万多户,从业人员968.9万多人,注册资金3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4%、31.5%和66%第三,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特别迅速,所占比重逐年扩大至去年终,全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达88万多户,比上年增长37.7% 根据我们的判断,IFC对私营公司部门的记录事实上仍然偏小,这波及到没有登记为公司的大量个体工商户和家庭公司如何计算的问题根据工商记录年鉴的数据仅注册的个体户1992年终大概在2700万家左右同步,如果考虑多种租赁、承包等公司的改革后的实际经营状况,这个数据事实上还要更大 根据OECD近来的研究,1998年中国国有公司的产出占工业总产值的28%,集体公司(乡镇公司为主体)占38%尽管国有公司在批发、零售中举足轻重,在交通、公用事业、金融和教育中居主导地位,但从总量上看,在工业中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从就业奉献看,国有公司部门下降得更为明显1985~1990年,国有公司就业人数的增长几乎占城乡总就业增长的35%,1990~1997年间所占比例仅为20%,在1997、1998年中就业人数反而减少了300万由于城乡集体公司的就业也在下降,事实上目前城乡中的就业扩张在数量上看已完全依赖于私营公司,而乡镇公司和私营公司则同步成为农村地区就业增长的重要来源(OECD册与近年来中小公司发展虽然获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面临某些困难和问题 (一)体制不顺,“六龙治水”目前,中小公司仍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公司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估等方面职责不清、多方插手、反复收费,“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制尚不健全,也导致中小公司特别是个私公司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出国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公司坐失商机 (二)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公司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公司优待多,中小公司考虑少;对公有制公司优待多,对非公有制公司考虑少;政策合用不够公平。
在税收政策上,国有公司可先缴后退,非国有公司无此待遇;中小公司特别是个私公司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长;个私公司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公司可享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公司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公司可列入国家筹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构造,中小公司无此厚待在行业准入上,中小公司特别是个私公司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少,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公司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三)融资困难,告贷无门一是供应局限性国内尚无专门为中小公司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公司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二是保证缺少银行只承认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公司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三是单薄中小公司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级别不够有关建立以公司资信档案为基本的信用制度已迫在眉捷此外,中小公司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基于上述因素,福建省中小公司约有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货款,致使21.6%的中型公司动工率局限性50%;73%的小型公司动工率低于80%。
(四)产权不清 ,缺少动力 由于政策不公、行业限制,个私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