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二胡艺术的起源与发展.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59039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二胡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刘俊英擦奏弦鸣乐器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称其为南胡、胡琴、嗡子等等,胡琴往往又是多种擦奏弦鸣乐器的总称根据史料记载,类似的弦乐器,至少在唐代就已出现,而且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国最早的擦奏弦乐器是唐[来自www.L]代的轧筝这就是说,在拉弦乐器未出现用弓来擦奏琴弦时,中国已出现了用竹片当弓的乐器这种轧筝被认为是中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式所谓拉弦乐器的起源,实际上是说以弓弦来摩擦一种弦乐器而使它发音的这一方法的起源轧筝的特异奏法与弓拉弦的方法是有联系的,这种轧筝和唐代出现的奚琴一样都是用竹片轧弦奚琴之外形则是更近于“胡琴”罢了所以,一千余年前的奚琴被认为是胡琴的前身宋人陈旸在他的《乐书》中曾介绍奚琴这说明奚琴本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拉弦乐器(当时的少数民族奚部,南北朝称为库莫奚,隋唐时代称为奚)其演奏方法,是用竹片夹在两根弦之间擦奏可见,当时的拉弦乐器早已在民间流传宋代又把奚琴称为秘琴,并明文记载了它的弦数宋末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写道:“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曰嵇琴二弦,以竹轧之,其声清亮另据宋沈括《梦漠笔谈》所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

      自此始为一弦嵇琴格可知当时宫廷伶人演奏奚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演奏水平在沈括的《梦漠笔谈》中还有一首记载马尾胡琴的长诗,诗中写道:“马尾胡琴随汉军,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这里的马尾胡琴就是指后世的那种“胡琴”,并说明那时已由竹片改用马尾琴弓来演奏,乐器的发音方法比前更为先进了元朝开始,马尾胡琴已在全国广为流行,经历代演奏者的长期实践,其结构形制不断得以改进当时的胡琴已经是卷颈龙首、马尾琴弓夹于二弦中擦奏,并有了固定弦长的千斤,与今日之二胡形制已大体相同自元代起,“胡琴”之名己被广泛运用明清时代,是中国弓弦乐器的较快发展期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及各地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的广泛兴起.胡琴已被普遍用于各种戏曲伴奏、民间乐器的合奏,并在民间不断地演变、派生、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弓弦类乐器如:二胡、京胡、软弓京胡、粤胡、四胡、板胡、椰胡以及少数民族的牛角胡、马头琴、马骨胡、艾捷克等在众多的民族拉弦乐器中,二胡即为其中流行甚广的一种,它广泛使用于河北梆子、评剧、吉剧、豫剧、琼剧、越剧等戏曲的伴奏乐队中尽管明清戏曲之盛行,二胡也成为主要的伴腔乐器,但其地位还远在被文人雅士称为国乐正宗的古琴、琵琶诸乐器之下。

      胡琴地位的彻底改变,是二十世纪开始以后的事情二十世纪初,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先生对二胡的演奏开始从一个把位到三个把位的演奏探索周少梅可以说对后来的刘天华影响极大,他是将二胡从传统演奏过渡提升到独奏二胡形式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二胡音乐的开拓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民族音乐家、一代宗师刘天华对二胡进行了前沿性的研究改革,致使传统二胡在时代的传承中以异军突起之势、拓展了一片光明美好的天地他大胆借鉴吸取西洋音乐之长处,编写创作了一套新式的科学的演奏艺术教程(包括47首练习曲和10首独奏曲)将长期处于民间伴奏状态的二胡搬上舞台用以独奏,并将二胡列入高等艺术院校的专门学科,为二胡走上近代专业化道路、建立二胡的科学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此开启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性和变革性的复兴契机刘天华在中国二胡音乐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弓弦乐器的大发展期,在以刘天华等人为代表的群体将二胡提高到专业音乐领域的同时,民间艺人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在民间器乐演奏的基础上对二胡演奏技术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他们打破了旧的传统技法的局限,引进了新的技术,丰富拓展二胡演奏的艺术表现力,走出了自己的民族器乐演奏的路子。

      民间音乐家华彦钓(阿炳)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等体现了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之精髓,也是民族音乐宝库中最为淋漓尽致、高度完美的乐章之一阿炳不愧为我国民间音乐传统的继承者、革新者和创造者自刘天华之后,尤其是五十年代以来,二胡艺术得以飞速发展专门为二胡创作的独奏曲、协奏曲都不乏精采之作,出现了一批胜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如,《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赛马》、《江河水》、《秦腔主题随想曲》、《战马奔腾》、《蓝花花叙事曲》、《新婚别》、《红梅随想》、《长城随想》、《第一二胡狂想曲》等专门以胡琴类弓弦乐为对象的作曲家、演奏家更是层出不穷如蒋风之、陆修棠、黄海怀、张锐、刘文金、张韶、王乙、项祖英、王国潼、陈耀星、许讲德、鲁日融、刘长福等,他们共同开拓二胡演奏艺术的新天地、为二胡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当代二胡演奏艺术的天空,已出现群星灿烂的景象,新人辈出,新作不断,二胡已发展成一门独具特色的音乐表演艺术无论在教学、创作乃至演奏技术上的深度和高度均已达到了空前的境地,并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这件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民族乐器正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音乐界的重视。

      李红梅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