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值医用耗材行业特点.docx
8页低值医用耗材行业特点一、 低值医用耗材行业特点(一)产品具备刚需属性,医用耗材市场空间广阔低值医用耗材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护理等临床医疗领域,具备刚需属性与医疗器械行业其他细分市场相比,低值医用耗材行业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要求相对较低,具备产品种类繁多、规格丰富、竞争格局分散等特点近年来,中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需求逐年攀升,根据沙利文报告,2017-2021年中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制造口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于2021年达到1,165.9亿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095.4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不断趋严,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低值医用耗材行业集中度将逐渐上升,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工艺技术精湛、知识产权丰富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二)医用耗材产品质量管控严格,生产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受到国内外监管部门的严格管控,生产产品需通过相关认证才能流向市场对于一次性医用穿刺器械产品而言,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依赖于生产厂商在焊管、磨刃、注塑、组装、灭菌等关键工艺的专业积累和严格操作。
低值医用耗材产品种类繁多、规格丰富,且涉及多个零部件,工艺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对生产厂商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较高生产厂商必须建立从原材料选用到生产和检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须配备灭菌生产线结合自动化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对关键工序实施专业化管理,以确保产品从原料投入到最终成品均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三)医用耗材国内厂商逐步寻求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进军,培育自有品牌成长美国BD、德国贝朗医疗、日本尼普洛等国际著名品牌厂商以及部分属地医疗器械销售渠道商具备品牌、渠道优势,国内生产厂商在生产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多采用ODM方式为品牌商或渠道商进行贴牌生产,自有品牌知名度不足当前,在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扶持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健康发展,国内生产厂商正逐步寻求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进军,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性能,如:康德莱重点对安全针系列、无针加药系列、医美系列、专科注射器系列等产品进行开发随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生产厂商正在持续不断推陈出新,高附加值产品将在国内厂商业务版图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产品市场竞争力将逐步提升,提供丰润土壤培育国内厂商自有品牌二、 医疗耗材行业竞争格局医疗耗材行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欧美知名企业在该领域起步早,凭借技术垄断和品牌优势收割远超商品价值的超额利润。
以生命科学实验领域为例,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仍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导,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基本被欧美的大公司占据全球生物实验耗材的主要巨头有Corning、ThermoFisher、VWR、GEHealthcare、MerckKGaA、Sarstedt和Eppendorf等欧美跨国公司,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进口品牌占据中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94.5%份额大型跨国医疗企业起步时间早,业务结构多元化,不仅提供耗材产品,还提供试剂、仪器设备、技术支持等服务我国医用耗材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竞争市场,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国外医用耗材产品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众成数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8,643家,其中,可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19,188家,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14,145家,可生产三类产品的企业2,077家相比国际市场,国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弱、产品竞争趋同质化,市场集中度较低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医用耗材行业的政策扶持,国内医用耗材市场逐步健康发展,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
拱东医疗、硕华生命、洁特生物及昌红科技为代表的国内医用高分子塑料耗材厂商,和国际领先企业相比,虽有涉及相应领域,但整体来看规模仍尚小,难以与国际巨头形成有效竞争三、 医用耗材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据了解,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从373亿元上升至6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8%,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我国注射穿刺类在低值医用耗材市场中占比最大,市场份额达30%有关机构预测,我国医用耗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27.3亿元我国医用耗材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比较稳定的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产品档次与质量尚需获得国际市场深度认可,产品结构尚需从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转变,制造模式也需要从贴牌生产转型升级向原始设计制造商方向转变四、 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产业链现状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指伤口与包扎护理类、外科手术类单次非重复使用医疗耗材,在医疗耗材产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材料、自动化设备制造以及医疗器械配件生产等行业;下游主要包含配送商、经销商,销售终端为各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上游市场:聚丙烯为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上游包装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接枝和复合功能,其产量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次性医用耗材企业的盈利。
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从1770万吨增至2235万吨,复合增长率为8.09%;2019年同比增长6.84%预计到2020年我国聚丙烯产量将逼近2400万吨,同比增长7.2%,未来相关企业盈利或将有所上升下游市场: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下游终端主要为各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从各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消耗的各类产品占比来看,医用乳胶手套消耗最多,占比为35%;其次是一次性注射器、手术器械和手术用塑料托盘等产品,占比为16%五、 医用耗材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医用耗材市场各细分领域中,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领域分别是注射穿刺类、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医技耗材类及医用消毒类,其中,注射穿刺类市场占比达30%,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市场占比22%我国医疗部门年消耗一次性注射器的150亿支,输液器130亿支我国共有26个省市出口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天津、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和辽宁列出口额前十位,合计占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出口总额的95.62%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其一次性注射器出口额达8625.46万美元,同比增长24.5%,占比达25.94%我国共向17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一次性注射器,对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和意大利的出口额列前五位,相关出口额分别为6686.74万美元、2565.95万美元、1128.91万美元、969.43万美元和911.27万美元,五大贸易伙伴占据36.89%的份额,其中美国占20.11%,是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出口最大贸易伙伴。
六、 加速到来长期以来,中国高值医用耗材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所占据而在2022年的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趋势明显例如心脏电生理集采拟中选结果显示,在单件采购模式中,国内主流企业基本全部中标,个别国外企业弃标或出局;在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国产品牌的中标率高达88%;在正畸耗材集采中,隐形正畸产品国内企业报量占比80.6%,已显著高于国外企业目前,国内企业在产品成本方面更具竞争力,而国外企业在工具、生产、专利费用等各方面的成本更高,在价格方面并未占据太多优势集采的最终目的是控费,因此,中选产品多为同质低价的国内头部企业的产品通过集采,国内头部企业不仅可实现市场份额的加速提升,还占据了渠道优势、赢得了医生信任,为以后更多的新产品进入医院打下了很好基础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不仅加速了进程,而且还加剧了行业分化据了解,在集采中,头部国内企业不仅在产品价格上占据优势,在产能以及供货能力方面同样具备优势,这导致中小企业难以与头部企业抗衡随着集采的提速扩面,这些规模小、创新能力差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致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除了加剧行业分化外,集采也在倒逼企业创新由于不少高值医用耗材的中标价降幅很大,对国内企业的业绩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压力,不少企业已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相关企业研发的方向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材料包括可吸收、可降解材料;新技术主要指核心零部件或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例如3D打印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还有企业专注于服务和疾病的解决方案,包括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康复,其中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康复医疗器械等成为热门赛道如果企业能在上述领域有所突破,不仅能为自身建立起坚实的壁垒,而且还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随着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提速扩面,依靠高额营销费用获取市场,生产同质化产品就能躺赚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未来企业要想脱颖而出,还需更加努力,坚定地走产品创新、品类扩充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