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发电项目水土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doc
35页光伏发电项目水土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1.1 防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1991年6月29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应积极合理地配置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过布设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以及临时措施,使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减少因新增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恢复和保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项目区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1999]62号,1995年5月20日),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监督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中规定,确定本项目执行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二级标准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部分指标按照本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进行了修正,确定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见表8-1、表8-2表8-1 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项目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5-382土壤流失控制比0.70.7拦渣率(%)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5-392林草覆盖率(%)20-317表8-2 水土保持分区及防治目标值 分区防治目标建设期综合目标站区输电线路进站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扰动土地整治率(%)959690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184848182土壤流失控制比0.80.70.70.70.7拦渣率(%)959595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092909292林草覆盖率(%)1520182017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全面布局和科学配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工程、防风固沙、土地整治措施为主,绿化措施为辅;(2)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弃土(石、渣)集中堆放;(3)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4)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5)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合理配置、统筹兼顾,形成综合防护体系;(6)工程措施要在分析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增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工程措施要选用当地的材料,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7)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补充植物防护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考虑植物措施设计与区域景观相一致,植物措施以尽量使用灌草;并合理配置牧草重点加强临时占地区域内的植被恢复措施植物措施选用适合当地的品种,并考虑绿化美化效果;1.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1.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预测、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建设施工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造成危害的程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永久性防护措施和临时性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中,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1.3.2 分区防治措施布局(1)站区施工活动主要表现在场地平整及堆垫、建(构)筑物基础开挖,扰动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降低了原地面水土保持功能,加大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结合光伏电场工程生产特点,建设时以临时防护措施为主,配置一定量的植物措施设计采取的措施有:①在辅助生产、生活区可绿化区域进行绿化;生产区空地种草、②辅助生产、生活区场平时进行表土剥离;③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土料设临时堆土场,周边布设排水沟并对土料进行临时挡护;④辅助生产、生活区剥离表土临时挡护。
2)供电电线路防治区施工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大了施工区及周边风蚀沙化该区采取防治措施有:①基坑剥离表土及基坑开挖土料堆放临时挡护;②施工结束后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3)进站道路防治区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碾压及人为践踏,开挖及堆垫、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降低了沿线原地面水土保持功能,该区采取防治措施有:道路两侧造林绿化4)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施工期间材料堆放,施工机械碾压及人为践踏,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降低了原场地水土保持功能,该防治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为①施工结束后对该区进行种草恢复植被;②剥离表土临时挡护及堆土场布置临时排水措施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详见插图8-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详见附图71.4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1.4.1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及标准(一)设计原则(1)坚持分区防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体系,坚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坚持“预防为主、先拦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3)坚持不重不漏、系统全面的原则将主体工程设计中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作为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部分,并将其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中;(4)植物措施设计与所在区域的景观相一致,临时占地区以种草恢复植被为主;(5)草灌合理配置原则,本工程建设区为荒漠草原区,植物措施布设应优先考虑草本植物,其次考虑灌木;风电场考虑风力发电因素不宜种植高大乔木。
6)植物措施设计以经济实用、方便施工和适宜生长为原则二)设计标准截排水沟防御标准按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量设计;临时排水措施防御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量设计1.4.2 水土保持草树种优选及质量要求(1)优选草树种根据项目区气候特征及不同防治区的立地条件,本着“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和“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优良的草树种用于项目区绿化和美化”的原则,经实地调查,项目区植被恢复适宜种草,无灌溉情况下树木难以成活适宜本区域及本区域种植较成功的草种主要有披碱草、羊草、老芒麦、草木樨、早熟禾和柠条等光伏电场各防治区植物措施选择的草种如表8-3表8—3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优选草种防治区优选草树种供电及施工供电线路防治区羊草、披碱草、进站道路防治区樟子松、丁香、施工生产生活区羊草、披碱草、站区早熟禾、丁香、榆叶梅(2)种子质量要求用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牧草种子必须是一级种,并且要有“一签、三证”,即要有标签、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植物检疫证3) 树木与建筑物间距按相关规范要求,栽植的树木与建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见表8-5表8-5 树木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间距一览表 序号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至灌木中心1建筑物外墙,有窗1.52建筑物外墙,无窗1.53高2m及2m以上围墙1.04道路路面边缘0.55人行道边缘0.56电缆0.57天桥、栈桥柱及电杆中心不限1.4.3 防治措施典型设计1.4.3.1 站区(1)辅助生产区表土剥离设计辅助生产区在平整时对土层厚、土质较好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剥离面积0.12hm2,剥离量360m3,平整结束后将剥离土回复至绿化区域。
2)空地绿化①辅助生产区空地绿化沿广场周边种植低矮灌木进行绿化绿化规划面积为1200㎡,以达到整体的环境美化草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草地早熟禾,配置一些低矮灌木及应季花卉,点缀期间植物配置、规格及苗木量见表8-4绿化设计见图8-1《站区绿化图》表8 -4 广场周边空地绿化设计技术指标表绿化地点绿化面积(hm2)种植方式草树种苗木规格株距(m)需苗量(株/穴kg/hm2)总需苗量(株、kg规格种类广场周边空地0.12丁香丛植5枝以上/株实生苗8株20榆叶梅丛植5枝以上/株实生苗8株20草地早熟禾撒播一级种15018栽种植技术:①花灌木栽植技术整地:造林前人工穴状整地,穴径0.6m、穴深0.6m栽植:春季人工植苗造林,苗木直立穴中,保持根系舒展,分层覆土、踏实,埋土至地径上2cm苗木定植前,最好土坑内施厩肥或堆肥20kg,上覆土10cm,然后再定植苗木,浇水抚育管理:栽植前三年每年两次,后二年每年一次,穴内松土、除草,深5~10cm花灌木每年在夏季进行修剪,以疏枝整形为主,修剪后可促进形成更多的花枝,修剪时要将冠内枯枝老枝剪掉,以保证整个树冠的美观每年浇水4-5次,8月底停止浇水促进木质化,翌年不致发生冻害,入冬前浇冻水,水量不宜过大。
因场地可绿化面积较小,为了减少灌溉工程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场内绿化浇水用拉水车采用塑料管进行移动式浇灌,从站内机井抽取②草坪种植技术平整土地:种植草坪前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增施一定数量的有机肥(7500kg/hm2),把土地平整成中央高,四周低,不要形成集中凹地种植草坪:根据站区立地条件,草坪选择耐寒的观赏草坪草种,草坪建设采用直播或移苗的方法进行草坪养护:夏天3~4天浇水一次,冬天在冻前浇一次透水,以保证草坪常绿浇水用拉水车采用塑料管进行移动式浇灌,从站内机井抽取草坪种植后还应清除杂草,进行修剪,使其整齐、平坦、美观草坪种植:草地早熟禾种植之前,用农药拌种或用杀虫剂、保水剂、抗旱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化处理,以预防种子传播病虫害和病虫对种子的危害②生产区空地(1)植物措施光伏板施工活动扰动了原地貌,破坏了地表植被,施工结束后在没有固化的区域人工种草进行植被恢复① 实施地点施工扰动区,恢复植被面积15hm2②立地条件施工扰动区平整土,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养份含量较低③种草设计草种选用羊草和披碱草种草设计技术指标见表8-9表8-6 生产区空地(没有固化)防治区种草技术指标表建设区草种播种方式种子质量播种量(kg/hm2)种植面积(hm2)需种量(kg)空地羊草按1:1比例人工撒播一级种2515375披碱草13195④种植技术整地:在播前全面整地。
种子处理:在播种之前,用农药拌种或用杀虫剂和保水剂等对种子进行丸衣化处理,以预防种子传播病虫害播种时,经处理的草籽与化肥按1:0.5的比例拌合播种技术:播种时间为5月下旬至7月上旬,雨季抢墒播种,人工条播或用播种机播种播量38kg/hm2,播深2~3cm,播后稍镇压抚育管理:播后定期进行浇水第二年对缺苗地方及时补播⑤种草图式见图8-43)临时防护措施设计①堆土场临时挡护站区光伏板及建筑物基础回填土方量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