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知识.ppt
34页社会调查研究,基本框架,导论和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知识; 第二、三、四章,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 第五、六、七、八、九章,各种调查方法; 第十、十一章,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 第十二章,调查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导 论,1.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社会调查研究发展过程 2.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社会调查研究的特征;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与基本特征,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国外将社会调查概念内涵界定为资料收集方法 国内学者主要存在的三种不同意见:1·社会调查特指“运用有目的的设计的询问方法搜集社会资料的过程”—《国际社会学百科全书》2·认为社会调查研究是在“社会现象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3·所谓社会调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唐晓阳《社会调查研究实用教程》,,共识: 1·社会调查的客体要素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现状、社会矛盾等社会事实。
2·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认识活动,与人们日常对社会的一般观察和了解是又本质区别的 3·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中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但它是一个统一的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将资料收集行为(调查过程)和资料分析行为(研究过程)割裂开来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掌握),社会调查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作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其主要调查类型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其主要调查方法为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二·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 (掌握),1·专门性 方法层次——是专门科学,有特有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 技术层次——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2·系统性 社会调查研究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释调查结果以及检验调查结论等工作 3·客观性 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 4·实践性 资料来源于实践,结论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5·针对性 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社会调查研究最基本的对象就是现实社会。
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无所不包的具体对象一·社会的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文化,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 由自然环境提供的物质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环境2·人口,人是社会最基本要素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就是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人口状况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自然构成(性别、年龄等) 人口构成:社会构成(民族、职业、教育、宗教、婚姻等)自然变动(出生、死亡等) 人口过程 (是指人口变动趋势)社会变动(迁移等)人群共同体,是指由某些共同活动联结起来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人类集合体,包括阶级、阶层、政党、国家、军队、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族、社区、家庭、邻里等3· 文化,文化,广义的文化——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产物,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物质文化:改造世界的物质产品,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精神文化,二·调查研究单位,调查研究单位是指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根本的对象。
大致可分为以下八类: 1·个人 2·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 3·社会组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按一定原则竭诚的社会共同体(工厂、政府、政党、学校等等) 社会组织的特征:第一,具有固定的目标;第二,具有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第三,具有严格的规范;第四,具有稳定的结构 4·阶级、阶层,,5·民族 6·社区 7·社会行为——既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冲突、战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婚姻家庭关系、离婚、自杀、犯罪上访) 8·社会产品,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和作用,一·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1·描述事实 2·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 3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二·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1·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 2·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 3·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得能力,第四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沿革,一·古代社会调查萌芽于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渐成型并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上还属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初期阶段特点:1、为巩固政权和统治阶级服务,2、没有自觉的认识和系统的理论作指导,3、调查方法原始、简单、直观,4、没有专门的调查机构和人员,5、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劳动人民)之间往往存在着对抗性矛盾。
二·近代社会调查,1、西欧 近代社会调查,是指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欧,发展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2、美国 美国一向保持学术经验性和实用性想结合的传统其中20世纪初进行的匹兹堡调查和春田调查最为著名特点:1、为资产阶级服务,2、以实证主义为指导,3、重视事实的描述,4、缺乏对社会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探索,惟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例外三·现代社会调查研究,1·现代西方的社会调查研究20世纪初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2·现代中国的社会调查,20世纪初期——开始反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迅速发展包括:著名“社会调查”和调查研究机构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贡献 20世纪50年代,成果少,少数领域有进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现代中国社会调查取得的进步,在理论和方法上,引进外国先进理论和方法,频繁使用普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先进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社会调查的专门组织也有了很大发展各级政府、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健全各种调研、咨询机构全国涌现数百家专业性民营调研机构,其中约50家规模较大。
四·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出现新的现象得的影响,社会调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研究广泛化 2、方法科学化 3、手段现代化 4、研究专业化,第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体系,1·了解: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2·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普查、抽样点差和个案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基本理论 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包括哲学原理和科学原理二、基本方法,具体操作方法: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研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研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等等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一、描述性研究和解释型研究(目的)描述型研究: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研究人口普查) 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二、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时序),横剖研究:收集某一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的关系。
三峡移民) 纵贯研究: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变的研究,用以描述点差对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性质),定性研究: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定量研究: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特点,结果更为细化四、全面调查和非全调查(范围),全面调查:普查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抽查的优点:1、2、3、4 抽查的局限性:1、2、3,普查、抽查和个案调查比较表,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和原则,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选题,方案,具体准备 2、调查阶段(注意事项:1、2、3) 3、分析阶段 4、总结阶段,二、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 2、科学性 3、系统性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伦理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