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早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
64页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章目录,第一节 太天平天国运动第二节 洋务运动第三节 戊戌变法,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体系三、太平天国的治国总纲,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2万余人于金田村率众起义.,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宣布“登极”,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2、永安建制 :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太平军所向披靡,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1853年3月20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直到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南京,3、定都天京,,4、北伐: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最终失败太平军西征形势图,5、西征:鄱阳湖口大捷,,,西征,1856年4月至6月太平军在天京地区击溃了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威胁,从此进入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军作战图,,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地道火药炸塌太平门城墙二十余丈攻入天京,天京陷落,二、太天平天国的宗教思想体系,拜上帝教=西方的宗教素材+中国的传统思想,天下兄弟姐妹皆一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上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上帝”是人间的一切真、善、美,正义与人道,仁爱与幸福的化身1857)洪秀全,除了恢复杨秀清生前的全部名衔以外,还加了“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十三字萧朝贵也增加了“传救世主天兄耶稣太子圣旨”十二字 “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天京事变后在“老弟兄”们中流传的这首歌谣,形象地表明了洪秀全宣扬的太平教义的解体太平天国精神的衰落,《讨粤匪檄》:,“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三、太平天国的总纲--- 1、《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农民领袖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土地纲领,反映着千百年来农民平分配土地的愿望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篇》(1)内容: 政治——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文教——新式学堂、医院等(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民。
3)意义与局限性: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以制定法律制度为立政关键,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某些精神灌注于太平天国君主制度之中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设学馆、医院、育婴堂等提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设立新闻馆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资政新篇》,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的最高峰,并提出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新出路的方案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动因---- “御辱”与“平乱”,“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咸 丰,奕 訢,“火轮船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李鸿章,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盛宣怀,载湉,袁世凯,洋务人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1月清廷批准成立,初设时名为抚夷局,后被迫改名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揽对外交涉以及同外国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制造、矿物、交通、海防、边务等各方面的大权,成为一切洋务的包办者。
总理衙门大门,洋务运动的主要有:外交、商务、开办工厂、派遣留学生、开办新式学堂、设立外交衙门、建立海军等内容洋务运动前后期的重心有所不同 前期以“自强”为主,主要兴办军用工业; 自19世纪70年代起,“自强”外,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开始发展民用工业二、洋务事业的兴办,1861年12月创办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技术力量“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李善兰、华衡芳、徐寿等曾在此工作虽仍以手工制造为主,但已开始着手采购机器曾国藩,中国工业发祥地——安庆内军械所遗址碑,安庆内军械所,1、军事工业,李鸿章于1863年设立于上海,以机器制造洋炮,最初设在松江,后迁往苏州,称“苏州洋炮局”,,,后又迁至南京,即金陵机器局主要生产山炮,后膛炮及炮弹、抬枪、水雷与炮车等,试制过小轮船金陵机器局,金陵制造局仿制的加特林手摇机关枪,曾国藩、李鸿章于1865年夏创建于上海,有若干个附属机构,并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等,是一所,,具有综合生产能力的新式军工企业,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可生产枪支、火炮、弹药、轮船和炼钢,并生产一些车床、刨床等机器设备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山下,是专门,,从事船舰制造的大型企业。
初期聘请法国人做监督 1875年后开始自行设计制造船舰,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 船政局设有船政学堂,培养人才福州船政局,左宗棠,1867年崇厚创建于天津初称军火机器总局, 1870年改称天津机器局是年冬,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管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局”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天津机器局,天津机器局,,洋务军事工业企业的特点:第一、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A、其生产目的,是满足“国防”需要,所产产品直接拨交军队使用,没有商品经济的含量与事实; B、其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不能转化为“资本”; C、工厂管理、管理者、管理机构一切仿照官衙和军队,实行把头式统治第二、具有较强的买办性,西方列强可以帮助清王朝办“洋务”,生产对内的枪炮船舰,但决不允许中国获得对外的技术与力量,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致命点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轮船招商局,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部,2、洋务派开办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外景图,开平矿务局是重要的民用工业1878年由李鸿章在唐山开平镇创办,1881年全面投产这是清政府设立的较早使用机器采煤的机构,曾经在抵制洋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汉阳铁厂是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兴建的1893年底全部峻工,有造钢轨厂等大小10个厂,有两座炼钢高炉、两座炼钢转炉、一座平炉及轧制铁轨的设备等,雇佣工人3000多名为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民用工业,兼营采矿、采炼和钢铁汉阳铁厂的高炉,吴淞铁路,1876年7月3日,上海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这是7月1日试车情景吴淞铁路使用英国制造机车不久,这条铁路被拆毁唐胥铁路,1881年,我国第一条铁路——开平矿务局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此后,建筑铁路成为洋务运动及晚清经济重要内容这是李鸿章等在唐胥铁路通车时所摄民用企业的特点资金已具有资本性质 其产品均以商品形式出现 使用机器生产和资本管理方式 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官僚——国家资本一枝独秀的局面长期存在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翻译学堂 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 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军事学堂 培养新式海军人才,3、洋务运动的深化,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0年奏请设立,地点在东机器局内,后来又附设管轮学堂图中帐篷为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天津时,俄军在该校内所设营地),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之前摄影于上海轮船招商局;小图为1905年部分第一批留学生聚会合影,派遣留学生,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拥有舰艇20多艘,还在辽东、山东沿海建成颇具规模的海军基地。
山东刘公岛北洋海军基地,在英国试航的靖远舰,三、洋务运动的失败,经远舰沉没一瞬间,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康乾之世非有机器也,然而廪溢库充,民丰物阜 ——体仁阁大学士、理学大师徐桐,1.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工业,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之一,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科技资料,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 有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2.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引进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却又力图保存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注定其必然失败的命运洋务派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企业实行的却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第三节 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学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又号更生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上皇帝书,康有为多次向皇帝上书,上陈变法思想著书立说,介绍国外变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康有为向皇帝进呈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波兰分灭记》,严复,办学会,设学堂,维新运动时期,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较为著名;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颇有影响。
创办报刊,戊戌维新时期代表性报刊一览表,《万国公报》 1895-8-17 双日刊, 北京强学会机关报《中外纪闻》 1895-12-20 双日刊,北京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 1896-1-12 五日刊, 上海强学会机关报《时务报》 1896-8-9 旬刊 梁启超任主笔《利济学堂报》1897-1-12 温州创刊《湘学报》 1897-4-22 长沙创刊,旬刊(《湘学新报》)《农学报》 1897-5 上海创刊《集成报》 1897-5-6 上海出版,旬刊,逢五出版《新学报》 1897-8 上海创刊,半月刊《经世报》 1987-8-2 杭州创刊,旬刊 《国闻报》 1897-10-26 天津创刊,严复、王修植主编,新政期间,光绪帝在此颁布了一百多道变法诏令.,北京颐和园勤政殿,谭嗣同殉难图,杨深秀,谭嗣同,杨锐,林旭,康广仁,刘光第,戊戌六君子,新旧力量对比悬殊,,想救亡,却不敢得罪帝国主义要变法,却不敢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搞维新,却害怕民众,害怕革命,,1、 “托古改制” ——变法理论缺陷 维新派的变法理论主要是康有为写的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维新派在变法理论、策略和措施上的错误,2、得势而不能审势—变法策略错误 维新派——洋务派之间维新派——顽固派之间,3 “躁进” ——变法措施错误 例1、废八股,改策论,这使成千上万士子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断送了前程 例2、“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这恰好给顽固派的政变提供了机会和借口,导致变法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