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藏在普通话里的满语.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87160889
  • 上传时间:2022-08-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7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藏在普通话里的满语藏在普通话里的满语标签: 满语满族汉语 普通话 东北话 文化历史 分类:上纲上线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同化,在清朝被称 之为“国语”的满族语言,正在一点点的消失着 身为东北出生、东北长大的纯粹的东北人,总觉 得这是纯粹属于东北文化的一种缺失, 尤其是现 在的年轻人们,更是在淡忘着、遗失着那曾经该 属于我们的文化但是,其实满语并没有真正的 消失,而是藏匿在我们日常的语言里, 不被人们 精致的发现,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部 分……即使是在北京、河北、山东,甚至包括很 南方的江浙、广东的日常用语里,也一直深深藏 匿着满族人的语言现在,某整理一下,让那些 憎恨满族、憎恨清文化和随意篡改历史的人们惊 醒一下吧就从属于大自然的江河的名称定义开始吧……“牡丹江”,满语读为“牡丹乌拉”,“牡丹” 满语义为“弯曲”牡丹江,乃汉人取其谐音而 来,意即“弯曲的江”图们江” ,图们,满语义为“万” 图们江,即为“万源之江” 鸭绿江” ,鸭绿,满语义为“地边” 鸭绿江即“地边江”松花江”,以“松阿哩乌拉”得名, “松阿哩”者,国语(满语) ‘天河’也伊勒们河” ,“伊勒们” 是规范满语, 汉义为 “网脚” ,即渔网坠。

      故“伊勒们河”即“网坠河” ,是以河边多网坠而得名嫩江”,原称“墨尔根”,乃满语“精于打猎的人” ,后在 1913 年设“嫩江县” ;又因其发音为“伊春”, 故1967 年始设“伊春市”, 取满语 “皮毛之乡”呼济河” , “呼济”源于满语,汉义为“轰起老虎” “呼济河”亦即“轰起老虎之河” 通奇河” ,亦称通气河, “通奇”源于规范满语“吞吉姆比” ,意即“击水赶鱼” 故“通奇河”即“击水赶鱼之河”“觉河” , 汉义为 “狍子河” ; 固兰河, 汉义为 “公狍子河” ;呼雅河,汉义为“半大狍子河” 呼兰河” , “呼兰” ,满语义为“烟筒” ,故“呼 兰河”即“烟筒河”“绥芬河”,满语义为“锥子”,故“绥芬河” 亦即“锥子河”阿哈河洛”,“阿哈”,满语义为“奴仆”,“河 洛”,满语义为“沟”,“阿哈河洛”,即“奴才沟”章京河”,“章京”,相当于汉语“将军”,“章 京河”亦即“将军河”萨玛河”,亦称察满河萨玛”或“察满”, 满语原为“萨满”,源于萨满教,故“萨玛河”、 “察玛河”即萨满之河再来说说地名,也就是各个城市的名字都是 打哪来的吧……“哈尔滨”,满语原义为“晒网场”另一说 认为,源于直译,其义为“扁状的岛屿”。

      齐齐哈尔”,有人认为满语义为“天然牧场”; 另一说认为,旧称“卜奎”,乃摔跤手之意;还 有一说齐齐哈尔是满语“皙陈嘎拉”之音译,实 为边疆之意吉林”,应源于“吉林乌拉”,满语吉林谓“沿”, 乌拉谓“江”,故《吉林通志》称:“其曰吉林者, 从汉文而省也即吉林乃“吉林乌拉”的略称,语义为“沿江” 宝清” ,满语原为“波亲” ,语义为“蒲鸭” ;虎林,满语原为“奇夫哩” ,汉译为“泥鸭” 满语原为 “博和里” , 语义为 “豌豆” ; 海,满语原为“海兰” ,语义为“榆树” 双城堡” , 满语原为“朱鲁活吞” , “朱鲁” ,汉译为“双” , “活吞”为城寨佳木斯”满语义为“驿丞” , “噶珊”为村,故佳木斯义为“驿丞村”或“站官屯” 重点来了, 现在我们再看看我们的日常用语里究竟有多少词儿是来自于满语的突突(t ctu) ”,满语原义为“害怕了心里突突地跳” ,汉语引申为由于恐惧、劳累肌肉的跳动、哆嗦得济” ,满语原义为“先把酒敬给老人” , 或“把所得的东西先送给上了年纪的人” ,汉语引申为老年人从晚辈那里得到了回报赛” ,满语原义为“好” 、 “美” ,汉语多以“赛似”出现,指“胜于、胜过、胜似” 。

      扎固” , 满语义为 “治病” , 汉语引申为 “打扮” 敞开” ,满语原义为“往饱里吃” ,汉语引申为“尽量” 、 “尽力” 、 “随意” 、 “管够” 、 “管饱” 胳肢(g &hi) ”,满语原义为“挠腋窝玩耍”抹(m巾擦”,满语原义为“把布等物向外伸展" ,“秃噜” ,满语意为事情没办成,也指“不守信用” 恨叨(h endao)”满语义为“说”,汉语引申为“呵斥、申斥” 哈唬” 满语原义为 “占据要地使敌人不敢动” ,汉语引申为“呵斥” 搡” ,满语为“没好气儿地”、 “用力地推、拉”或“扯”之意勒勒(li die) ”,满语乃“说”、“议论”的意思,东北人在指责别人胡说时,常用“瞎勒勒”一词克(k①”,满语意为“打”、“指责”如东北话“挨克” ,指受到别人指责或训斥磨叽” , 满语指做事慢, 东北话意为做事拖拉、不利索; 另一意为磨叨, 指说话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咋呼” , 满语乃泼妇之意, 东北语中则意谓 “诈,即瞎喊、不礼貌、不文明挤拉”,满语原义为“泉水一点一点往外涌之貌” 汉语引申为说话慢吞吞、不痛快嘡嘡”,满语原意为记得牢且表述熟练,对所要表述的能一气呵成特勒”,满语义为衣冠不整,东北方言则用以形容人邋遢。

      磨蹭”,满语义为“做事动作慢”埋汰”,满语为脏、不干净之意,东北话除以上用意外,又引申为侮辱,无赖、不要脸,不利索、拖泥带水,低级下流等意阿磅(k echen)”,满语意谓丢人、丢脸,东北 话多指羞辱、害臊喇忽(l ehu)”满语原义为“不善射箭者”、“不善打猎者” 汉语引申为什么事也做不好 如“做事不认真、不利落” 、 “粗心” 、 “马马虎虎” 、 “不 经意” 、 “疏忽大意”等故懂(g (dong)”,满语义为“心眼儿多”、“说 人坏话” , 汉语则引申为 “心术不正、 阴险、 坏” , “坏主意” 损” ,满语原义为“罪” , “遭瘟了” 、 “孽子” 汉语多指 “穷酸”、 “恶毒”, 也指对别人 “挖苦” 面乎”系满语“豆腐” 一词的音变满语又指 老迈不能行动为“面乎” 汉语引申为“性格软弱” 个涩” ,满语原义为“不一样” 、 “不像” ,汉语则变称为“特别” 、 “另类” 硝哩(chu di)”,满语义为“勇敢”、“办事果断” 咔吃” , 满语原义为 “快急” , 汉语多指办事 “利 落” 虎” ,满语原义为“中人圈套” 、 “上当” ,汉语引申为“傻” , “虎虎实实地干” ,骗(人)等意。

      虎势” , 满语原义为“有力量的” ,汉语亦多形容健壮,又指“楞实” 、 “闯实” 色(sh①",满语原义为“脸上长的手掌大小的痣记” , “小孩儿刚出生时屁股上长的青记” ,语则多指贬义“样儿” ,又常与“熊”字相连,即“熊色”,以贬斥人开气儿”,满语原意为“巡逻会卡处”、 “对接处” , 汉语引申为衣服两侧缝纫处下部开口部分嗯哪” ,满语义为“是的” 穷得叮当响” , “叮当” ,满语意为“穷” , “响” 乃后加之字东北话形容人穷得几乎一无所有平时咱吃的、 用的里面也不少是打满族里面蹦出来的,不说还真不知道“火锅”,炊具多铜制,内壁或挂锡,锅身中间和下部为燃碳加热处,上有排烟道烟袋”,满族男女多吸烟,来客必以烟相待,吸烟则以烟袋为用具后汉族也以此烟具吸烟,至今仍有沿用嘎拉哈” ,游戏用品,满语指猪或羊“后腿关Wb”节冰鞋” ,俗称“脚棂子” ,满族早期雪上行军工具, 后变为体育运动工具满族冬季风行滑冰运动,谓之“跑冰” 早期缚兽骨于脚下滑冰行军,后演变为体育运动, 将与鞋长短之木板底部钉上铁条,有单、双条之分,再将木板绑在鞋上, 借以在冰上飞速滑行或做各种动作 这种工具后被汉族青少年广泛接受, 遂变为一种普及性体育运动。

      粘豆包” ,满族风味面食,汉族农民多食此类食品, 尤其是冬季过年前后和春季耕种时节, 食粘豆包乃是普遍现象僮子(ch M) ”,满族风味面食,或称“臭米子”、“饸饹” 、 “酸汤子” 、 “酸浆子”等,主要流行于东北农村,汉族亦多食用僮子(ch dzi)粥,玉米粥,满族风味饭食,后被汉族广泛接受,至今喜食者颇多吃锅子:满族饮食习惯即以火锅涮肉、禽及菜类, 再配以佐料蘸食的一种食用方式 后多为汉族所接受哈什蚂” ,一种蛙名,满族多以油炸、酱制等烹饪方法将哈什蚂做成精美菜肴 雌性哈什蚂腹内有脂肪状物质-- 哈什蚂油,中医用作强壮剂马夹”,满族服饰,乃双层缝合的背心兜肚”,满族贴身小衣,俗称“抹胸”或“兜兜” 男女皆用,每至盛夏,乡间小儿多裸体穿着,汉族亦多使用坎肩儿” ,亦称“马甲” 、 “背心” 、 “半臂” 其形如马褂去袖 “坎肩”长至腰,两侧开楔,多在领、襟、底摆处镶饰花边清代初式窄小,一般穿在里边晚清尚宽博,多套于袍、衫之外后亦为汉人所接受,流传至今旗袍” ,满族传统服饰后被汉族普遍接受,现已不限于东北,各地皆有服此类服装者褂,俗称“大褂”因常罩穿于袍外,亦称“外褂,形制为对襟、圆领、平袖、两旁开衩等, 衣长及膝,较袍略长之长衫。

      东北汉人沿用着较 多里外发烧”,满族传统服饰清朝多盛兴对襟、 圆领、平袖等毛朝外皮褂,俗称“里外发烧”抓髻(zhuaji)”,满族少女发式,亦称“丫髻”、 “抓髻”靴靴(wtila)”:满族男子冬季所穿鞋之一种, 以牛、猪皮缝制而成,穿着时内蓄靴靴草靴靴 草为东北三宝之一还有一个游戏,很少人知道是打哪出来的, 但玩这个游戏是会死人的哟那就是……“藏猫儿(藏猫猴)”,“猫”,满语义为树丛「藏 猫儿”或“藏猫猴”是一种儿童游戏,即捉迷藏剩下的还是常见的话,反正我小的时候是见天儿 说的,包括现在很多老北京们都不知道,其实他 们说的话里大多都是满语过渡的……“喇喇姑”,昆虫“蛟蛀”的俗称姥姥” !这个词儿也为源于满语的音译词,老北京人在反驳对方或表示鄙视时, 喜用的语气叹词, 词义当然不指外祖母, 而表示强烈的 “不信、不服”的含意,潜台词是“没门儿、少来这套”“妞儿” , “妞妞”又作“妞儿” ,指小女孩啰嗦”指说话、办事不利落蚂螂” ,蜻蜓,现在依然有人用蚂螂眼来形容眼神不好的人懒散”,不振作,提不起精神做事捅娄子” ,闯祸作贱”,故意取笑胡里巴图”,头脑不清楚兀里巴图”,水不凉不热,比喻办事不利索。

      麻利”,办事利索干脆哈喇子” ,口水"央计(y mgge)”,说好话巴不得”,盼望以久随和”, 原意劳累,现为顺从用来形容好相处掰扯”,查看、分析哈喇味”,食物变质有味"把仕(b dshi)”,匠人赤马糊(c imahn© ",眼屎消停”,安静糟践”,损坏折腾”,翻来覆去瞅” ,看贼呼啦”,窃贼,现也常用来形容人不老实,不可信汗沓儿”,衬衫累赘” ,不利索、负担勃(b de)勒盖",膝盖沁”,也作、“胡沁”,、意为胡说八道行了,就说这么多吧,另外再补充几个, “挺好”的“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