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doc
7页B / 02012.06. 18陆文慧秦巷秦容REV/M.S.版次/修改状态IMPLEMDDATE生效U期COMPILER编’与’CHKDBY审核APPRODBY批准MODIFICATION修改APPRODBY批准GANS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文件编号:GDK/SYS-2012/B21-5.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版权所冇COPYRIGHT为合理地表征测量值的分散性,确定测景结果的有效性,规定检测/校准结果不确 定度的一般评定步骤和常用评定、表示方法,特编制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我院检测/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达,以及采用非标准方 法、G己设计和研究的方法、超出预定使用范围的标准方法、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标准方 法重新进行确认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职责3.1各专业部门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达的管理3.2技术主管负责本程序文件的冇效性4工作程序4. 1测量设备4.1.1各专业部门计量标准和其它测量用计量器具,应保存历年的报告/证书,保存好 有关数据,以便使用该计量标准或检测设备吋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4.1.2标准计量设备在筹备建标阶段或选购工作用计量检测设备时应能充分考虑到测 量不确定度,将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闪4.1.3用统计方法连续监督和控制测量过程时,应对全部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以便客 观地评定测量不确定度4.2测量设备不确定度的累计影响4. 2.1对测量设备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时,既要考虑到测量过程中各种分量的影响,乂要 考虑到校准链中每一相连等级不确定度的累计影响,当合成的不确定度较大,对测量能 力宥重要影响时,沒采取如改变溯源链或提高计量检测设备的准确度等措施4.2.2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都必须详细分析校准链中每一阶段的不确定度,计算合 成不确定度,并做好不确定度分量的记录4.2.3对构成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应作详细记录4. 3保证措施4.3.1对每项最高标准一般应进行统计控制4. 3.2其他测量设备也应加强其不确定度控制,具体按GDK/SYS-2012/B25-5.6《实现测 量可溯源程序》执行4.4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4.4. 1测景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原则上应依据M家计景技术规范JJF1059《测量不确定 度的评定与表示》的规定如粜国际.卜.已公布某一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细则,则在 该领域内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也可以按照该细则的规定进行。
4.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应包括:(1) 明确被测量,必要时给出被测量的定义及测量过程的简单描述2) 列出所育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即输入量X),并给出用以评定测量不 确定度的数学模型3)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X),并通过灵敏系数进而给出与各输入量对 应的小确定度分量(y) = |)4)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时应考虑各输入量之间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相关性,对于非线性数学模型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高阶项5) 列出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表,表中应给山每一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详细信息6) 对被测量估计值y的分布进行估计,并根据分布和所要求的置信概率p确定包 含因子么7) 在无法确定被测量佔计值y的分布时,或该测量领域有规定时,也可以直接取 包含因子A=2o(8)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包含W子A或么的乘积,分别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U或 UPo(9) 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最后陈述其中应给出关于扩展不确定度的足够信息利 用这些信息,至少应该使用户能从所给的扩展不确定度蜇新导出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合成 标准不确定度视包含因子A取值方式的不同,在各种技术文件(包括测景不确定度评定的详细报 告、检测报告以及检定或校准证书等)中最肜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极采用卜*述两种方式 之一表示:①扩展不确定度"当包含W子的数值不是由规定的置信概率p并根据被测量估计值的分布计算得到, 而是直接取定时,扩展不确定度应当用V表示。
在此情况下一般均取A=2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的同时,应同时给出所取包含因子A的数值在能估计被测 量估计值接近于正态分布,并且能确保冇效自由度不小于15吋,还可以进-步说明:“估 计被测量估计值接近于正态分布,其对应的置信概率约为95%”②扩展不确定度%当包含因子的数值是由规定的置信概率P并根裾被测量估计值的分布计算得到时, 扩展不确定度应该用G表示当规定的置信概率P分别为95%和99%吋,扩展不确定度 分别用&和&表示置信概率通常取95%,当采用其他数值时应注明其来源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G的同吋,应注明所取包含因子么的数值以及被测量估计值的 分布类型若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还应给出其有效自由度veff4.5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要求4.5.1校准实验室对所有校准类型都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景不确定度的程序,对于不同 的校准项目,极编制不同的评定程序4.5.2评定程序中应给出校准项目中典型值(如准确度最高的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 定过程,对其它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应给出适当说明4.5.3在校准报告中应给岀每一个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具有和同测量不确定度的 可合并给出在整个测量范围可分段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该分段PJ测量不确定度 差别不大,以每一分段中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
4.6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要求4.6.1检测实验室应建立并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对于不同的检测项□和检测 对象,当可能时,可以编制不同的评定程序4.6.2进行测景不确定度评定时,应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将给定情况下的所有重要不确 定度分量都考虑在内4.6.3在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吋,可适当进行简化:(1) A类不确定度分量占主导吋,B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B类不确定度分量占主导 时,A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2) 可不考虑自由度3) 合成时可不考虑相关性,即相关系数7-04) 求扩展不确定度吋,包含因子々取24.6.4某些情况下,由于测定方法的特性,无法对测量不确定度从计量学和统计学的角 度进行有效的、严格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至少须尝试确定不确定度的所有分 量并作出合理评定,并确保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对不确定度的错觉4. 6.5如果某广泛公认的测试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并规定了计 算结果的表示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遵守该测试方法和报告耍求即被认为符合测 量不确定度评定要求4.6.6检测实验室在下列情况下应在报告或证书中注明试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及其 计算方法说明,特别是要包拈铋含因子的说明:(1)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2) 当客户宥要求时,应能提供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3) 当测试方法中冇规定要求时。
5相关文件GDK/SYS-2012/B25-5.6CNAS-CL07CNAS-GL05JJF 10595.1《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5.2《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5.3《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5.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6记录和报告6.1《检测结果不确定度报告》SYS/B2 卜 01/□□口 □□□序号:检测结果不确定度报告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使用的检 测方法依据标准检测环境检测人设备的测 量确定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评估人:结论:评定人: 批准:SYS/B21-01/□□口 □□□部门: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