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λ核酸外切酶辅助放大的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DNA的灵敏检测.docx
14页基于λ核酸外切酶辅助放大的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DNA的灵敏检测 陈佳等摘 要 基于G-四链体/血红素 DNA酶的高催化活性以及λ核酸外切酶(λexo)的辅助放大功能,以17个碱基的DNA片段作为模型分析物,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新型Luminol-H2O2-G-四链体/血红素 DNA酶化学发光传感体系考察了λexo用量、Luminol浓度、H2O2浓度、溶液pH值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即:pH=9.0,10 units λexo, 1.0×103 mol/L Luminol,3.0 × 102 mol/L H2O2,测得DNA在2.0×1012~8.0×109 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Luminol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7×1013 mol/L本方法可以区分不同错配的核酸序列,并可用于复杂生物样品的分析关键词 λ核酸外切酶;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化学发光;DNA1 引 言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1],构建快速、灵敏、高选择性的生物分析新方法用于低丰度的DNA序列的检测在临床诊断、基因筛选、食品和环境监测、国土安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
近年来,信号放大已经成为提高DNA检测灵敏度的重要手段,如采用纳米材料作为信号放大的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者滚环扩增(RCA)等核酸扩增技术等虽然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但是也存在操作繁琐、费时、价格昂贵、易出现假阳性信号等缺陷[4,5]使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信号放大的方法,较以往的信号放大方法更为简单、快速,但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只能针对特定的DNA序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7]因此,发展快速、灵敏的DNA测定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8]λ核酸外切酶(Lambda exonuclease,λexo)是一种高持续性核酸外切酶,能够催化双链DNA分子自5′磷酸末端→3′方向逐步水解,并释放出5′-单核苷酸,进而将双链DNA变成单链DNA[9,10]λexo在核酸重组、复制、分型、基因修复以及分子克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研究基因组成、功能及表达的重要工具之一此外,许多研究者将λexo的独特性质应用于核酸探针的信号放大技术,以实现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超灵敏检测[11~14]但是这些方法大多需要对核酸探针进行荧光标记,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G-四链体/血红素 DNA酶(G-Quadruplexes/hemin DNAzyme)是一种具有催化性能的人工模拟酶,由富含鸟嘌呤碱基的核酸分子与血红素结合,形成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表现出类似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够催化H2O2氧化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产生颜色变化或者催化H2O2氧化鲁米诺(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15~17],在生化分析领域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8]。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CL)分析由于不需要激发光源,避免了背景光和杂散光的干扰,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临床检验、环境检测、物质分析等领域[19~22]本研究采用3条核酸链构建DNA夹心结构,使用λexo进行目标DNA的辅助放大,建立了新型化学发光传感器,成功实现了DNA检测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势,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LS-55型发光光度计(美国Perkin-Elmer公司);PHSJ-4A型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所有DNA片段均由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序列见表1)Luminol、H2O2(国药上海试剂公司);血红素(Hemin)、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购于美国Sigma公司;λ核酸外切酶(Lambda exonuclease,λexo)、10×λexo反应缓冲液(0.67 mol/L Glycine-KOH(pH 9.4,25℃),0.02 mol/L MgCl2,500 μg/mL BSA)购于美国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实验用水为18.2 MΩ·cm的超纯水2.5 × 102 mol/L HEPES-NH4OH缓冲液(pH=7.4/8.0/8.5/9.0/9.5/10.0),含0.05%(w/V)Triton X-100,1%(V/V)DMSO,2.0×102 mol/L KCl和0.2 mol/L NaCl2.2 实验方法2.2.1 DNA的检测 将浓度均为1.0×105 mol/L的Auxiliary DNA、Phosphate-DNA、Hairpin DNA溶液以及不同浓度的Target DNA在95℃下加热10 min,再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20 μL不同浓度的Target DNA与10 μL Auxiliary DNA、10 μL Phosphate-DNA,在37℃杂交2 h;杂交完成后,加入5 μL λexo (2 U/μL)及5 μL 10 × λexo反应缓冲液,在37℃下温育30 min随后,将上述混合溶液加热到75℃,保持10 min,再冷却至37℃,孵育1 h;加入10 μL Hairpin DNA,在37℃孵育30 min,再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20 μL Hemin(终浓度为2.0×107 mol/L)及820 μL HEPES-NH4OH缓冲溶液,充分混匀后,在室温下孵育1 h,保证Hemin与打开的Hhairpin DNA充分反应,形成稳定的G-Quadruplexes/hemin DNAzyme结构。
最后,依次将50 μL Luminol(终浓度为1.0×103 mol/L)、50 μL H2O2(终浓度为3.0×102 mol/L)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在室温下立即测量样品的CL光谱 2.2.2 化学发光测定CL测量均使用光程为1 cm的比色池电压设置为800 V,狭缝宽度设为15 nm,扫描速度为1200 nm/min,测量时关掉LS-55型发光光度计的氙灯,测定样品溶液在425 nm处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ΔI(ΔI=I-I0, I0为无Target DNA存在时Luminol的化学发光强度, I为不同浓度的Target DNA存在时Luminol的化学发光强度)每个样品均平行测定3次3 结果与讨论3.1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本体系包括4种DNA:Target DNA、Phosphate-DNA、Auxiliary DNA、Hairpin DNA首先,Phosphate-DNA与AuxiliaryDNA及Target DNA进行杂交,形成DNA的复合结构随后向溶液中加入λexo,由于λexo可作用于5′磷酸化的双链DNA分子,并沿5′-3′方向渐进性催化去除5′单核苷酸,破坏双链DNA结构,同时释放出Auxiliary DNA及Target DNA。
释放出的Target DNA可以继续进入下一轮循环,不断产生大量Auxiliary DNA,而Auxiliary DNA可以将Hairpin DNA的茎环结构打开,打开的Hairpin DNA在血红素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G-Quadruplexes/HeminDNAzyme结构,表现出类似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够催化H2O2氧化Luminol产生化学发光,并且Luminol产生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与目标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从而可以实现Target DNA的定量分析检测3.2 可行性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发光光谱(图2) 表明,单独的Hemin化学发光强度十分微弱(曲线a);不加入Target DNA(曲线b), 或者不加入λexo(曲线c)的情况下,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也较弱; 图2 不同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Fig.2 CL spectra of hemin (a), phosphate-DNA/auxiliary DNA/hairpin DNA/λexo/hemin (b), phosphate-DNA/auxiliary DNA/hairpin DNA/target DNA/hemin (c) and phosphate-DNA/auxiliary DNA/hairpin DNA/target DNA/λexo/hemin (d and 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1.0×107 mol/L phosphate-DNA, 1.0×107 mol/L auxiliary DNA, 1.0×107 mol/L hairpin DNA, 5.0×1012 mol/L target DNA(curve d) and 8.0×109 mol/L target DNA(curve c and e), 2.0×107 mol/L hemin, 10 units lambda exonuclease (λexo), 1.0×103 mol/L Luminol, 3.0×102 mol/L H2O2加入λexo及Target DNA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增加,且Target DNA浓度越高,发光强度越高(曲线d和e)。
化学发光强度的增加是由于λexo催化水解磷酸化5′末端,释放Target DNA,并不断进入下一循环,产生大量的Auxiliary DNA,可以与Hairpin DNA形成大量的G-Quadruplexes/hemin DNAzyme结构上述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用于Target DNA检测3.3 测定条件的优化3.3.1 λexo用量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由于λexo用量直接影响目标DNA的循环效果,进而影响检测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的强弱,因此实验首先考察了λexo用量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图3),结果表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随着λexo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并且当λexo的用量达到10 units 时,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趋于稳定因此,实验将λexo的最佳用量定为10 units3.3.2 pH值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由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与缓冲介质的pH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6,16],因此考察了不同pH条件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所用HEPES-NH4OH缓冲溶液使体系pH值从7.4逐渐增加到9.0时,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在pH=9.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继续增大pH值,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逐渐减弱。
最终选择pH=9.0的HEPES-NH4OH缓冲溶液作为最佳缓冲条件3.3.3 Luminol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作为化学发光的底物,Luminol的浓度强烈影响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的Luminol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在0.4~1.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Luminol浓度的增加,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在Luminol浓度为1.0×103 mol/L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继续增大Luminol的浓度,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选择Luminol的最佳浓度为1.0 mmol/L3.3.4 H2O2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考察了化学发光的氧化试剂H2O2的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示从图6可见,H2O2浓度在5.0~30 mmol/L范围内,随着H2O2浓度增加,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逐渐增强;当H2O2浓度在30~50 mmol/L时,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逐渐减弱为了获得较大的化学发光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