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pdf
2页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2011127020015 申清西方合唱作品的风格特征基本上可以按照西方音乐史的各个时期去掌握一、巴洛克时期(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 华丽、复杂、藻饰、扭曲, 著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 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这个时期的音乐家自己生活在人民中间,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所创作的音乐也表现普通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富于感情, 体现了音乐家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态度巴洛克音乐追求表情和动力; 强调情感的表现,汲取民间音乐的养料,旋律的表情作用日益重要,主调音乐的比重渐渐增加, 复调退居从属地位,乐句装饰音的缀饰、数字低音的即兴变化成为其特征但是,由于受到宫廷的庇护和影响,巴洛克音乐有浮华、炫技和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弱点,往往缺乏真挚的感情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 那么巴洛克时代(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 不安和疑虑 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孕育着辉煌的古典乐派的时期,充分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作曲家有:加布里埃利、佩吕、蒙特威尔第、许茨、普赛尔、斯卡拉蒂、维瓦尔第、巴赫、亨德尔、佩戈莱西等。
其中,巴赫, 1685-1750,德国人其代表作包括BWV1046-51《勃兰登堡协奏曲》;BWV1052-58 羽管键琴和弦乐的协奏曲七首; BWV1041/BWV1058 A 小调小提琴与弦乐曲维瓦尔第, 1678-1741,意大利人其代表作包括R. 461《A 小调双簧管协奏曲》;R. 269 E 大调,《四季 -春》二、古典时期 (1750-1820 )这个时期里,音乐从以宫廷为中心的贵族文化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作曲家更多地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和愿望,追求对大自然以及人类情感的理性化认识,揭示人性中伦理价值的启示音乐不再是神的艺术或王公贵族的饰品了,作品中表现那些典型化的感情范畴,崇高、悲剧、优美这些美学原则已经建立起来,使得音乐常常富于哲理性主要作曲家: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凯鲁比尼、贝多芬等其中莫扎特, 1756-1791,奥地利人,其代表作包括K. 492 《 费加罗的婚礼》;K. 525 《G大调弦乐小夜曲》 ; 《降 B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 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 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 号 》海顿, 1732-1809, 奥地利,作品包括 Hob. 104 《 第 104 交响曲 (伦敦 ) SymphonieNo.1 “London”》贝多芬, 1770-1827,德国人。
作品包括C 小调第 5 交响曲《命运》Op.67 ; 《艾格蒙》序曲 Op.84 四、浪漫时期 (1820-1900)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 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 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作曲家往往在作品中充分注入自己自丰富感情,强调个性解放,较强烈地反映了对现实的冷漠和反抗浪漫派作曲家试图使音乐上绘画、文学等姐妹艺术相结合,音乐已经完全摆脱了教会和宫廷,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非常活跃的部分这时期的合唱作品强调结构和色彩、几乎都是主调音乐,大多有标题, 作曲家随意使用不协和和弦、半音进行、 含混的解决、 不明确的终止和远关系转调等等手法, 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抒发体者和演唱者的主观情绪指挥和演唱浪漫派的作品也有了最大的自由,速度和力控的变化或对比大大增强了,对待浪漫派的作品,最好能仔细分析作者意图中的一切细节,并且充分表达出来,也可有较大的自由融入表演者主观的感受,尽情抒发。
主要作曲家有: 舒伯特、 柏辽兹、 罗西尼、 格林卡、 门德尔松、 舒曼、 李斯特、 瓦格纳、威尔第、古诺、奥芬巴赫、弗兰克、布鲁克纳、勃拉姆斯、圣—桑、比才、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苏利文、格里格、西贝柳斯、塔涅耶夫、埃尔加、马勒、理查· 施特劳斯、舒伯特, 1797-1828,奥地利人作品包括D. 759 第八号交响曲《“ 未完成 ” 交响曲》;D. 797 戏剧配乐《罗莎蒙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