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专利申请浅析我省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5907733
  • 上传时间:2018-03-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9.2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科技2 0 0 7 . 3上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曹继红唐河县城关镇第四小学牛心怡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的促进剂, 而作为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途径之一的, 专利申请能够对技术创新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 河南省共拥有科研院所1 6 1个在过去计划经济的运营下, 经过长期积淀, 这些院所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和人才资源 特别是近几年, 经过科技体制改革,各科研院所又形成了较强的开发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与企业、 高校相比, 拥有其独有的科研优势 如果说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那么科研院所与企业就是技术创新的主角当前正值科研院所向企业转制的关键时期, 科研院所只有不失时机的转制为技术创新性企业, 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中的潜能和作用, 才能转换好角色, 从而在市场中更好地生存鉴于专利技术最能体现一国、 一省、 一企业的创新能力, 因此, 本文从专利申请角度来对河南省的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对带动河南省技术体系建设具有指导现实意义一、 河南省专利申请现状分析自1 9 8 5年《专利法》颁布实施以来, 河南省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 由1 9 8 5年刚开始的2 9 3件上升至2 0 0 4年的6 3 1 8件, 其中2 0 0 0年以后增长较为明显, 这说明我省整体专利意识在提高,特别是随着入世的到来, 人们的竞争意识、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我们可以从表1看出同时, 我们也看到河南省申请专利者主要来源于如下五类: 个人、 高校、 科研院所、 工矿企业、 机关团体, 但以个人申请居多我们以2 0 0 3年计: 个人占7 2 . 9 9 %, 高校占1 . 5 6 %, 科研单位占1 . 6 2 %, 工矿企业占2 3 . 4 7 %; 以2 0 0 4年计: 个人占7 2 . 1 4 %, 高校占2 . 0 8 %, 科研单位占1 . 5 5 %, 工矿企业占2 4 . 0 1 % 其中, 个人和工矿企业两者申请专利之和占河南省年申请量的9 6 %以上, 且较为稳定相比之下, 高校、 科研单位申请量所占比例明显较低 专利申请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创新能力的持续性, 同时也说明个人、 工矿企业专利意识优于高校、 科研单位而值得注意的是, 个人、 工矿企业所申请的专利以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占主导, 发明专利较少在三类专利申请中, 由于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性较强、 涉及的原始创新性成果也较多, 因此最能体现创新能力;个人、工矿企业虽然注重产品的技术改革、 升级, 但技术含量偏低, 创新能力较弱; 高校、 科研单位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导,申请专利的质量和水平较高, 原始创新能力较强, 但申请专利的意识不强, 而且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与其人才拥有量极其不相称, 创新潜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作为科技人才的聚积地, 高校、 科研院所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理应成为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下面, 笔者试从几个方面浅析影响科研院所专利申请及创新能力的不利因素:1 .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不足自1 9 9 0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 河南省的科研院所由原来的事业费全供转变为差供至今天的事业费减拨到零, 性质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虽然科研院所应付风险能力、 适应市场能力及科研开发能力有所提高, 但其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根表1河南省专利申请概况-注: 数字来源于2 0 0 4年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年度1 9 8 5 1 9 9 0 1 9 9 52 0 0 0 2 0 0 1 2 0 0 22 0 0 3 2 0 0 4个人申请1 5 98 7 6 2 0 0 73 2 0 9 3 4 9 4 3 6 1 33 8 4 0 4 5 5 8高等院校2 2981 01 78 21 3 2科研单位6 97 16 54 58 48 59 8工矿企业1 3 41 3 12 2 3 5 2 6 5 2 5 7 1 0 1 2 3 5 1 5 1 7机关团体3 57 61 01 81 71 91 3合计2 9 3 1 1 3 3 2 3 8 63 8 1 8 4 0 9 2 4 4 4 15 2 6 1 6 3 1 8科 技 统 计S T A T I S T I C S从专利申请浅析我省 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2 5河南科技2 0 0 7 . 3上S T A T I S T I C S 科 技 统 计据国家每年对科研机构的年度统计调查, 本文以河南省科学院为例, 对河南省科学院每年一度所填的年度统计报表作了调查, 针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一表, 河南省科学院有1 0个研究所连续5年均在此表上填写“无”。

      另一“年度支出”表中, “科研仪器购买”一栏中所填数字也是很小科研基础设施是技术创新的武器, 没有武器, 科研人员怎能在沙场上拼搏?科研设施的不足使得部分创新性成果、 专利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难以中试成熟和稳定化2 .人才短缺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离开了人才创新便无从谈起 目前, 河南省科研院所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2 0 0 0年改制后, 人才流失更为明显 以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为例,2 0 0 0年转制前该所拥有博士1 2名,转制后流失1 1名,目前仅剩1名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 对他们求稳心态产生较大压力, 加之目前科研院所实行课题负责制, 工资与课题经费收入挂钩, 一旦不承担课题或完成课题,他们面临的将是举步维艰的境地就现有状况而言, 高层次现有创新人才留不住, 外面人才吸引不进来, 人才的流失使科研院所科研开发能力下降, 具体反映为成果减少、 专利申请减少、 发表论文数量明显下降, 承担国家级、 省级课题数量明显下降以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为例,该所往年曾承担国家“七五”、 “八五”、 “九五”项目1 0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 省重点攻关项目、 重大攻关项目4 0余项, 但近年来, 随着人才流失, 国家“十五”、 “十一五”计划与该所无缘, 承担的省级项目数量也明显减少,2 0 0 1 ~ 2 0 0 5年,省级重点、重大攻关项目仅承担2项。

      科研项目的承担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强弱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如此长期下去,科研院所创新水平、创新能力势必将受到影响3 .资金不足资金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和加油站, 科研院所转制后, 还没有真正走向企业, 自办的经济实体小而散, 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 无形中约束了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使科研院所延迟创新, 为求生存, 往往走模仿国外技术的路子, 注重短期效益, 而难以创造出高水平、 高质量的自主创新成果,相应的专利申请量就偏低, 这已成为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现象此长期下去, 将非常不利于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提高4 .机制、 管理滞后机制和管理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器, 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 机制和管理也必须相应的跟上 机制、 管理有所创新, 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由于科研院所在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运作, 转制后相应的科研管理、 人事管理仍受传统观念影响, “重知识拥有, 重成果学术水平, 重成果奖励”, 在现有的成果鉴定、 报奖制度管理下, 往往以鉴定、 获奖作为项目验收、 完成的标准, 而不重视专利申请及成果转化等方面, 普遍存在着为鉴定而鉴定的现象,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缺乏的使发明人对申请专利失去了激情和积极性。

      长期下去, 势必影响河南省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 加之, 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国外一些公司近年来积极地在我国知识领域进行 “圈地”,这些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及创新力 如果管理体制再滞后, 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 很容易造成应该申请专利的项目而没有申请, 错失良机这对一些高新尖端或热点领域的项目甚为可惜, 非常不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二、 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试提出如下拙建和对策, 以供各位参考1 .加大科研院所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先选择一些研究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建立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作为河南省技术创新的基地试点, 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长期沉积的科研开发优势, 提高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的能力 同时, 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形成一支稳定的技术创新队伍,以提升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 另外, 还应加强对现有科研基础设施的利用和管理,实行开放、 共享的创新管理制度, 为社会整体提供创新服务平台2 .建立专利技术转化基金 对于后期专利的维持和转化, 需要提供专项转化资金扶持; 对于起点高、 原始创新的发明专利, 要给予优先支持, 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带动全省经济及创新体系的发展。

      3 .建立适应技术创新的管理体制对现有人事管理进行创新管理, 把专利申请纳入职称评聘和晋升中, 使其成为评聘和晋升的标准之一而对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有突出贡献的发明人以物质奖励和荣誉, 以促进专利申请带动技术创新 从上表一中不难看出, 高校专利申请自1 9 9 5 ~ 2 0 0 2年稳中有降,至2 0 0 3年增长幅度较大, 与2 0 0 2年相比增长近5倍; 科研机构2 0 0 2年~ 2 0 0 4年专利申请量稳中有升, 创新性成果有所增加 这些都是与河南省部分单位试行专利申请相关奖励机制存在很大关系可见, 政策体制、 人才与技术创新有着密切关系, 事实证明, 管理体制创新能够很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另外, 还应注意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建立对已取得的创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及时申报专利的管理机制, 树立“重技术创新, 重自主创新, 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 也是当前科研管理的当务之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