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归纳法的理论依据.doc
5页1数学归纳法的理论依据——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理解能力培养我们在中学教数学归纳法时,经常碰到一些勤于思考的学生提出:“数学归纳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在《高等代数》中早有论述,但中学生一般还很难看懂为了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提高与发展学生的领会理解能力,我们以数学课外活动的方式,开设“数学专题讲座” ,给这个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回答一、自然数集的基本性质与皮亚诺公理1962 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一次讲话中说:“简单朴素的数的性质,成为数学概念和方法的一个重要源泉 ”数学归纳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 n 有关的数学命题 P(n)的重要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必定与自然数的基本性质有关1889 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创立了五条自然数集的公理体系,揭示出自然数集 N 的基本性质这五条公理是(1)1 属于自然数集 N,即 ;(2)若 ,则有且仅有一个自然数紧跟在 a 后面,记为 a+1;(3)若 a 属于自然数集 N,即 ,则 ;(4)设 , ,当 x+1=y+1 时,x=y;(5)若 M 是 N 的一个子集,具有下面两个性质:1) ;2)若 ,有 ,则 M=N依皮亚诺公理,有 ,1+1 记为 2,则 2 ,2+1 记为 3,则,3+1 记为,则 4 ,则依此递推,便得自然数集。
2事实上,我们数自然数时,第一个数便是 1,这就是公理 1公理 2 说明,任何自然数 a 都有唯一确定的后继数 a+1公理 3 说明,1 是自然数中唯一不是后继数的数;1 是自然数集 N 中的最小数公理 4 说明,除 1 以外,每个自然数都是一个唯一确定的自然数的后继数公理 5 说明,从 1 开始,一直数下去,以至无穷,便得到所有的自然数这个公理 5,又称为归纳公理,它就是数学归纳法最原始的理论依据二、最小数原理与数学归纳法原理依皮亚诺公理,自然数集 N 有最小数 1这个性质加以推广,便得 “最小数原理” 定理一、自然数集的任意非空子集必有一个最小数证明:设 A 是自然数集的任意非空子集在 A 中任意取出一个数 m依皮亚诺公理,从 1 到 m 共有 m 个自然数,则 A 中不超过 m 的数最多有 m 个因为这是有限个数,则其中必有一个最小数 KK 对于 A 中不超过 m 的数来说最小而 A 中其余的数都比 m 大,因而更比 K 大,所以,K 就是 A 中的最小数例 1、用“最小数原理”证明证明:假设至少存在一个自然数 m,使得上述等式 P(m)不成立令 S表示所有使等式 P(m )不成立的那些自然数 m 的集合。
因为当 n=1 时,等式 P( 1)显然成立,则 ,所以,S 是 N 的一个真子集又由假设得,S 是非空的依最小数原理,S 中必有一个最小数 K,使得 P(K)不成立且 K>1因为 K-1K+1 成立,两边同时加上 1,得 K+1>K+2 也成立但不能断定“任何自然数都大于它的后继数” 因为它缺乏递推的基础,论断的真实性不一定可靠事实上,当 K=1 时,1>1+1 显然不成立注:本文原为我在新化二中,以数学 课外活动方式, 举办“数学 专题讲座”的讲稿,发表于湖北《中学数学》1984 年第 10 期后来,我又在《中学数学》等刊物中相继发表几篇关于数学归纳法的论文,发展成《数学 归纳法浅析》书稿,共 15 万字,由湖南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南教育学院院长欧阳录 教授作序,以待出版本文是 该书稿的第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