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军话与广东平海_军声_.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f****u
  • 文档编号:111464806
  • 上传时间:2019-11-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67.3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方言年 第期一页年月 日出版于 北京 军话与广东平海 “ 军声 ” 潘家爵 零引言 军话是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一种含有官话成分 的混合型汉语 方言 由于流行范围小 , 使 用人口少 , 而且都处在 周 围其 他 优 势 方言 的包 围之 中 , 因此语言学 界称它 为 “ 官话方 言岛 ” 或 “ 军话方言岛 ” 军话在其流行区域 内除称 “ 军话 ”外, 还有 “ 军声 ”、“ 军家话 ”和“ 军 ” 的叫法 如 海南澹县的 “ 军话 ” , 福建武平的 “ 军家话 ”, 广东的 “ 平海军声 ”和“ 龙吟塘军 ” 本文首先介绍军 话的形成的历史 、 分布的范围及其方言和性质 , 然后着重描写广东省惠东县的 “ 平海军声 ” 壹军话 军话的形成军话是 明代初期 “ 卫所 ”军 制 的直接产物 据明史记载 , 洪武帝朱元 璋取得帝位之后 , 一方面 为 了抵御 楼寇 、 平剿盗匪 , 以巩 固明王朝的统治 , 另一方面也为了使百 万之众的军 队能自己养活自己 , 故对元朝的军事体制作 了重大的改革 “ 自京师达于郡县 , 皆立 卫所 ” 《明史 · 兵 志 其具体办法是 “ 系一郡 者设所 , 连郡者设卫 。

      大率 五千六百人为一卫 , 千一百二十人为千 户所 , 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同上 这 实际上就是军屯制 编入卫所中的 军队一般有三个来源即 “ 从 征 ”、“ 归附 ” 和 “ 滴 发 ”,“ 从征者 , 诸将所部 兵 , 既定其地 , 因 以留 戍 归附 , 则胜国及僧伪诸降卒 滴发 , 以罪迁隶 为兵者 , 其 军 皆世籍 ” 同上 就 是说 , 一旦被 定为军户 , 是可以世 袭的 这样便使得这些卫所 由驻军变成了常驻一地 、 世代相传的特殊的地 方部 队 据 明史 · 兵 志载 , 卫所制度从洪武元年年到永乐八年年四十余年 间 , 共作 了三次调整 , 从最后一次的调整来看 , 当时全 国设有 省一级的 “ 都指挥使司 ” 简称 “ 都司 ” , 共 个 , 内外 “ 卫 ”共 个 ,“ 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 ” 简称 “ 千户所 ” 共个 当时的广东含 今海南都司辖 下 , 有广 州卫 、 潮州卫 、 海南卫 、 惠州卫 、褐石卫 等个卫以及海口 、 檐州 、 崖州 、 平海 、 甲子门 、 捷胜等个 “ 千户所 ”, 福建省也 设置 了卫所 , 如今夭讲军话的武平 中山 镇 , 就是当时汀州卫所辖 的一个 “ 千户所 ”。

      卫所 中的军 队不仅来源不 同即从 征 、 归附 、 滴发 , 而且籍贯各异 , 族姓复杂 以福建武平 千户所为例 , 明代调进该所的军卒中就有个族姓 , 大部分来自江西 其 中王 、 余 、 车 、 艾 、舒、 许等姓来自抚 州 , 危姓来自吉州 , 张姓来自九江 , 此外 , 许姓来 自安徽 , 黄姓 、 何姓来自浙江 、 陈 姓来 自山东 又如广东 惠东平海所 , 杨姓来 自湖北 , 汤 、 原 、 吕姓来自中原 , 曾姓来 自江西 , 陈姓 来自安徽 , 林姓来 自福建⋯ ⋯这些操着不同方言土语 , 来自不 同籍贯的士卒集中在一起 , 就不 可能再讲各自的乡音 , 而只能用 当时比较通行 的官话 , 更 确切地说是用 “ 蓝青官话 ”或“ 南方官 话 ”进行 交流 “ 军话 ”的得 名以及官话作 为 明代卫所建立时 期 的通 用语 , 正是 这种原因造成 的 然而 , 由于军队的人数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毕竟只占少数 , 而且他 们世世代代都处在周围优 年第期 势方言的包围之 中 , 长期 的交流产生了方言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 更兼军户可以世袭 , 军地通 婚更导致 当地方言直接进入军 户家庭 , 这样久而久之 , 便使得原先以官话南方官话为主的军 话演变成了一种官话和南方方言融合而成的混合型汉语方言 。

      以今天存在于浙江 、 福建 、 海南 和广东 、 广西五省的十来个军话方言岛的语言状 况来看 , 无一不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如海南澹 县的那大镇军话 , 是明代西南官话与闽 、 琼等方言融 合的产物 福建的武平军家话是明代官话 与客 、 赣方言融合的产物 浙江苍南县 的金乡军话是官话与吴 、 闽方言融 合的产物而广东的平 海军声则是官话与粤 、 闽 、 客三大方言融合的产物 军话的分布就现 在的调 查 材 料看 , 军话存在于粤 、 闽 、 琼 、 浙 、 桂五省 , 比较集中的 “ 军话岛 ”有下列几处 福建省一处 , 即武平军家话 地 点是武平县中山镇 使用 人口约人 浙江省一处 , 即苍南金 乡军话 , 使用人口多人 海南省两处 , 一是澹县军 话 , 在檐县 那大镇 , 使用人 口约 人 , 一是 崖城军话 , 在 崖县 今三亚使用人口约人 此外 , 海南昌化江两岸的昌江县和东方县也有军话岛 , 约 刃人 广东省四处 一是平海军声 , 地点在惠东县平海镇和港口镇 , 使用人口约人二是青 塘军话 , 地点是陆丰县西南乡的青塘管区 , 使用 人口约人三是 坎石潭军话 , 在陆丰大安 镇 , 使用 人口约人四是 龙吟塘军 , 在海丰县 平东乡 , 使用人口约人 。

      此外 , 在广西钦州地区 , 也有一个军话岛 人数不详 以上几个 军话方言岛 , 使用 人口约五万多人 除此之外 , 在曾经设过 “ 卫 ”的陆丰褐石镇和 设过 “ 所 ”的海 丰捷胜镇 , 还有个别明朝军户的后代在其家庭 中使用一些军话 如褐石镇 内 “ 门 楼仔 ”一带的老军户王姓家 族 几百人 , 至今仍保留了一些读官话 的亲属称谓词 如他们在称呼 爷爷 、奶奶、叔叔、 母亲时 , 不 用 当地 闽南话叫 “ 阿公 、 阿婆 、 阿叔 、 阿姆 ”, 而叫阿 爷〔 、 阿奶 〔 」 、 阿叔 」〕 、 阿娘〔 此外 , 在海丰捷胜镇 内 , 也有一些老军户后代至今在过年过 节祭拜祖先时 , 仍用官话来念祭词 这都说明在建过卫所的地方 , 还保留着某些官话的遗迹 军话的性质特点军话是不是像其 他 方言一样 , 有其共同特点呢就 目前掌握的资 料看 , 要找 出各种军话在语音 、 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比较显著的共性还十分困难 原因之一是 由 于明代初年各地军话形成 时 , 就有不 同的主体方言 , 这 样就导致了后来各 自发展方 向的不 同 如海南澹县军话原先 的主体方言 是 西 南 官 话 , 而 福建的武平军话原 先的主体方 言是 赣方 言 。

      因此 , 发展到今夭 , 澹县军话仍有较多的西南官话 的成分 , 而武 平军话则更接近于赣方言 原 因之二是由于各地军话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所接受的方言影响的不 同 , 这 也导致了演变过 程 中所吸收的语言成分各 自有别 如平海军声是 在粤 、 闽 、 客三大方 言包围下的军话 岛 , 历经六 百年的演变 , 无论在语音 、词 汇 、语 法上都渗透着 这几大方言的影响 而海丰龙吟塘军话岛 , 由 于周围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客家话 , 所以龙吟塘军话 便与当地客家话比较接近 , 尤其是词汇 , 大 量借用 了客家方言 至于海南澹县的军话 , 因其地理位置特殊 , 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乾隆版的 澹县县志 记录 了这一现象 “ 是以州话即澹州话共有数种 , 一曰军话 , 与南省官话正音相 同 , 而声韵颇异 , 此乃五代前后士大夫以军戍澹 , 遂相传习故名军话 , 城市皆通行二曰乡话 , 平 声言仄字 , 仄声则平 , 唯入声字仍照仄言 , 此乃由高州 、 梧州传来 , 另有黎语 、 临高语 、吴州语、 潮 汕语 、 琼文语 , 亦诸多影响 ” 因为有以上两方面的原因 , 各地军话便很难找到显著的共性 , 唯其如此 , 各军话区的人走 到一起 , 交流是十分困难的 。

      所以我们今天称之为 “ 军话 ”的汉语方言, 主要不是根据今天各种 ·· 方言 军话所呈现 的一致性 , 而是根据它 们形 成的历 史 的共性 , 即都是 由于明初 卫所的设置而带来 的 、 并受南方方言影响的一种南方官话 然而 , 这种南方官话经过六百年与当地南方方言 的密 切接触 , 互相渗透和影响 , 到 了现在 , 我们只能说 , 它已演变成我国南方方言区的一种含有不同 程度的官话成分的混合性汉语方言 了 这种混合性又从 下面两 点得到 了反映 ①军话都分布在汉语双方言区或多方言区 ②讲军话 的人都具有双 方言乃至多方言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 , 如果要说军话的 “ 共性 ”, 笔者认为这 两 点倒是比较实在的 这在下面有关平海军声 的介 绍中可以清 楚地看到 贰平海军声 平海的地理 人文概况平海是广 东省 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广东南 中国海大亚 湾和 红海湾交汇处的稳平半岛南端 , 距离香港不到五十海里 明清至民国均属归善县 , 今属惠 东县所辖 的一个镇 平海全镇总面积 为平方公里 , 人口多人 在元末明初 , 稳平半岛是一个楼寇出没 、 盗 贼横行的地 方 。

      为保边戍土 , 明朝政府在平海 设立 “ 千户所 ”, 并于洪武十八年公 元年 , 派广东 “ 都指挥使司 ”花 茂及其属 下杨勋带领 吕 、 原 、 汤 三名建筑师到平海筑所城 , 至洪武二十七年 , 所城建成 , 同时设置 “ 平海守御群牧千户 所 ” 据陆 丰县 的《褐石卫 志》 , 明洪武二十七年褐石设 “ 卫 ”, 下辖八所 , 卫城内五所 , 其余三所 分 别为今海丰县的捷胜 , 惠东县的平海和陆丰县的 甲子 门今甲子镇 共统领步 、骑、 弓 、 水军 人 , 平海的千余名戍卒也正是从褐 石卫城集结的部队中划过去的 部队中的官兵大多来 自金陵 、 湖广 、 闽 、 浙 、 皖 、赣 及两广 , 尤其是卫所的各级军官 , 更 是以外 省人居 多 如 据嘉靖版 《归善 县 志 , 曾任平海正千户的王楠乃常州武进人 , 副千户翁照和杨天 民分别来自浙江丽水和 湖北 汉阳 特别是平海建城以后 , 商 贸业和手工业便迅速发展起来 , 吸引了来自省内外七十多 个县市的商人贾 士在此经商拓业 , 从而形成了上海街 、 东莞街 、顺 德街等贸易行 市 , 还有广行会 馆 、 潮州会馆 、梅 州会馆等商人聚会洽谈商务的场所 。

      以上种种历史背景带来了平海古城的七 个特色 , 即所谓 “ 七 多 ” — 姓 多 、 井 多 、 庙多 、 神多 、 节多 、 方 言 土语多 、 商号会馆多 这七个 “ 多 ”, 正是五方杂处的移 民城镇所具有 的显著特征 以 “ 方言土语多 ” 一项而言 , 我们在平海调 查期 间深有体会 , 平海军话岛上的人给我们的印象是似乎什么话也会说 , 什么话也能懂 无论 是具有较高文化的教师 、机关干部, 还是没有 多少文 化 的炊 事员 、 小摊贩 , 都 会用普通话 、 客家 话 、 闽南话 、 粤语 、 占米话 、“ 本地话 ” 即 “ 惠 州本地话 ” 和 军声与人交谈 , 显示 了极强 的语言能 力 所以平海人自豪地说 “ 会讲平海话 , 能写天 下文 ”、“ 学会平海话 , 走遍天下都不怕 平海镇 的方言分布平海全镇人 , 居 民的母语主要有四种 军声 、 学佬话 闽南 话 、 占米话和客家话 讲军声的居 民主要分布在平海城里 , 约有人 城外讲军声的村落有洞上 、 大水坑 、 麦 园 、 葵坑 、舍背、 佛园 、 大林 、 小林 、 大湾 、 小湾 总共有三千多人 。

      其 中的洞 上是吕姓村 , 大水坑 是原姓村 , 麦园是汤姓村 这三大族姓的居 民 , 就是 明初随 “ 都司 ”来平 海建城 的工匠的后代 除平海镇外 , 讲军声的还有邻镇港口埔顶村的几百居 民 , 他们都是从平海迁过去 的 讲学佬话的居 民共有人 , 其 中一大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