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相交线2.doc
7页为您服务教育网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通过对顶角件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复杂图形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方法和方程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实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通过相交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简单美、对称美.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教具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 2.学生学法: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认真研讨、学会概括.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二)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三)疑点 对顶角、邻补角的图形识别. (四)解决办法 强调图形的基本特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复杂图形、找出基本图形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三角尺、自制复合胶片、木条制成的相交直线的模型.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投影打出本章的章前图(投影片1),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 相交线、对顶角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反馈练习:投影显示(投影片2) 学生活动:观察图2-l,∠1和∠2与对顶角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邻补角的定义. 【板书】∠l和∠2也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不仅有一个公共顶点O,还有一条公共边OA,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其他邻补角,如果有,是哪些角. 学生口答:∠1和∠4,∠2和∠3,∠3和∠4都是邻补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 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4=∠2=140°(对顶角相等).3.学习例1已知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1)∠3=∠1=40°(对顶角相等)∠2=180°-∠1=180°-40°=140°(邻补角定义)∠4=∠2-140°(对顶角相等)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 变式 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 :∠2=2:9 三、总结、扩展角的名称特征性质相同点不同点对顶角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②有一个公共顶点③没有公共边对顶角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有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②有一个公共顶点③有一条公共边邻补角互补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三、 巩固练习P124 练习四、 作业P131 1 2 3 4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