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资料及课后练习答案.doc
4页六年六年级级下册古下册古诗词诗词背背诵诵 1、 《七步诗》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相煎何太 急急 『译文』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 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 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 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2、 《鸟鸣涧》唐 王维 体裁 五言绝句 人人闲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鸟, ,时鸣时鸣春春涧涧中 『译文』人 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 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 来 惊动了山鸟 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3、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唐 体裁 七言绝句 寒雨寒雨连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亲友如相友如相问问, , 一片冰心在玉一片冰心在玉壶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 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 天亮时我将送你启 程 而我却要独自留下 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 请你一定转告他们 我 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 清正廉明 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4、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黄四娘家花满满蹊,千蹊,千朵朵万万朵压朵压枝低留连戏连戏蝶蝶时时时时舞,自在舞,自在娇莺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 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 5、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千锤锤万万凿凿出深山,烈火焚出深山,烈火焚烧烧若等若等闲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间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 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6、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击还坚劲,任,任尔东尔东西南北西南北风风 『译文』竹 子牢牢地咬定青山 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 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 管是东风西风 还是南风北风 都不能把它吹倒 不能让它屈服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剑外忽外忽传传收收蓟蓟北,初北,初闻闻涕泪涕泪满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白日放歌须纵须纵酒,青春作伴好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在剑外忽然听说 收复蓟 北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集 眼泪沾满了衣裳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 忧愁哪里还在胡乱收卷诗书 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 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 我好启程还乡我立即从巴 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 随即又奔向洛阳 8、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九州生气恃风风雷,万雷,万马齐马齐喑究可哀我喑究可哀我劝劝天公重抖天公重抖擞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 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9、 《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山下兰兰芽短浸溪,松芽短浸溪,松间间沙路沙路净净无泥潇潇潇潇 暮雨子暮雨子规规啼 谁谁道人生无再少?道人生无再少?门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发唱黄唱黄鸡鸡。
『译文』去蕲水县的清泉寺 寺在兰溪旁边 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 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 白发 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 王观 【朝代】 北宋 【体裁】 词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问 行人去那行人去那边边?眉眼盈盈?眉眼盈盈处处 才始送春才始送春归归,又送君,又送君归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1】水好像是眼波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 鲍浩然 回去了要是到江南 江苏浙江 赶上春天 千万要好好欣赏一下这美丽 的春光 可别急着走呵 【译文 2】 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 山像美女微微蹙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 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 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 又要送你回去 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 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根据 10 首古诗词进行联想,分类复习 送送别诗别诗──《 《芙蓉楼送辛芙蓉楼送辛渐渐》《》《卜算子卜算子·送送鲍鲍浩然之浙浩然之浙东东》 》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咏物言志诗诗──《 《石灰吟石灰吟》《》《竹石竹石》 》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写景诗诗──《 《鸟鸣涧鸟鸣涧》《》《江畔独步江畔独步寻寻花花》 》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古古诗词诗词 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苍 )山远,天寒(白)屋贫2)( 青)蓑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月(黑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4)杨柳( 青青 )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5)(朱 )雀桥边野草花,(乌 )衣巷口夕阳斜6)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7)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 )如(蓝 )8)千里莺啼(绿 )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9)(黑 )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0)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13)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六年六年级语级语文下册理解重点文下册理解重点课课文句子文句子2、 、 《 《匆匆匆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 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 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 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 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 的愁绪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 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 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 时光的流逝3、桃花心木、桃花心木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 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 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
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 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楚“不确定”的意思, “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联系生活我们可以想到哪些“不确定”,例如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③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因为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 生长,所以不会枯萎了,也说明了种树的人种树成功了 6.北京的春.北京的春节节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 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 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 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 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10.十六年前的回.十六年前的回忆忆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 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 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 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 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 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 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 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他把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