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互文性研究.doc

3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14282457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8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互文性研究中文摘要互文性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后现代小说《时时刻刻》与现代主义小说经典《达洛卫夫人》之间有着互文关系《时时刻刻》运用互文性策略传承了《达洛卫夫人》的风格和主题, 对经典进行了重塑和阐释坎宁安运用巧妙的角色安排,以《达洛维夫人》为中心点,将处于不同时空的三位女性达洛维夫人、布朗夫人、伍尔芙夫人置于同一文本并互相联系,手法新颖,匠心独具凭借清澈流畅的语言、对女性心灵世界的细腻描述,辅以内心独白、深度意象和蒙太奇等手法,坎宁安深入角色们万花筒般的意识,对一系列问题如生与死、癫与智进行了严肃探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在评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它是作者以小说的形式对伍尔芙精神世界的一次遐想式的探询和论证,以及对她性格的可能性延伸艺术上的重塑;而同时他又通过20世纪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来反映西方整个20世纪的精神特征这一双重目的,构成了这部小说不同凡响的品格本文第一部分就《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中塑造的人物及人名的戏仿进行解读和分析;第二部分比较两部作品中相同的象征性意象,以及它们之间的指涉关系;第三部分从整体文本来看,互文手法与内部结构结合分析下的互文策略;第四部分分析了坎宁安对伍尔夫所关注的女性主义与同性恋问题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试图借用茱莉娅·克丽丝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来分析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性联系,分别从情节与角色、主题与意象、以及写作技巧等要素进行分析,探讨《达洛维夫人》对《时时刻刻》的影响,以全新的视角发掘伍尔芙对后代作家的深远意义关键词:互文性;戏仿;《达洛卫夫人》;弗吉尼·亚伍尔夫;《时时刻刻》;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的互文性The Hours and Mrs.Dalloway in Intertextuality AbstractIntertextualit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after one of modern fiction. American postmodern novel "The Hours" and the classic modern novel "Mrs. Dalloway"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re."The Hours" the use of Intertextuality heritage of "Mrs. Dalloway" in the style and themes were remodeling and the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By entitling his novel “The Hours”—one of the titles Woolf considered for her novel in its early stages, Cunningham manipulates Mrs.Dalloway in his “Mrs.Woolf”, “Mrs. Brown” and “Mrs. Dalloway”, either as the three narrative strands or as three major characters.Besides,he expressed his viewpoint about some themes, such as theme of death, response to life, and infused his own conception in some images, like parties and flowers, all of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Woolf’s text. In addition, Cunningham also shows his indebtedness as a postmodernist writer to his modernist canon by employing similar techniques such as the techniqu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By adopting and adapting the anterior text in a variety of ways, Cunningham weaves the intertextual elements in his own writing and creates an innovative text.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dying with Dalloway "creating the character and were parodying for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same in the two works, and the symbolic imag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third part from the whole text, intertextuality and intern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intertextuality strategy, The fourth part analyses of Woolf's concern Cunningham feminism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omosexuality.Adopting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intertextu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texts and investigate how Cunningham manipulates and transforms the anterior texts and, accordingly, establishes a two-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himself and Woolf.Key Word: intertextuality; parody; Mrs.Dalloway; Virginia Woolf; The Hours; the intertextuality of The Hours目录前言 21、两部小说中人物间的互文策略 31.1人名 32.1人物形象 52.1.1理查德与塞普蒂默斯 52.1.2.多个“达罗卫夫人” 62.《时时刻刻》《达罗卫夫人》手法、结构、风格的互文 92.1直接引用的手法 92.2意识流手法 102.3平行结构 102.4小说风格 113.《时时刻刻》与《达罗卫夫人》中意象的互文性策略 123.1花 123.2房间、宴会 133.3疾病 143.4死亡 154.两位作家主体思想的互文渊源 184.1关于女性主义 184.2关于同性恋 205.结论 22致谢 23注释 24参考文献 25外文翻译 27《时时刻刻》改编剧本 27The Hours 47前言“互文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文学批评家和女性主义学者朱莉亚·克里斯蒂娃根据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理论推演出来,是指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

      也就是说,文学本身存在着互涉关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只是一个作者的作品,而是它与其它文本的关系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与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巴赫金认为对话就是在语言、涵义和文化层面上进行着的一种贯穿不同时代,涉及人类生活各个领域,范围大小不一,层次高低不同的思想行为交往理论,“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根据互文性理论,所有作者都无法规避先前的或现在的文化语境中已有的文本,“没有谁可以宣称自己与他者无关”事实上任何作者写作时都有意或无意地对其它文本进行模仿、改造与转换在一些后现代作家那里,互文性是他们有意采取的文本策略1999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的小说《时时刻刻》,被认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然而,它的作者迈克尔· 坎宁安深受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 伍尔夫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时时刻刻》中则表现为它与《达罗卫夫人》之间的互文性坎宁安的《时时刻刻》是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但学术界的研究大都围绕着女性主义进行,很少从互文角度剖析它与《达洛卫夫人》的仿写关系本文认为:《时时刻刻》的互文策略,并不是对《达洛卫夫人》简单的模仿,而是匠心独运的创新与超越;与此同时,坎宁安还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做出了反思与发展。

      可以说,《时时刻刻》是对《达洛卫夫人》的评注,是坎宁安以后现代的姿态向现代女性主义先驱伍尔夫遥致崇高的敬意读过《达罗卫夫人》的读者再读《时时刻刻》时,一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坎宁安在其小说中采用了后现代互文性的文本策略《时时刻刻》从人物到情节、从主题到象征对《达罗卫夫人》,以及伍尔夫本人的思想、生平进行了全面的、刻意的互文虽然互文手法多样,但互文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借用,而是思想的互相碰撞以下将分方面就《时时刻刻》与《达罗卫夫人》之间的互文性策略进行分析和说明1、两部小说中人物间的互文策略1.1人名如果我们把人物形象看作是符号,那么名字就是符号的符号,是刻画人物的最基本成份之一而人名也可以是互文的,因为“作者直接采用现存文学形象的名称和特点,就是既承认人物的业已存在,承认他为人所熟知的表征,同时又建立一个独立的参考体系[1]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90-901]《时时刻刻》与《达罗卫夫人》中相同名字的人物相互指涉,如同镜子一般《时》中的三个女性被达洛卫夫人这个名字紧紧联系,《时》中的伍尔夫是创作中的达罗卫夫人,劳拉是阅读中的达罗卫夫人,而克拉丽莎则是现代版的达罗卫夫人。

      《达》中的达罗卫夫人显示了乐生、理智与随俗的本性,以及独立不羁的一面坎宁安塑造的三个女性人物发展丰富了达罗卫夫人的形象,无论是弗吉尼亚、劳拉还是克拉莉莎,她们都选择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从留守家庭到毅然离家,再到组织全新意义的家庭,女性的进步清晰可见达罗卫夫人依附于丈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获得经济独立而弗吉尼亚、劳拉及克拉莉莎的经济独立为她们赢得了人格独立,为实现自我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劳拉读书、管理书,克拉莉莎编书、写书,这正是对父权制文化的有利挑战,此外,克拉莉莎拥有成功事业,拥有真心相爱的女友,还可以跟旧恋人频繁交往而不影响与女友的感情,她的生活证明了女性的自我价值《达》中达罗卫夫人的丈夫理查德为《时》中克拉丽莎的异性情人——劳拉的儿子,他们都换后不治之症,他们都为人敏感,具有内心孤傲、高洁、矛盾、厌世的情绪塞普蒂默斯生活在幻觉中,“他倾听着一只雀儿栖息在他对面的栏杆上,叫着塞普蒂默斯,塞普蒂默斯,连续叫了五遍,尔后又拉长音符,用希腊语尖声高唱:没有什么罪行[1][3]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2,119[2][4]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48同样,理查德也拥有那些幻觉,“我把它们看作是黑色火焰的聚集;我是说他们既黑又亮。

      其中一只有点像一条黑色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