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税收原理w.ppt
4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 税收原则,第二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一节 税收原则,(一)税收应以公平为本,税收公平,普遍征税,平等征税,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的纳税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1,、税收公平的含义,一、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2,、税收公平与社会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的关系,(,1,)税收公平是以该社会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为基础和前提的2,)税收政策必须及时调整税收公平与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例如),1,)当经济活动所决定的分配已经是公平的了,,税收分配就应以不干扰这一分配格局为公平;,2,)当经济活动决定的分配被证明是不公平的,,则公平的税收就应以矫正这一分配格局为目标;,3,)从财政税收的角度看是公平的,但从社会和经济角度看却是不公平的,这时必须,通过调整税制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二)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1,、征税过程中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2,、征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即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三)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1,、税收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2,)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2,、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就某一个具体的征税活动而言,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1,)商品课税,通过奖限政策促进合理配置资源和发展生产,一般认为是有效率的;它违背了量能纳税的原则,通常又被认为是不公平的2,)所得课税,具有负担合理、课税公平的优点;但它距离经济运行过程比较远,很很难直接调节生产和流通,又有效率不高的缺点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兼顾型”税制效率型”税制发展中国家实施“效率型”税制比实行“兼顾型”税制更能促进本国经济腾飞公平型”税制发达国家实施“公平型”税制更有益于社会公平二、税收的“中性”,、超额负担的主要表现,(,)因国家征税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超额负担(),边际社会效益,+,0,政府预算,G,G,T,T,E,A,B,C,F,J,a,b,c,政府预算与社会边际效应的关系,超额负担,超额负担(,1,),S1,S2,D,P1,P2,P3,Q2,Q1,P,Q,E1,E2,O,E3,D,S1,()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衣物,食品,超额负担(,2,),P,3,C,E,c,e,a,b,a,d,2,、税收中性的含义,(,1,)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额外损失或负担2,)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3,、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1,)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掌握好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2,)在商品课税税制的设计上如何体现税收中性原则,A,、,征税范围尽可能宽B,、,尽可能减少税率的档次3,)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A,、,增值税本身不是完全中性的产品的供求弹性不同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也不同,这势必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生产者的决策B,、,增值税的中性是以单一税率为前提的我国增值税设了两档税率,体现了对居民生活基本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鼓励作用C,、,全面推行增值税实行普遍征税的同时,再征一道按不同产品设置不同税率的消费税增值税体现“中性原则,消费税体现非中性原则第二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其衡量,1,、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和,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对比关系。
税收负担水平是税制的核心问题,体现税收与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2,、合理确定税收负担的意义,(,1,)确保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财力;,(,2,)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3,)保证政治稳定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税收占,GDP,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纳税人的纳税额占纳税人相关收入的比重,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依据,也是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企业税收负担,居民个人税收负担,企业纳税额,销售收入,居民个人纳税额,应税收入,=,=,3,、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二)税收负担水平分析,1,、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1,)横向比较,总体看:,平均税收负担在,28.7%30.4%,,且有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工业化国家:,平均税负在,31.1%33.5%,,,美国为,27%,左右、荷兰为,5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税负在,18.9%19.5%,,印尼为,15%,左右,南非为,30%,左右2,)纵向比较,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相当低1996,年是最低水平,只有,10.2%,,近几年有所提高,,2007,年为,20.8%,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低,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的自有财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和不协调。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可比因素,1,)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基金放在预算外;,(,2,)费挤占税的问题严重3,)一部分财政资金放在预算外2005,年预算外资金为,5544.2,亿元,相当于财政收入的,17.5%,2,、,微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例如:某甲省,各类企业平均税负率,=,税收总收入,与,含税销售收入,之比 (,7,.,61%,),流转税税负率,=,流转税收入,与,含税销售收入,之比 (,7%,),内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内资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23.2%,),外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8.86%,),某乙省,增值税名义负担率,=,应交税金,与,不含税销售收入,之比 (,19931996 8,.,15%6,.,03%,),增值税实际负担率,=,实交税金,与,不含税销售收入,之比 (,19931996 6,.,7%5,.,14%,),某丙省,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比(,19911996,年,12.85%9.85%,),我国税收水平偏低及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分析,(,1,)各种名义的收费过多、过滥,严重侵蚀税基;,(,2,)税收结构变化滞后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化;,(,3,)税收优惠过多,带来税负不公,影响收入。
税收征管不严,偷漏税、欠税现象十分严重二、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2,、特征:,(,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负再分配,其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主动的行为3,、税收归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收归宿是一种理论抽象,如果分析具体的企业、个人之间的税负转嫁过程,它等于负税人二)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2,、后转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3,、散转又称为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4,、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5,、税收资本化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股票票面额,100,元,股票年收益,10%,,收益 额,10,元,市场利息率,5%,,股息收益所得税税率,20%,。
股票行市,=10,5%=,200,元(买方承担税款),股息收益交纳所得税,=10,20%=2,元,所得税后收益,10-2=8,元,所得税资本化,=2,5%=40,元,股票交易价格,=200-40=,160,元(买方承担税款),(三)税负转嫁条件,1,、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1,)税种因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征税范围:,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2,、影响税负转嫁程度的因素,(,3,)供求关系:,A,、,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不易上升,税负不易转嫁)消费者承担的比例小于生产者承担的比例(图,1,);,图,1,: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供过于求),S1,S2,D,P1,P2,P3,Q2,Q1,P,Q,E1,E2,O,B,、,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容易上升,税负容易转嫁)消费者承担的比例大于生产者承担的比例(图,2,);,S2,S1,D,图,2,: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供不应求),P,P2,P1,P3,Q,E2,E1,Q2,Q1,O,C,、,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供求平衡的商品价格比较稳定,税负均等转嫁)消费者承担的比例等于生产者承担的比例(图,3,)。
图,3,:,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供求均衡),S2,S1,D,P,Q,P2,P1,P3,Q2,Q1,E2,E1,O,(,4,)生产者谋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经营者必然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转嫁税负而提高价格引起的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经营者宁愿少转嫁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的销量此种情况在独占性商品的 税负转嫁中更为常见四)我国的税负转嫁,1,、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税负转嫁的条件,(,1,)当时的企业不构成生产的主体,不存在独立的经济利益,没有在利益驱动下的转嫁税负的动机;,(,2,)当时实行政府统一规定的计划价格体制,不存在价格自由浮动机制,因而也不存在转嫁税负的客观条件2,、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税负转嫁的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企业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了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2,)对价格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9781984,年期间,以有计划的调整价格为主,,19841991,年调放结合,,1992,年以后,以放为主目前,已有,95%,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3,、研究 税负转嫁的意义,(,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A,、,对价格放开的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增加消费者负担;,B,、,对短线产品加税,既可以限制消费,又不会妨碍生产的增长;,C,、,对长线产品加税,税负不容易转嫁,可以限制生产,但不利于鼓励消费,;,(,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3,)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动机。
复习题,一、关键词,1,、超额负担,2,、税负转嫁,二、思考题,4,、,5,、,6,、,。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