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和广东版通用.doc
65页初三总复习提纲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假如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运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沿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测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运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假如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因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假如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因素是:没有估读值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因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230次/秒之间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L5200m/sL1497m/sL340m/s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测到碎泡沫不断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 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因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导致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局限性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运用:运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注:回声还说明了: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有声音,物体的振动也许停止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性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音色:由物体自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鉴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减音量、加罩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窗户,树木、房屋)、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五、声的运用超声波:(1)可以运用声来传播信息(B超诊断)(2)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和洗碗以及洗钟表等)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台风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自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抱负物理模型,建立抱负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碰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上午,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123③日食月食的形成:本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本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安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