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雅安市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四川省雅安市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1.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惯性等知识,我们可以知道( )A. 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其所受的力可能为零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方向总是相同的D. 惯性的大小由速度的大小决定,速度大的物体,其惯性大2.食蟹海豹是南极常见的一种动物,如图所示,一只卧在冰面上的食蟹海豹正在将头部缓慢抬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食蟹海豹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食蟹海豹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B. 食蟹海豹对南极冰块的压力就是其受到的重力C. 食蟹海豹将头部缓慢抬起的过程中,其重心一定不变D. 食蟹海豹将头部缓慢抬起的过程中,冰面对它的作用力增大3.经探月发现,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其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羽毛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铅球先到达月球表面B. 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到达月球表面前瞬间的速度相同C. 羽毛将加速上升,铅球将加速下落D. 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但到达月球表面前瞬间铅球的速度大4.甲、乙两只和平鸽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中的图线a、图线b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1时间内,甲、乙的位移相同B. 在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变化量比乙的速度变化量大C. t1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D. t1时刻甲、乙相遇5.如图所示,当小车沿水平面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2.5g(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加速运动时,物块恰好能相对于车厢静止在竖直车厢壁上,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与车厢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0.1 B. 0.2 C. 0.3 D. 0.46.低空跳伞是一种极限运动,一般在高楼、悬崖、高塔等固定物上起跳若将跳伞者在降落伞打开前的运动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设降落伞打开前跳伞者下落的高度为ℎ,跳伞者下落第一个ℎ4所用的时间为t1,下落第四个ℎ4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t2满足( )A. 4 8.自国务院印发并推广《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后,人们一直积极响应某同学用软件统计其绕生活小区跑步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09公里”是路程 B. “6.09公里”是位移大小C. “00:33:59”是时间间隔 D. “00:33:59”是时刻9.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某飞机做直线运动,若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满足xt=25−12t(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B. 飞机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4m/sC. 飞机从开始到停下通过的距离为625m D. 飞机停下所用的时间为25s10.弹跳力是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指运用腰、腿肌肉群的爆发力使身体腾空到一定高度的能力某运动员在一次弹跳训练中,从站直状态先下蹲使重心下降0.4m,然后用力蹬地,重心从静止开始加速升高至人站直,运动员之后离开水平地面运动员的质量为60kg,将运动员蹬地的力视为恒力,大小为1800N,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在起立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0m/s2B. 离地后运动员能跳起的最大高度(距地面)为0.8mC. 运动员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8m/sD. 运动员从开始蹬地至最后落地所用的时间为1s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1.某同学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规律”的实验1)现有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A. B. C.(2)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或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A.两个分力的夹角应为某一定值,以方便计算B.同一次实验中,两次拉细绳套时,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3)在作图误差范围内,图丙中__________(填“F”或“Fˈ”)与OA一定在一条直线上1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时,先用手(图甲中未画出)托住物块B,释放物块B后,物块A在物块B的带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与物块A连接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桌面不需要调成水平 B.本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应先释放物块B,后接通电源 D.电火花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电压可能为8V(2)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已知电火花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纸带靠近计数点_______(填“0”或“6”)的一端与物块A连接;在本次实验中,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13.如图所示,木箱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一人(图中未画出)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当木箱经过B点时,不再推木箱,结果木箱恰好停在C点已知木箱的质量m=10kg,A、B两点间的距离x=4m,B点为AC的中点,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将人的推力视为恒力,木箱可视为质点求:(1)木箱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2)人的推力大小F14.如图所示,重物A被绕过光滑轻小滑轮P(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的细线悬挂,重物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Oˈ点是三根细线的结点,其中倾斜细线a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水平细线bOˈ拉着重物B,竖直细线cOˈ拉着弹簧,重物B恰好处于静止状态重物B的质量mB=2.5kg,弹簧的伸长量(在弹性限度内)x=5cm,细线aOˈ的拉力大小Fa=10N,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重物A的质量mA;(2)桌面与重物B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弹簧的劲度系数k15.机器人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运动,突然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机器人立即减速。 减速过程中,机器人的加速度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x1∼x2段位移为减速的启动阶段,加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大,从x2位置开始,机器人的减速系统稳定工作,加速度恒定,直至停下从x2位置开始计时(t=0时),机器人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9m,在第5s内的位移大小为1m1)通过计算判断机器人在t=5s时是否已停下;(2)求机器人在x2位置时的速度大小v;(3)若机器人在x1∼x2段的位移大小为22m,求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v0答案解析1.C 【解析】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其所受的力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B.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方向总是相同的,故C正确;D.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2.A 【解析】A.若食蟹海豹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食蟹海豹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选项A正确;B.压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只能说食蟹海豹对南极冰块的压力大小等于受到的重力大小,选项B错误;C.食蟹海豹将头部缓慢抬起的过程中,它的形体形状发生了变化,则其重心一定变化,选项C错误;D.食蟹海豹将头部缓慢抬起的过程中,它受力平衡,冰面对它的作用力与本身的重力仍等大反向,即冰面对它的作用力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A3.B 【解析】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因此在月球表面释放的羽毛和铅球都只受到月球对它们的引力,它们下落的加速度相同,同时落地,且落地前瞬间的速度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4.D 【解析】A.由题图可知, t1 时刻甲、乙处于同一位置,但0时刻不在同一位置,所以在 0∼t1 时间内,甲、乙的位移不相同,故A错误;BC.根据 x−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的速度变化量均为0,故BC错误;D.由题图可知, t1 时刻甲、乙处于同一位置,说明 t1 时刻甲、乙相遇,故D正确5.D 【解析】对物块,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水平方向有F=ma=2.5mg物块恰好能相对于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有f=μF联立解得μ=0.4故选D6.B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可得ℎ=12gt2解得t= 2ℎg可得t1= 2×ℎ4g=12 2ℎg , t2= 2ℎg− 2×3ℎ4g=2− 32 2ℎg可得t1t2=12 2ℎg2− 32 2ℎg=2+ 3即3 故选C8.AC 【解析】AB、“6.09公里”表示轨迹的长度,是路程 ,故A正确,B错误;CD、“00:33:59”表示的是跑步所用时间,即时间间隔,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9.AD 【解析】由x=v0t+12at2可得xt=v0+a2t,对比知,飞机的初速度v0=25m/s,加速度a=−1m/s2,即飞机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飞机停下所需的时间t=0−v0a=25s,此过程飞机通过的距离x=v02t1=312.5m,飞机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第0.5s末的速度大小,为v=v0+at0.5=24.5m/s,故AD正确,BC错误10.BD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其中F=1800N,解得a=20m/s2,故A错误;运动员离地速度为v,则v2=2aℎ,其中ℎ=0.4m,解得v=4m/s,起跳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最大高度为ℎ=v22g=0.8m,故B正确;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落地速度大小为4m/s,故C错误;蹬地到起跳所用时间为t1=va=0.2s,竖直上抛的时间为t2=2×vg=0.8s,故总时间t=t1+t2=1s,故D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