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docx
11页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一、母亲的意义1、母亲的地位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师母亲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是孩子的榜样乔治.赫伯特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学校的老师在家庭中,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所有的心灵,像北极星一样是人人关注的对象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模仿自己的母亲因此,我们可以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因为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影响了孩子的一举一动,所以,在家庭中,母亲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拿破仑.波拿巴曾经说:“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家庭中母亲对自己意志、力量、自制等方面的磨练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畅销百年不衰的《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这样精辟地论述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至关重要:“把孩子托交给一个愚昧无知的女性去抚养,他日后就会毫无教养,无可救药假如一位母亲好逸恶劳,心术不正,行为放荡,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性情暴躁,极不安分,那么,家庭就会成为充满不幸的人间地狱——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更谈不上一往情深地迷恋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幸,会让他们具有道德缺陷和在道德方面发育不良——这不仅会给他们本人带来灾难,而且也会给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不幸。
可见,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是多么不可替代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感觉对他们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都是母亲,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都曾深情地回忆过他们的母亲,都曾经表达过母亲对他们成长的巨大影响朱德在他的著名散文《回忆我的母亲》中,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具体而深刻地描述了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以及对自己成长为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全世界的伟大人物中,也可以找出很多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母亲,前边提到过的拿破仑的母亲,就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女性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随便找出很多典型例子母亲善良孩子亦善良,母亲勤劳孩子亦勤劳,母亲乐于助人孩子亦热心帮助别人相反,母亲死懒,孩子也一样会偷懒;母亲性情烦躁,孩子也一样会烦烦躁躁,不随和,缺乏耐心;母亲有自恋情结,孩子也一样会顾影自怜,凄凄艾艾,等等总而言之,在孩子的身上,会看到母亲的不少影子也许不会完全一致,但在很多方面在一定的方向上,会留下母亲的影子,留下母亲深深的烙印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母亲对于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是她们在决定着我们下一代的质量啊2、母亲的心理意义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客体,母亲是孩子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婴儿最初通过影响母亲来控制世界,母亲及时、准确的反应让婴儿发展全能感,婴儿通过母亲的脸(也包括母亲的其他肢体语言)来认识自己,即“镜映(mirror)”从温尼可特)当小宝贝看着母亲的脸时,它所看到的是他或她自己因为当母亲看着她的小宝贝时,母亲的样貌和她在小宝贝身上所看到的有所关联(例如,她在孩子身上得到的愉悦会从她的温尼可认为母亲部分是以镜照婴儿(mirroring)方式来挑起婴儿的存在意识此看法使人想起柯胡的镜像环境;或许他是脸上反映出来,而婴儿可看到那份喜悦而感觉到它自己是喜悦及好的)母亲把小宝贝自己的东西回给她的小宝贝它就好像是小宝贝当它在看着母亲的脸时,如同在看一面镜子,看到镜中的自己当我看到我自己被看到,我就存在”(Winnicott,1971a,p.114)如果婴儿看到母亲温柔关切的笑容,婴儿对自我的印象也是温柔美好的,认为自己值得爱和尊重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的形象慢慢会存在孩子的心里,心理学上叫“内化”,也就是当焦虑、害怕时,母亲的形像就会出现在脑海,就会起稳定情绪的作用,那时母亲要做的就是逐步的分离。
最可怕的是,母亲对婴儿的需求冷漠,不予以回应,此时婴儿无法内化自我,这些孩子的分离焦虑就会很重,因为他的内化不稳定或者无法内化,心里没有一个稳定的母亲形象,孩子就会更加焦虑不安有时,孩子为了适应糟糕的环境,婴儿形成‘假自我(falseself)’假自我看上去是一种妥协,是对全能控制感一定程度上的放弃,实际上是对真自我(trueself)的防御全能控制感得到足够的满足,是婴儿今后放弃全能控制感,将自体与客体区分开来的基础,也就是懂得和别人保持合适的距离和亲密感婴儿期是需要一个稳定的母亲的抱持,如果母亲做不好这点,孩子将来可能会把攻击投射到外界,比如有一个他需要别人帮忙修理电脑,但他表达出来是否定的方式:“你一个大学生难道还不会修电脑?”如果亲人问他,要不要一起吃饭,他会说:“我难道不吃饭吗?”这样的人很难有朋友,这里我们来看看几种母子互动模式二、母子关系中的四种互动模式亲子关系中的互动模式1、共振互动型这个是最理想的情况(也就是基本很难,大概没听说过的神话故事)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
这样的幸运孩子比较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共鸣,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存在感十足所谓美妙的爱情,就是这种感觉2、以母亲为中心型当婴儿先对母亲报以微笑时,母亲没有回应母亲逗弄婴儿,婴儿笑了,母亲才报以微笑只有母亲才可以是行为的发起者,婴儿要按照母亲的预期来回应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即我的感受被忽视,从而主动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一套方法应对母亲,建立“没有自己”的关系这样的母亲需要孩子成为自己的“附属品”,通常会打压孩子的自主性,把正常的独立发展趋势当成病态行为,比如抱怨青春期的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可心,一回家就关门不再把心理话都告诉自己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功能,貌似完整的自我,但核心依然空虚,尤其在两性关系中,极难体验到真正的亲密3、无关反应型(当你是空气)孩子抓到一个蚂蚱,兴奋地给妈妈看,如果妈妈说:“好可爱的蚂蚱啊”或者“小心蚂蚱咬人”,都是对孩子所关注内容的回应,无论正向还是负向的关注,至少关注的是同一个内容若妈妈说:“你的手好脏,快去洗手”,她的反应与孩子所关注的完全不相关,这种反应被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克莱茵称为“无关反应”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无回应,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
用克莱茵的名词叫“存在性焦虑”4、情感逆转型母亲似乎专门和孩子的真实感受过不去,总忍不住要逆转孩子的情感比如妈妈孩子最爱的木马玩具烧了,理由是她太爱玩这个玩具了,一个孩子很喜欢一个姑姑,妈妈就禁止她与姑姑单独相处妈妈不断洗脑,成功的让她相信大姑是多么可恶的人,大姑根本不爱她,她爱大姑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情感逆转的故事多不胜数,最常见的,比如孩子表达自己的悲伤,父母会列举自己为孩子的所有付出证明孩子应该感到高兴和感恩,悲伤是没有任何理由的错误感受情感逆转的人,因为自己对获得爱和美好的已经绝望,一旦看到别人心中升起爱、兴趣和有希望的感觉,就会冲上去扼杀,把美好的气氛逆转成阴暗,绝望,死亡的气息,一起拖进坟墓A:我毕业了,准备去大城市好好打拼一番!B:刚才报纸说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A:我要去三亚旅游,终于可以看到梦寐以求的碧海蓝天!B:诶呀,三亚那个地方治安很不好,报纸上说有个老两口在三亚5、过度型:过度包容、照顾型或敏感过度包容型,我们也常说的是溺爱型对孩子过度的满足和放纵,让孩子没有边界和底限这对孩子也是一种灾难对孩子过度的好有时候是一种攻击,比如,一个妈妈对生孩子失去工作的机会潜意识中有不满,因为害怕把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就会因为反向的作用对孩子特别好,使自己和孩子愤怒的情绪得不到的正常表达。
敏感型的父母,大都和自己的经历或创伤有关,对某件事很敏感而导致一些回避,比如经历过性侵害的父母,要,可能会极力保护孩子,传递给孩子性是不好的信息,有些父母小时候被父母打骂,他就极力回避做这样的父母,但他这种焦虑会传递给孩子,还是会很容易培养有暴力倾向的孩子6、控制-顺从型、控制-反抗型(以母亲为中心的亚型)现在的母亲,有许多是非常能干的在统御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亲的意志和领导这样的结果,是使父权无法体现自己的领导地位,如果一家想维持相对和谐,对于母亲的意见和建议,父亲只能是“坚决拥护”,否则就是争吵或冷战于是乎,弱势的父亲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家庭领导地位拱手相让还有一种是夫妻感情存在问题,母亲常把情感放在孩子身上我们常说母强子弱,是有一定道理的,母亲过于强势,会剥夺孩子的成长空间母亲在孩子身上投注大量的精力,有时候实现的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母亲的需要:“我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你爸爸不是合格的爸爸”、“我的想法和价值观念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或者通过照顾孩子回避了自己的成长和社会交往强势母亲指的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亲强势母亲的四大特质:①自以为是②颐指气使③指手划脚④吹毛求疵强势母亲四大惯常行为:①必须要听母亲的,凡事母亲说了算。
②严密监视小孩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③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④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3.强势母亲会让儿子没男子气问题一、妈妈越强势儿女会懦弱或者霸道(同性子女)问题二,约束让孩子失去自信问题三,使孩子受到过度保护问题四,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问题五,让孩子难于独立问题六,孩子学会消极抵抗难于学会社问题七,孩子会交往以上几种互动模式是潜意识状态下的,有时候自己无法识别,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会更有利,但作为母亲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和孩子是什么样的互动模式那么在节目里我们还要说点具体的,现在职业妈妈占多数,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很难做到全心全意面对孩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量照顾到孩子的需求呢?三、做一个幼小阶段孩子的好妈妈几点具体建议(有一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他夫人忙于事业,就说,没有,我老婆每天陪他写作业,就是每次不到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对着孩子大叫“你怎么这么笨!”。
我说,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儿子的母亲太聪明了,他这么小怎么可能比他母亲聪明呢?)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这样的母亲才可能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孩子因为孩子在幼小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母亲在孩子面前必须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母亲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谈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评、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度、尖酸刻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