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doc
53页《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目录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演变 第三章 劳动法主体 第四章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第五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第六章 工资制度 第七章 劳动保护 第八章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上) 第八章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下) 第九章 劳动争议的处理 第一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概述第一节 劳动与劳动法一、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是一个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 一般意义的劳动,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使用(消费)劳动力,动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过精辟的揭示,“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简言之,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消费) 劳动法中的劳动,是指劳动力的所有者将其劳动力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区别于自我使用劳动力的劳动 劳动力,指为人所具有的并在生产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特征是:存在具有人身性、形成具有长期性、储存具有短期性、再生产具有不可间断性、投入具有不可分割性、支出具有可重复性和不可回收性。
因此,劳动法对其保护有其特殊性二、劳动法及其适用范围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或总称1、劳动法立法现状 我国劳动法包括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作时间法和休息休假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法、职业培训法、劳动纪律法、社会保险和福利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等内容 现行劳动法律规范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包括:(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劳动法不适用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非农场的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 《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注意理论上解决相关问题: 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在什么地域内有效劳动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不同,其法律效力不同,适用的地域范围也不同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劳动法律和国务院发布的劳动行政法规,除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适用于我国全部领域凡属地方性的劳动法规,适用于制定地方性劳动法规的机关所辖地区或部门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劳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适用于该民族自治地方 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对哪些人发生法律效力我国劳动法适用于:(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我国劳动法不适用于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保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等。
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生效或失效的时间劳动法自生效之日起,到失效时止,持续地保持其法律效力劳动法生效的时间,一种是规定从其通过或公布之日起生效;另一种是规定施行日期,待施行日期到来时开始生效劳动法失效的时间,一种是规定失效日期或失效条件,另一种是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新法公布后旧法自动失效 特殊问题如何解决: 事实劳动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也由劳动法调整第二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指的是因实现劳动过程而在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关系特征理解)([url=file:///E:/教学资料/劳动法/我的劳动法课件/劳动法学精品课程/劳动法学课件/课件链接/第一章链接/第一章/案例1—1%20%20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doc]*[/url]—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交叉处理) 对劳动关系我们可以也应当从当事人、内容、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p15) 第一,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确定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研究劳动关系的静态出发点这种静态出发点从劳动力方面看,是由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决定的;从生产资料方面看,是由生产资料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以及公有制也存在两权分离之形式决定的从而区别于其他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劳动等关系 第二,劳动关系是与劳动过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结合要实现结合,就要求劳动力的所有和使用相分离,并由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其作为劳动力使用者、支配者的地位生产资料的经营者也得成为用人单位强调劳动过程,也就是强调人和物、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从而可以和物与物交换的实现过程相区别 第三,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性质 第四,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特征平等关系:经济组织内部的劳动关系是按照平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这种相互选择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隶属关系:劳动关系一旦建立,劳动者必须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把他的劳动力归用人单位来支配,以使他的劳动力现实地成为集体劳动要素的一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以指挥和服从为特征的从属关系。
这种从属关系就是一种隶属关系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本身并不是劳动关系,但是与劳动关系关系密切其范围很广泛(教材P 17——18)第三节 劳动法的形式(即法律渊源)一、规范性文件1,宪法;2,法律(狭义);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6,国际法律文件二、准规范性文件1,劳动政策;2,狭义劳动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3,抽象劳动行政行为:决定、命令;4,工会规章;5,规范性劳动法规解释;6,集体合同第四节 劳动法的特征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西方——私法公法化我国——公法私法化二、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统一 劳动法总体上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原因1,劳动力的形成是长期的,储存是短期的,劳动力是一种能量,不好储存2,劳动力供过于求3,用人单位支配使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生命力的主要内容 劳动法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表现1,偏重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2,对劳动者利益以强行性规范规定只准提高不准降低的最低标准3,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严格限制,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无禁止性和限制性条件4,劳动监督中,监督对象只限于或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
三、劳动关系协调法与劳动标准法的结合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第五节 劳动法的作用(案例)认识劳动法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劳动法与人权、劳动法与生产力、劳动法与市场经济、劳动法与社会安定———多通过媒体报道认识劳动法的作用《今日说法》劳动法的作用的具体表现1、确定劳动行为规则,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合理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组织社会劳动3、调节劳动报酬的支付与收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4、确立社会保险规范,保障社会稳定5、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请注意: 我们这里主要给大家理了这样一个思路:什么是劳动法(概念与对象)——那些法律规定属于劳动法(表现形式)——劳动法在什么情况下发挥作用(适用范围)——劳动法是干什么的(劳动法的作用)——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者及其有关当事人——劳动者的权益有哪些?——劳动法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由法律具体规定:就业、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等——这些规定最终体现在各种权益和义务,权益和义务又是通过合同来落实的1、劳动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2、你认为应如何构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法体系?第二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演变 (通选课不讲,但注意:劳动法产生的条件;“血腥立法”;中国劳动立法及其完善; WTO与中国劳动立法)第一节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起源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现代意义的劳动法,是在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劳动资本关系日趋紧张,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的条件下产生的。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工人阶级的不断斗争,由于资产阶级的某些社会政治力量对工人正义要求的同时和支持,资本家迫于对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而不得不作出适当的让步这不仅导致各国相继出现了关于工厂的法律,而且也导致了1804年的法国《拿破伦法典》中关于劳资双方在所谓劳动力租赁契约中处于平等主体地位的法律规定的出现各国的工厂立法以及法国民法典中的这些规定,就是劳动法规范的最初形式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产生的意义 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它昭示了劳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为根本宗旨的法律劳动法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以加强对劳动者剥削和压迫的法律不同尽管资产阶级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制定劳动法的,但这终究有利于改善劳动者恶劣的劳动状况迄今为止,劳动法的这一宗旨始终没有变 第二,劳动法的产生为劳动者取得生存权的斗争提供了合法的依据,有力地推动了工人运动列宁在论述俄国工厂法时认为这种新法律的意义在于:它必然有利于更进一步推动俄国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渗透了劳动者的全部艰辛广大劳动者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劳工运动对于劳动法的产生与完善,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劳动立法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劳动者的斗争分不开 第三,劳动法的产生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劳动问题是当时所有工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关系处理的情况劳动法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冲突和阶级斗争的激化,减少了伤亡事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开端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法最先发端于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立法产业革命后,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定了本国的工厂法这些法律调整了工业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虽然这些国家的工厂立法情况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工厂法都是为了遏制资本家无限制榨取工人劳动力的企图而制定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者恶劣的劳动状况,从而使劳资关系基本保持了平衡第二节 外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