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docx
8页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押调、对仗之简要常识 ——听课笔记,初学入门第一课:格律诗的平仄规则:平仄规则格式变化多端,但有它的基本格式这基本格式就是“两则”所谓变化多端的平仄规则,其实就是这“两则”的彼此互相交替使用,“两则”相对位置,用字的声调彼此平仄顶换,和“两则”有规律的“加宽、扩展”而已矣! “两则“合用于所有的绝句和所有的律诗 “两则”:其实就是五言绝句制作,声调的两个基本平仄格式第一则,声调规则就是“仄、仄、平、平、仄第二则,声调规则就是“平、平、平、仄、仄”由于第一种是“仄”字起头,习惯就叫“仄字头”由于第二个是“平”字起头,习惯就叫“平字头”那么,如何运用“两则”进行格律诗制作,声调的制控呢?要遵从如下两个声调使用原则第一:“平字头”和“仄字头”彼此互相交替使用原则:如果第一句用的是“仄字头”,第三句就用“平字头”;如果第一句用的是“平字头”,第三句就用“仄字头” “平字头”和“仄字头”的使用彼此互相交替的原则,就是“仄字头”和“平字头”,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彼此交替使用,非此即彼第二:“平顶仄,仄顶平”的声调顶换原则:如果“仄字头”做第一句,第二句声调就与其调调相反,就是“平顶仄,仄顶平”。
这样顶换后,“仄字头”“仄、仄、平、平、仄”的格式,就成了 “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了如果第三句是“平字头”,即“平、平、平、仄、仄”格式,第四句的声调格式的拟定也是顶换,和第一句顶换声调得到第二句同样,即,声调相对顶换,把“平字头”“平、平、平、仄、仄”基本格式顶换成了“仄、仄、仄、平、平”的格式了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声调相对顶换,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声调相对顶换这就是“平顶仄,仄顶平”的顶换原则这个绝句的四句声调格式就是: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是“两则”格式,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声调顶换来的归纳起来声调划位是:一、如果是“仄字头”起始:第一句: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第四句:仄、仄、仄、平、平举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二、如果是“平字头”起始:第一句:平、平、平、仄、仄,第二句:仄、仄、仄、平、平第三句:仄、仄、平、平、仄,第四句:平 、平、仄、仄、平举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以上,就是五言绝句声调的使用格式仄字头”起始的叫“仄字头”五言绝句,“平字头”起始的叫“平字头”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声调使用规则就是五言绝句声调使用规则的“加长和扩展” “加长、扩展”后,得到两个新“两则”上述的“交替”和“顶换”原则,照样合用于新“两则” “加长和扩展”的措施很简朴:就是每句的前面加两个“平调”或两个“仄调”辨别措施是,如果“本来的”五言绝句开头是“平调”,前面就加两个“仄调”,如果五言绝句的开头是“平调”,前面就加两个“仄调”这样“一加”,七言绝句的声调格式,两个新“两则”就出来了两个新“两则”是:一、 “仄字头”“加长、扩展”后来: “仄、仄、平、平、仄”,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平字头”“加长、扩展”后来: “平、平、平、仄、仄”,就成了“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两个新“两则”就是制作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七言绝句的制作措施,和五言绝句的制作措施同样七言绝句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是两个新“两则”之一,非此即彼,交替使用第二句和第四句声调分别是第一句和第三句声调,相对位置的声调平、仄顶换 律诗:所谓律诗就是两个有关、相近绝句的组合就是两个绝句摞在一起它的声调使用规则和绝句的声调使用同样,即,下四句就是上四句的声调格式的反复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这样。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声调使用规则就是将五言绝句的声调原版不动,照搬反复一遍,组合成八句仄字头”起始的就叫“仄字头”五言律诗,“平字头”起始的就叫“平字头”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声调构成格式和五言律诗的声调构成措施同样,就是将一种七言绝句的全版、原封的反复一遍,将两个同样声调的七言绝句摞起来,变成八句把上述格式,即,“两则”,“仄字头”和“平字头”的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声调的相应顶换,“两则”“加长、扩展”,形成的格律诗的多种声调格式总结起来就是:先说绝句一、 五言绝句1、 “仄字头”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举例: 故园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2、 “ 平字头”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举例: 春眠不觉晓, 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二、 七言绝句 3、 加长、扩展的“仄字头”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4、 加长、扩展的“平字头”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小朋友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 五言律诗 5、 “仄字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举例: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6、 “平字头”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举例: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蓬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歌, 王孙自可留 四、七言律诗 7、加长、扩展的“仄字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8、加长、扩展的“平字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一般地说,格律诗的平仄规则,即格律诗的声调使用基本格式,就是上述四类,共八个类型,即,基本类型,基本格式但,尚有某些个别格式,属另类、特殊,这里不予讨论。
例如,奇句,特别第一句尾字之声调就有“不守规”时不守一般规则的诗也散见不鲜第二课:格律诗的押韵:格律诗的所谓押韵,一般地说,就是规定格律诗的偶数句子的最后一种字的音调、声调必须相似,即,音调必须是同韵母,声调必须是同声,即,非平及仄中文是以一种整体音节的发音体现的一种发音就是一种音调每一种中文音调都是由一种声母部分加韵母部分相拼构成的(有某些很少中文是单一的韵母部分构成的)格律诗的所谓押韵就是:绝句的二、四句,律诗的二、四、六、八句尾字音调的韵母,必须相似,声调的平、仄还必须同样句尾的最后一种字,又叫韵脚这样,也就可以说,格律诗偶数句尾韵脚的韵母必须相似,韵脚的声调还必须同样举例,安、烟、弯、冤、参、瞻、攀、专、山、宽,这些字的音调韵母都是“an”,它们的声调都是平声,因此它们合伙一首诗的韵脚,是合乎押韵规则的岸、盐、颜、碗、万、苑、烂、款、远、算,这些字的音调韵母也都是“an”,但是,它们的声调却是仄声,因此,它们和上面的十个字就不能合伙为一首诗韵脚、由于平声和仄声混淆,不符合押韵规则1、举例:“平字头”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句韵脚“流”和第四句韵脚“楼”押韵。
2、举例:“仄字头”五言绝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第二句韵脚“炉”和第四句韵脚“无”押韵3、举例:加长、扩展的“平字头”七言绝诗: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二句韵脚“亲”和第四句韵脚“人”押韵4、举例:加长、扩展的“仄字头”七言绝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二句韵脚“孤”第四句韵脚“壶”押韵5举例:“平字头”五言律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第二句韵脚“时”,第四句韵脚“思“,第六句韵脚“滋”,第八句韵脚“期”押韵6、举例:“仄字头”五言律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清音第二句韵脚“林“,第四句韵脚”深“,第六句韵脚”心“,第八句韵脚”音“押韵7、举例:加长、扩展的“平字头”七言律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国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变新天喜看稻熟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第二句韵脚“前”,第四句韵脚“鞭”,第六句韵脚“天”,第八句韵脚“烟”押韵。
8、举例:加长、扩展的“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