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公司管理}CSCW通信支持.pptx
55页基于IP/ATM的CSCW通信支持的研究,基于IP/ATM的CSCW通信支持的研究,1. 概述 2. ATM与IP相结合的技术 3. ATM UNI信令系统 4. 基于IP/ATM混合网络的通信协议模型 5. Native ATM API 的设计与实现 6. 应用的实现 7. 总结,1. 概 述,CSCW应用类型 CSCW应用的主要特点 CSCW对通信的要求 网络对CSCW的通信支持 研究方向选取和研究内容,1.1 CSCW的产生与分类,交互形式 地理位置 协作规模,电子邮件系统 计算机视频会议系统 远程教学系统 过程处理系统 协同编著系统 组决策支持系统,1.2 CSCW应用的主要特点,群体性 参加协作的是一个群体 分布性 各方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 协作性 各方协同工作 灵活性 工作方式灵活 复杂性 协作控制、信息传递,1.3 CSCW对通信的要求,多方相互通信功能 服务质量(QoS)控制功能 高层的通信控制与管理功能,1.4 网络对CSCW的通信支持,传统的网络协议存在的问题 传统协议不能承诺支持服务质量 传统协议不支持多站点传送 ATM对CSCW组通信的支持 ATM技术的新特性 ATM网络的研究方向 传统网络与ATM网络的比较 连接方式 组通信机制 层次结构,ATM对CSCW组通信的支持,ATM技术的新特性 点到多点通信(叶子节点发起:LIJ) 多点到多点通信的实现 服务质量的保证 ATM网络的研究方向 提供一个统一的体系结构 开发新的传输层协议(ATM之上,支持IP协议) 直接在Native ATM之上开发系统或应用,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选题方向 研究内容与成果 基于IP/ATM的通信协议模型 Native ATM API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IP/ATM的多媒体传输的实现 远程教学系统设计,2. ATM与IP结合的技术,ATM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定位 重叠模型技术 LANE 技术 IPOA技术 MPOA技术 集成模型技术 IP交换 标记交换(Tag Switch) MPLS技术,选择标准,与Native ATM业务的兼容性 能否利用现有ATM的标准信令及基础设施 标准的成熟性(国际标准或厂家标准) 产品的成熟性,3. ATM UNI信令,ATM信令系统概述 ATM信令的分类 信令的传送 基本UNI信令过程 UNI信令的发展方向,ATM信令的分类,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接口 ATM网中的用户-网络接口 NNI(Network to Network)接口 网络-节点接口或网络/网络之间的接口 B-ICI(B-ISDN Inter-Carrier Interface) 两个公用ATM网之间的接口,3.1 信令的传送,相关传送方式,信令的传送,非相关方式,UNI 信令 SETUP过程,UNI 信令 RELEASE过程,UNI 信令 ADD_PARTY 过程,UNI 信令 DROP_PARTY过程,UNI信令的发展方向,UNI 4.0的新特性 引入代理信令(Proxy Signaling)功能 Anycast功能 叶子节点发起的点到多点通信 UNI信令的发展方向 与应用结合越来越紧密 增强了对TCP/IP协议的支持,4. 基于IP/ATM混合网络的CSCW通信协议模型,CSCW系统的层次结构 CSCW协议模型的设计原则 基于ATM的CSCW组通信的功能模型与协议模型,4.1 CSCW系统的层次结构,4.2 CSCW协议模型的设计原则,CSCW中信息的分类 用户信息 控制信息 系统信息,设计原则 用户信息与控制信息分离的原则 ATM与TCP/IP协议相结合的原则 从整体和系统角度出发,4.3 功能模型,4.4 协议模型,实际应用示意图,5. Native ATM API的设计与实现,API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SUN支持的接口调用 详细设计,5.1 API设计的目的和原则,设计ATM API 的原因,设计原则 规范性 实用性 完备性 可移植性,5.2 SUN支持的接口调用,SUN ATM 网卡底层调用,atm_util系列调用 基本qcc系列调用 扩展qcc系列调用,Native ATM API 的特点,为高层CSCW应用调用底层通信功能创建了一个规范化的编程接口API 该API与传统接口最大的不同是支持QoS功能,可以提供服务质量控制 方便的支持多播(Multicast)功能 方便传统应用向Native ATM应用移植,6. 基于IP/ATM的CSCW应用的实现,实验环境 实验方案与内容 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6.1 实验环境,6.2 实验方案与内容,连接管理模块 ATM通信管理模块 基于Native ATM的多媒体处理,连接管理模块,ATM通信管理模块,基于Native ATM的多媒体处理,基于Native ATM的数据传输 视频处理 音频处理 音频与视频的同步控制,视频处理过程,视频控制基本界面,音频处理过程,音频控制基本界面,音频与视频的同步控制,RTP及其相关协议,RFC 1889 RT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RFC 1890 RTP Profile for Audio and Video Conferences with Minimal Control RTP Packetization of H.261 Video Streams RTP Encapsulation of MPEG1/MPEG2 RTP Encapsulation of JPEG-compressed video,RTP协议的特点,RTP是传送层协议 RTP不能保证及时的发送,用时间戳来 提供适合传送实时信息和不同媒体流之 间同步的控制机制。
RTP适用的网络接口:IP/UDP ,IPX, XTP , ST-II 或ATM,RTP提供的功能,分帧 媒体源的复用、媒体编码的复用 源方和目的方媒体的同步 差错检测 加密 QoS监测 最佳效果发送(Best effort delivery),6.3 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 工作流程 实现条件,远程教学系统结构示意图,工作流程,教师方 学生方 重要问题 课程管理 中途离开 解答问题,教师授课过程,启动授课程序,登录课程管理服务器 接受申请,记录相关信息 建立单独管理进程 选择适合的多播服务器 建立与多播服务器的连接 传输信息,学生听课过程,启动听课程序,登录课程管理服务器 获得课程信息 预约课程 加入课程 离开,实现条件,网络设备 ATM网络 以太网 软件条件 开发工具 界面设计,初步实现,总结,工作总结 进一步深入的工作,致谢,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