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登山中领悟出来的管理心得.pdf
3页从登山中领悟出来的管理心得来源:中国员工培训网50 岁之后,我才开始登山高山上稀薄的氧气,高原反应煎熬中的不眠之夜,扑面而来的猎猎寒风, 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陌生人群组成的团队,令人忐忑不安的时刻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 ⋯⋯ 所有的这些,让我从登山中领悟到管理的魅力所在美国沃顿商学院的MBA 和 EMBA 都有登山拓展活动这门课程多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使得哈佛亨利 -B- 雷林教授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一个学生在商学院里的成绩和他将来的成功并无关系, 即便是看上去短期内有些相关性,但是从长期的角度而言,根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学业上的成败不等于事业上的成败,更何况,生活之路漫漫,完成学业之后的人生还要有三分之二的路要走,跑在前面的人, 可能会在以后的路程中黯然失色,而起步比较慢的人, 往往会后来者居上,因为在学业结束之后的40 年或者是50 年的路程之中, 除了智力的因素之外, 帮助你去实现成功梦想的还有很多,遗憾的是, 那些因素却是你在商学院中永远学不到的坦然面对,永不言败我并不是一个幸运儿,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在雪山,我都有过失败的经历,而且还不止一次但是我坚信,即便是在行动上失败了,从顺境转入到逆境,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磨难,自己在心中仍然要常常默念“ 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
第一次登山失败是2006 年 5 月 6 日攀登西藏启孜峰 (海拔 6201 米),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距顶峰不到50 米的地方时,关门的时间到了我清楚地知道,脚下的位置就是此次攀登的极限,尽管抱怨、不满,但是我必须要去面对这一现实,我失望地望了望顶峰,从路绳上摘下上升器,将它挂在安全带的主锁上,转身开始下撤任何一种失败都是付出了代价的,假如你是这一失败的蒙难者,唯一能使你受益的就是反思失败的过程, 从中找出能够加以改善之处即使是现在没有用武之地,来日还是可以受益无穷的回家后,我在总结失败原因时意识到,启孜峰领队留给队员的时间太少了从海拔4700 米的大本营爬到5500 米的前进营地,上升了800 米就用掉 4 个多小时,而从5500 米的前进营地爬到6200 米的顶峰,需要上升700 米,给的时间是5 小时,其中还需要使用上升器、 安全锁、 冰稿等各种器材,每个人还穿着沉重的高山靴如果那天能够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出发的话,失败是完全可能避免的两个月之后,我去新疆攀登海拔7546 米的慕士塔格峰最后一个营地分别设在海拔6800米和 6900 米两处, 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6800 米处的营地。
尽管头一天走得十分的吃力,为了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时间用来登顶,我还是咬紧牙关往上多走了100 米,住在6900 米的营地原计划是早上8 点钟就要出发的,但是因为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冻得人出不了帐篷,一直等到太阳照到帐篷口,我才开始出发, 时间是 9 点 44 分,比从 6800 米营地出发赢得了一个小时的时间7月 22 日 14 点 52 分,我成功地登上了慕士塔格峰一位山友在短信中这样写道: “ 攀登慕士塔格的成功是方法论的成功多年来的管理实践告诉我,方法比能力更加重要,行动比计划更加重要第二次失败是2007 年 3 月 17 日攀登云南哈巴雪山(5396 米)狂风裹着雪,卷着沙,呼啸而过,不到背风处,即便是一米远的山友讲话也会被风的呼啸所淹没体重75 公斤的我,被风吹得一个趔趄接着一个趔趄尽管戴着防风帽和雪镜,但是裸露出来的脸和耳朵,被风吹得生疼 风还在不停地变换方向,令人无所适从, 当你张着大口呼吸的时候,风夺口而入,满嘴都是雪和沙我向山顶望了望,湛蓝湛蓝的天空下,被白雪覆盖的哈巴雪山顶峰近在咫尺,按照我们的攀登速度,两个多小时之后就会站在顶峰但是问题是,再往前走的话就是亮冰,需要在登山鞋上绑上冰爪,手持冰镐,才能前行,眼前这么大的风,人在亮冰上行走最容易发生滑坠。
3 个多月之前,哈巴就曾发生过一起由于滑坠引起的山难, 42 岁的上海向导 “ 老古董 ” 在海拔 5200 米处跌落山崖死亡 早上 5 点半,我们从 4100 米的大本营出发,已经攀登了将近5 个小时的时间,在狂风中行走体能消耗非常大我知道,作为发起人,我面对眼前的状况必须迅速做出决断,是上,还是下然而,我不忍心就这么让大家撤下去,如果再等一等, 风也有可能会变小躲在岩石背后的我们三人一直沉默着而风速则依然不减,一阵狂过一阵最终,我做出了下撤的决定在我们之前, 曾经有一个新加坡的队伍成功登顶了,走的是同一线路, 由同一个向导领队仅仅是过了两天时间,我们却只能在海拔4900 米处选择下撤,原因是天气这个至关重要的变量改变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座雪山都不简单,不要说你以前曾经攀登过多么高的山峰,有过多少次成功即便是同样一座山,时间不同,环境不同,自己的状态不同,结果也就会截然不同登山像管理,而不是像物理物理的特点是,只要你按照某种定律去做的话,结果都是一致的 而管理则是恰好相反的,更多的是依靠实践,依靠你自己由体验沉淀而成的经验,所以管理首先是艺术,其次才是科学目标第一,行动第二曾经有人问我,你的登山念头是从哪里来的?我说,始于2002 年 7 月 11 日我对王石的一次采访。
当时,王石刚刚登顶北美最高峰的麦金利不久,在他看来:“ 那是一座让攀登者很有成就感的雪山 听了王石攀登麦金利的故事之后,我便萌生了登山的念头不过,王石给我的建议是,先去登一下香山或者司马台长城香山的海拔高度只有557 米,我就是从这样一个高度开始起步的说句实在话, 刚开始登香山的时候我也是很吃力的,一路上要歇上好几次直到一口气不歇地登上香山之后,我才又确定了新的目标—— 四姑娘山,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山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我认为设定目标既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十分具有挑战的,更是一件不断完善和调整的事情挑战自己, 不断攀登高峰的同时,我自己也在积极地去创业,而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商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创业中也会遇到高山缺氧,也会遇到暴风雪,面临这些不确定问题时合作伙伴就会知难而退,不能和你共同去登上顶峰因此, 选择合作的伙伴有可能是一种常态的事情,而不会一劳永逸可以说,我的攀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有的人在爬上四姑娘山就感到满足了,而像金飞豹这样的人,即便是完成了登上地球九大极点的壮举后还在寻求更新更高的目标。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