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铆钉型触头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纠正与预防.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6221023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3.4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铆钉型触头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纠正与预防                    照片尺寸为20mm*30mm;最好不用红色背景摘要:铆钉型触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电工触头,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等产品中随着电工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工触头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结合在电工触头材料研发与生产制造企业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对铆钉型触头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经过多次验证,反复试验,理论结合实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对铆钉型触头的质量提升与可靠稳定性,提供了参考关键词:铆钉型触头;质量问题;纠正与预防铆钉型触头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几个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周期延长、产品品质下降、销量减少等不利影响经过反复试验和验证,从而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因素,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降低不良率,提升产品质量1 常见质量问题1.1. 铆钉触点压扁开裂铆钉生产过程中,铆钉表面中心部分存在开裂,铆钉压扁过程中铆钉变形受力不均,压扁后铆钉出现歪斜压扁后铆钉开裂处未见异常1.2. 铆钉铆接过程头部开裂铆钉加工过程中,频繁出现铆接过程头部开裂的情况。

      1.3 钉面发白及银面分散不均使用丝材打铆钉时,会频繁出现钉面发白及银面分散不均漏铜的情况,特别是φ0.9规格的丝材发生该情况的概率比较频繁,经多次分析,反复试验和验证,不同捆丝材或同捆丝材不同部位的丝材均有OK/NG的区别,总体来讲属于不稳定现象1.4 产品混料铆钉生产过程中,产线时有发生卡料的情况,生产作业人员对材料进行筛选,发现属于不同型号的材料混杂在一起导致批铆钉触头用材料一般体积较小,需要通过仔细筛选才可以判断出产线上的材料属于不同型号2 试验与分析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原因分析试验一:对铆钉样品进行了压扁测试、金相和硬度测试对铆钉样品的压扁测试,发现只有未经后处理的铆钉,会出现轻微的环状裂纹,其它无明显异常对铆钉样品进行金相和硬度测试,表面有裂纹的铆钉,钉头剖面轮廓线有疑似轻微凹坑,但深度小于 10μ m,表面无裂纹铆钉的钉头剖面轮廓线相对平滑,铆钉金相组织未见异常,铆钉工作层硬度也未见明显差异试验二:对铆钉进行抽样检测,每次抽样200颗铆钉,在不同退火工艺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后检测铆钉工作层左、中、右三个不同位置的硬度同时,对原材料进行硬度测试发现,在铆钉加工过程中冷镦变形量较大,材料内应力迅速集中导致材料基体硬化,后续采用真空退火的方式消除内应力。

      铆钉的加工方式和后续的退火工艺对铆钉的性能影响较大试验三:对不同批次号的铆钉样品和线材分别进行了形貌分析、金相分析,以及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两个批次样品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均符合公司标准从力学性能角度判断,丝材通过对拉丝变形量调整,总体调软一些会对丝材铆压加工性有改善打铆钉时钉面发白及银面分散不均漏铜的问题,经分析,得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在于挤压加工的环节,丝材金属挤压时的速度不均造成,因此,调整了设备挤压速度,试样结果有了明显改善产品混料的问题,通过各个环节的追溯,基本可以断定,问题出在原料入库、出库的环节,也就是说,属于具体环节作业人员的疏忽导致2 纠正与预防措施试验验证之后,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可能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纠正与预防措施一、针对铆钉触点压扁开裂的问题,通过初步分析得出:压扁检验方法偏差造成,样品压扁过程铆钉出现倾斜,铆钉受力不均,导致铆钉头部中心部分出现开裂;小概率铆钉在压扁后,钉头圈印位置出现环形开裂的现象,大概率与调机参数匹配,预镦针顶出情况或线材加工性有关根据铆钉加工经验,在使用单刀机加工铆钉产品时,如预镦针顶出过深或预镦针与刀孔配合间隙过大,也可能出现钉头环形掉末现象。

      因此,要做到操作规范性,标准化作业;同时,调整预镦针顶出深度,减小预镦针与刀孔配合间隙;另外,适当地调整线材加工性能二、针对铆钉铆接过程头部开裂的问题,检测结果表明,铆钉样品硬度明显高于丝材的原始硬度值,说明铆钉样品内仍然有残余内应力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铆钉工作层硬度下降并趋于稳定,但由于铆钉工作层与铜层界面扩散加剧,结合强度存在降低风险,因此,要在保证铆钉结合强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铆钉退火温度另外,进行铆接试验时,铆接模型腔直径尺寸(5.2×2.0×R15)偏大,在铆接过程中易出现铆钉与铆接模同心度不够,铆接过程钉易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这就导致局部内应力过于集中,进而出现铆钉头开裂现象应该将铆接模型腔直径与铆钉钉头直径相差应控制在0.10mm内考虑铆接模与铆钉配合问题:一是若铆接后铆钉钉头直径必须为Ф5.2mm,建议铆接前铆钉钉头直径由Ф4.8mm调整至Ф5.0mm以上;二是若不更改铆接前钉头直径,则建议铆接模直径由Ф5.2mm调整至Ф5.0mm以下三、针对钉面发白及银面分散不均的问题,对不同批次的丝材、使用该丝材生产的铆钉触头产品抽样,进行线材形貌与金相分析、铆钉形貌与金相分析、线材与铆钉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经过分析,得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挤压加工的环节另外,从力学性能角度判断,丝材通过对拉丝变形量调整,总体调软一些会对丝材铆压加工性有改善四、针对片材混料的问题,根据来料排查,出现类似小数量、高比例混料的可能性,判定出现混料是在材料成品入库后,即发生在包装发货及后续过程中因此,在材料包装、运输、验收入库、领料、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抽检核查,标识清晰,标准化作业,做到每一个环节零失误3 结束语 在现代化工业发展进程中,生产活动中,对细节的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看似很小的问题,在后续环节中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对整个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后果,产生更多更大的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事故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技能,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优化流程,科学管理,纠正与预防相结合,严把质量关参考文献:1. 刘辉,白娅玲,蒋德志,等. 铆钉型触头生产中常见产品缺陷原因分析 [J].电工材料,2006(2): 9-11.2. 《中国铆钉触头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北京: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资深版).2021.3. GB/T 26871-2011 电触头材料金相试验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4. 《从零开始学电子元器件》.工业出版社.2017年09月.5. 《电工与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18年11月.6. 李国伟,黄文明,李素华,等.铆钉触头表面“白印”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J]. 电工材料,2011(3):39-41.收稿日期:2021-00-0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