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与探索.doc
6页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各位领导和老师,上午好!我是北京二中的通用技术学科教师,代表北京二 中向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工作,我的汇报分四个部分:一、提前开设通用技术的思考北京二中以课改为契机,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 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充分体现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 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在这一背景之下,北京二中进一步提升了课程领导力, 在具体落实环节上,突出了课程执行力通过逐步完善具有二中特色的“套餐式” 校本课程体系,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选择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 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 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努力探索以满足、 提升作为成长中的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着眼于人的未来1、 我们对“通用技术"的认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通用技术课程不是 以前的劳技课,它也不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 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
通用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的教学 设计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将“实践、综合、创造、融合”的技术思想方法贯穿 于课堂的活动,并运用“技术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与分析,提高学生的 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长远来看,通用技术的未来教师属于懂技术又懂设计,重实践又通理论, 既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的崭新人才这样才能为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行为做出十分准确的定位2、 提前开设通用技术的想法技术需要经历“实践、综合、创造、融合”的过程,技术的迁移不能一蹴而 就,需要在高中三年中,甚至到大学中不断地实践、迁移、再实践,形成技术素 养,从技术的使用能力拓展到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带有实验的性质,为下一年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全面 开设,提供典型的案例,促进教师对技术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的生成, 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通用技术的理解与需求,形成北京二中“套餐式”课程体 系中的重要部分二、 教师的培训与资源的准备我们从07年2月份开始进行通识培训,3月份通用技术部分老师赴江苏海 门中学、苏州大学附中等名校参观学习,4月份与学校课程处就开设通用技术必 修课程进行论证,第1学段和第2学段结束时,参加全校的案例式培训。
而且, 在这之前学校就分批选派陶艺、绣艺、摄影等科目教师到中央美院、实用美术中 心去学习、进修教学资源的精心准备,建设具有二中特色的金工、木工实验室,技术与设计 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绣艺工作室、厨艺教室、汽车驾驶实验室等……这不仅是 资金的注入,更是教育理念的注入通用技术课程进入到《北京市第二中学高中新课程排课方案》,从高一年级 开设《技术与设计1》必修课程,高二年级开设《技术与设计2》课程,同时在 高一和高二年级尝试开设了选修课程《生物技术实践一一无土栽培》、《陶艺》、 《绣艺》、《厨艺》、《汽车模拟驾驶》……创设各种机会(包括竞赛、观摩、采 访),让学生有展示、创新、持续发展的平台三、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与探索的特色与体会技术日新月异,通用技术课程的教材是引导学生进行技术素养培养的学习流 程和典型范例,不是学生必须照搬照套的对象和内容树立课程生成意识,有助 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专家设定的课程内容,教师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条件, 思考和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1、课内安排任务化在实际操作层面,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备课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活动中我 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将叙述型的教材转化成可操作的任务。
通过多种多样的任务形 式,丰富多彩的任务载体,建立师生间的联系,搭建学生建构知识、技能的平台 将包括阅读、参观调查与记录、讨论与分析、链接、马上行动、技术试验和综合 实践的任务形式进行有机整合,为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活动性和创 造性创造条件我们在本年度上学期,结合教材安排,组织了板凳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目的 在于初步体会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材在这里的处理手段是以教师通过案例分析 为主的讲授式,模型制作在课外我们在此作了大胆的尝试,突出以技术实践为 载体,传递设计理念,将课程设计转化为体验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将技术素养内 化2、 课外安排项目化本年度下学期,教材将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化、专业化包括发现 与明确问题、方案的构思方法、设计图样的绘制、模型制作与保养每一部分理 论性、专业性强为将课程目标落于实处,我们提出“做项目”的活动形式与上学期安排相比,“做项目”的活动形式更加开放,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 与,合作精神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对材料、工艺没有限制、对项目的性质没有 限制(发明、发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立项我们要求 学生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入手,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需要解决 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在设计立 项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体验与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手段,做到学以致用3、 个性化的教学与成果的物化通用技术的课堂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多边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学生在 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在“实践”的基础上,“综 合”是通用技术教学对学科体系的一种超越通用技术课堂需要鼓励学生动手实 践、大胆综合、不断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则会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主动发展, 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例如,一个项目“凳子”,同学往往通过“提取生活经验”、“设计”、“交流”、 “制作”“反思与改进”等环节,正是生活经验的不同,造成各自不同的设计方 案(如图),设计交流中,观察分析别人的设计方案,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促 使自己方案的完善例如,有些同学采用插接这种连接方式,只考虑到了连接部 分的数据合理性,没能考虑部件在整个产品中的作用、功能学生之间的交流与 互动,促进相互间发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又如在设计表达环节,有些同 学没有考虑到设计图样与模型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致使精美的设计无法实现?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按1: 1作图,是最佳方法,这样就可以将设计方案利用复写 纸拓印在木板上。
挫折性的体验,也可以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手段,比如在模型 制作下料环节,部分事先设计好的图样却不能合理的在一块板材上规划好,面对 大量的剩余残料,学生反思自己布局阶段的草率、随意总之,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间、生生间、自身感悟等多种途径, 能够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主动发展4、 创造与融合“创造”正是通用技术教学的本质创造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 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 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融合”是吸引学生的独特力量 通用技术教学要把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 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所有技术产品设计都是建立在“人”、“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之 o孙万鑫等同学在调查中发现,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机体能力 下降,生活中最为不便的问题就是:在卫生间坐下后不易站起,预防跌倒没有相 应的保护措施与报警装置观察生活周围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的设施,都没有 充分体现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在此基础上,提出“易站式助残、助老马桶” 改进项目,将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
在技术实验过程中,几位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了钢梁支架结构,通过大量试验 发现了把人沿斜线架起的合适角度,自行改装传感器,测出人的重心位置相对于 地面的偏移度,利用力矩的平衡公式编写了测量人的重心位置相对于地面变化程 度的程序该项目获得了 2007年北京市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工程设计)一 等奖,2007年北京市创新大赛入围作品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 技术与创新的魅力5、 教学评价:①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用来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情感态度我们在教 学中,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具体实施中有两种方式:一是将6-8人分成一组,由组长组织活动,包括组织课堂的讨论、交流、制 作,课外活动等,记录员负责记录活动的情况,如讨论、调查、辩论、交流、操 作、创新性的观点等另一种方式是教师的课堂表现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随时进 行记录这样,既有同学们的评价,又有老师的评价,让学生也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 一员,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终结性评价:一个模块学完后,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对于通用技术课 程的终结性评价,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开放性试题:试题侧重于事实和原理的应用能力,科学、技术知识之间 的联系、对方法和程序的辨别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该卷为开题考试。
•操作测试:由教师设制特定的情境和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 作•创作作品: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制定设计方案或做出原型和模型 教师可在学期开始就提出提交创作作品的要求,完成截止时间为学期末,学生的 创作过程贯穿整个学期6、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在下学期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做突破:实用的物化作品制作、技术 试验、创新成果等项目另外,我们计划在下学期《技术与设计1》结课阶段,举办校内的学生创意 设计交流,通过学业评定方式、考试方式的调整,调动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四、将通用技术的校本工程提升为学校建设的靓丽景观陶艺工作室:东城区第十届学生艺术节泥塑获二等、三等、纪念奖等五个奖项神笛杯北 京市第二届陶艺大赛获二等、三等奖机器人工作室:2006年学生制作了 “机器人螃蟹”,北京市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一等奖, 还分别获得了北京市创新大赛的一等奖2007年,北京市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工程设计)一等奖,北京市创新 大赛入围作品生物组培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实践工作室07年,生物组培项目学生研究实验已获得北京市二等奖汽车驾驶与保养、绣艺工作室、家政与厨艺教室、摄影技术社团、电子控 制技术实验室等各通用技术教室,都是精心设计、具有独创性的,每一个实验室 都是独一无二的。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丰富了北京二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 系,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选择性,促进了同学们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的实践和探索还刚刚拉开序幕,但我们决不以彩排的心态站在台上因 为从课改的意义上,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共同书写历史——无愧于二十一世纪的 崭新历史!谢谢大家!有不妥的地方请批评指正!北京二中通用技术教研组2008. 3.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