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9455029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 1婺源小流域生态经济现状    1.1自然环境ﻭ  婺源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限所形成的典型小流域,其东部靠近浙江衢州,南部接壤江西三清山,西部毗邻江西景德镇,北部环绕安徽黄山,地理位置独特婺源小流域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其山地面积占婺源总面积83.09%,因而村落多呈现原始的古朴风貌,也被誉为“中国最美农村”在婺源县,现今保留的完好古村落达170多个,其中理坑、汪口两个古村落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婺源古村流域中,其自然环境保持着原始的村落面貌,形成了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自养型农耕生态系统婺源古村流域结构中心是原始的古村落和部分现代居民住宅,古村落的周围是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在两者的相互影响下,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这一流域渐渐形成了现在半人工化半自然化的乡村旅游胜地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相对完整的保存状态,婺源古村流域凭借其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发展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古村落文化这一小县城在原来的农耕生态基础上,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其油菜花田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遗址,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农村旅游景点。

          1.2治理现状ﻭ   1.2.1群众生态环保参与积极性低ﻭ   近年来,婺源朝着旅游景区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导致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地旅游参与者还未形成良好的习惯,随意将垃圾丢弃,不按管理规定进入河水、湖泊嬉戏,这与游客的环保意识低有直接联系此外,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较低,面对垃圾不及时处理,这些人为的破坏累积起来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ﻭ  1.2.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有待改善ﻭ    在婺源县,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当地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当地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垃圾处理习惯较差,随地乱扔垃圾;另一方面,古村落的垃圾处理设施较差,往往居民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堆积起来对当地环境的污染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当地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理的重视度不够,这也是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较差的重要原因  1.2.3农村餐饮住宿业等小规模个体经营户监管程度较差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婺源,从事农村餐饮、住宿业等的小规模个体经营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这些个体经营户的管理中,仍存在许多个体经营户无证经营、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未按要求取得环保部门管理整改意见等问题。

       2婺源小流域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分析ﻭ     2.1基础设施不完备,限制生态经济的发展    婺源地理位置居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良好的人文气息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婺源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婺源小流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婺源小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依赖其生态而存在的,而婺源生态的维护与改善也离不开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生态与经济对于婺源而言,是协同作用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分析,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元素基础设置的完备与否是婺源“硬实力”的体现,这种“硬实力”对婺源小流域生态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婺源的小流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仍旧不完备,其范围内的道路、公共设施、旅馆等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婺源虽有像星江湾国际酒店之类在当地较为出名的旅馆,但其旅馆配套设施以及其食宿条件仍然比其他发达省市旅游景点设施相差较多时而宽窄、时而略显粗糙的道路也是婺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此外,婺源的公交车车况差、车次少,有待提高婺源小流域范围内虽是古镇群落,但可以在保持其历史文化建筑物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备问题,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制约了婺源的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是婺源现如今面临的瓶颈之一。

        2.2管理与人才滞后,影响生态经济发展ﻭ   管理与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对于婺源的生态经济来说,管理与人才也是其发展所必需的因素,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匹配的人才对于婺源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婺源小流域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婺源的旅游管理机构主要是婺源旅游管理委员会相对于其他著名旅游景点,婺源管理管委会对婺源当地的整体旅游管理与规划缺乏相应的规范以及先进经验其具体表现在片面注重婺源小流域的景点管理与规划,而忽视了婺源小流域范围内的整体管理与规划旅游管理当局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没能针对性地引进人才、规范管理,存在滞后以及疏忽现象要提升管理与规划就是要注重引进人才,特别是信息化、电子化方面的管理与应用人才,要有针对性以及规划性地采取相应方面的措施[1]这种人才应该是具有先进的管理观念以及对生态经济综合方面有深刻理解的ﻭ   2.3现行流域管理手段与经济行政手段略显不足 婺源现行的小流域管理手段以及经济手段存在薄弱的环节其小流域管理手段薄弱在其管理体制的不成熟,分群落、分区块侧重的点不同,但划分缺乏理论与实证的检验,有一定的缺陷。

      小流域管理手段的核心应当注重小流域区块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小流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都是应当协同发展的在经济行政手段方面,婺源在小流域治理改善上虽然一直跟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其措施背后的经济逻辑与行政逻辑没有得到一致的协同其根本还是在于制约经济行政手段的体系与机制还尚未构建完善,使得经济行政手段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体现在重经济、忽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3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途径的实践与探索ﻭ   3.1调整产业结构,以旅游业为主  ,多种产业协同发展婺源小流域的产业结构目前仍然不够成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应当顾及农业的发展目前来看,农业和旅游业还是孤立的,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和民计民生ﻭ 3.1.1改变种植业结构,推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ﻭ   在种植业中,传统农产品像粮油等的需求弹性较小,而另一些产品如观赏性植物、林木、水果的需求弹性大,而且在新农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观赏性植物需求一直存在,林木、水果的需求稳定增长,政府可以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以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并且为精准扶贫提供方法  3.1.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ﻭ    第三产业中发展潜力最大、生态最友好的莫过于旅游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可以为小流域内的小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又能使各产业得到协调发展[2]婺源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地,应当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自己的生态禀赋,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流域内经济发展   3.2将生态农业系统建设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   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至今,已经获得许多成熟的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一类是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这两类系统都值得婺源借鉴,婺源应建立适合自己的模式ﻭ     3.2.1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 在婺源流域内,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地形,又有不同的光照、水量、土质和气温这就导致生物的种群是呈立体分布的因此,婺源小流域内的村落可以建立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不同的地区、高度上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季节,改变发展策略,从而建立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   3.2.2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ﻭ   为了增加当地农业系统的效率,必须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即减少排放、增加产出种植业的废料可以交给养殖业,养殖业的废料也可以反馈给种植业,这样可以减少对外的需求和废物的排出这种物质循环的建立可以有效减少废物排出,保护环境,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婺源地区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成熟的模式,找到适宜的地形,建立一个立体循环的农业系统ﻭ    3.3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建立生态产业体系    孤立的发展农业不能够发挥当地农业的潜力,婺源小流域的农业是有潜力的,这份潜力来自与和周边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合理地将农业与旅游业、工业结合起来,能够使得农业不再只是农业,融入婺源地区优秀的旅游优势,赋予了当地农业更多的活力    3.3.1生态农业产业化 考虑到婺源小流域的地理交通条件、旅游业现状、农业现状和工业基础,要想做到农业、工业、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就应大力推广生态规模农业分散的农户个人或者小农户组织,不能很好地做到规模经营,没有规模经营,就无法发挥规模优势,对工业、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就微乎其微应当积极主动与婺源周围发达地区的大企业联手合作,政府主动出击,寻找已经成体系的农业集团企业,强强联手,共同建立农业品牌企业,建立农业种植基地,建立示范点,使得周边农户能够学习并采用先进的发展模式[3]这也能够使得流域内有更多农业产业化成为领头企业,起到示范领导的作用ﻭ     3.3.2发展生态旅游业  婺源旅游业是建立在其文化禀赋、生态禀赋上的。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业,使得生态农业也为它的特色旅游加分用原生态的农业给旅游者最好的旅游体验,用最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给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学习的场地当地的立体生态系统还能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不同方位、不同景致的体验ﻭ   4婺源古镇群落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建议ﻭ   4.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专业服务质量ﻭ   调查发现,婺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主要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婺源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对旅游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然而,婺源目前尚未对基础旅游设施进行完全覆盖,许多“路边景区”尤其是免费参观的景区,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同时,婺源县施行旅游公司承包机制,旅游产业运营的专业化达不到要求,人才培养滞后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同景区由于级别不同,其服务质量、旅游基础设施有显著差异,而这一现象会产生一系列的负作用游客在旅游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会,会对景区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影响整个景区的经济效益所以,完善婺源县域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迫在眉睫ﻭ   4.2优化整合古镇群落资源,深度挖掘小流域生态经济潜力ﻭ    调查发现,婺源古镇群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虽然婺源正在大力开发中,但是整体的开发水平与整合程度不高,这启示着婺源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基于理论和实际的综合治理。

      而治理的关键是要分析婺源潜在的资源利用水平,把婺源的资源潜力开发出来,有序地整合婺源的相关资源目前,婺源制定了《婺源县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将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提上日程,推进全景式打造、全产业融合整合各个景区村落,比如打造“江湾——篁岭——月亮湾”生态旅游区,以篁岭为例,将篁岭村的原住民以承包制的形式雇佣起来,配合打造篁岭景区的“晒秋”景观,一方面让人文资源得到利用,将人文与旅游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解决了原住民的就业问题,落实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4.3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实现环境可持续性ﻭ 调查发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婺源作为一个依靠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县域,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婺源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会进入景区,景区也会根据游客的需求增加商业产业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人为环境污染,以及对古镇群落的原生性造成破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与和生态资源原生性的保护,需要各个层次的努力,从政府到居民到游客,每个参与者都有责任因此,需对游客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出台旅游制度以及游客行为规范比如,采取景区指标预警的机制,当日接待游客达到一定限度时,采取橙色或红色预警,随即调动人力对景区进行安全防护并减少当日接待人数。

          4.4普及生态经济效益教育宣传,提升居民参与程度ﻭ   调查发现,婺源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发展需要各个社会层级的参与,其中居民的参与尤为重要,其对地方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产业优化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婺源应该注重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态经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