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琅琊台位于黄岛区(精编版).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说****
  • 文档编号:221562087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4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现身边的历史 琅琊台琅琊台, 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位于我的家乡琅琊镇东南 5 公里处, 是一坐耸立的山丘,海拔米,三面环海, “因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 东靠龙湾,北连车轮山, 依山傍海,景色宜人龙湾海滩长公里,宽 800 米,滩面平缓,海水洁净,被誉为“碧波、银浪、金沙滩” ,是难得的天然海水浴场早在战国之前就已闻名于世,著名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琅邵台的记载: “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 小时候爷爷就给我讲琅琊台的由来史传琅琊台最早为越王勾践所建据《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记载,公元前 473 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为了统领被吴战败的齐地,遂从会稽迁都琅琊,并在城东南 5公里的琅琊山上筑台 台顶营造 “望越楼”,以南望会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于公元前 219年东巡郡县,封禅泰山,遍拜齐地八神,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因四时主祠建于琅琊台上,故“南登琅琊” 秦始皇到琅琊台后,为这里秀丽的山海风光所吸引, 遂迁 3 万户百姓,重筑琅琊台经数年营造, 终于建成了秦王朝在函谷关外规模最大的宫殿群——琅琊台行宫。

      《水经注》 也对琅琊台的规模有记载: “台孤立特显, 出于众山上, 下周二十里, 傍滨巨海, 台基三层, 层高三丈, 上级平敞 , 方二百余步, 高五里 ” 可见其规模宏大, 壮丽无比 西汉末年, 琅琊台建筑毁于地震, 从此渐被湮没 明万历年间, 诸城知县颜悦道在台顶修建海神庙和礼日亭, 后人陆续树碑, 史称“七十二通龙头碑”, 后庙、亭、碑尽毁,仅台基保存完好自山腰以上, 3 层台基层次分明,均系夯土筑成,部分地段由砖、石所砌,上中常发现秦砖、汉瓦、陶片山南、山北还发现了筑台时铺设的陶制水管,台下海边还有蓄水池琅琊台修复建成的景点有:琅琊文化陈列馆、徐福殿、云梯、观龙阁、秦兵马俑布阵陈列馆、御路、琅琊刻石、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琅琊台保护亭、望越楼、琅琊刻石亭、亭子兰炮台、海洋生物陈列馆等斋堂岛在琅琊台东南海中,西北距陆岸公里岛东岸多岩礁,鱼类繁生,是观光、垂钓的好去处龙湾位于琅琊台北侧,湾畔沙岸广阔,绵延 5公里, 呈弧状,犹若一钩弯月,又称月亮湾;海水洁净,沙滩细软,是日光浴海水浴的理想场所琅琊台最珍贵的文物是秦刻石,据《史记忖已载》始皇令筑琅琊台后, “立刻石,颂秦 德,明德意” ,刻石立于琅琊台上,故名“琅琊刻石” 。

      刻石全文 496 字,其中正文 289 字,附文 207 字,其文二字一韵,四字一句,文笔流畅,言简意赅正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宇内的丰功伟绩,附文记录了李斯、王绾等 10 个随从大臣的名字及议立碑刻的事迹据传,碑文出自李斯的手笔 始皇死后, 秦二世亦循其父踪迹巡游天下,在始皇碑刻旁加刻文字因年代久远,到北宋时,琅琊台始皇颂德碑已亡失大半,仅存从臣姓名二世碑亦已迸裂清乾隆年间, 诸城知县宫懋让为防止石碑迸裂, 用铁箍将裂石束住 此时,碑文仅存 80 余字, 后铁箍锈折,二世碑遂迸散无踪直到 1922 年,诸城县教育局督学王培枯受命两次到琅琊台寻找,终将残石找回 先藏于诸城教育局, 解放后珍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秦代刻石10 余处,现仅存两处,其中泰山顶所藏残碑,仅存 10 字琅琊碑保存 84 字,且字形、笔法均优于泰山刻石,实乃国之瑰宝登台观海,是琅琊台一大胜景琅琊台三面环海,东北侧是绵延 5 公里、碧波银浪的金沙摊, 海中有“苍然夺目, 伊如画屏” 的灵山岛 西南侧琅琊古港古风犹存, 观沧海日出, 看蜃楼海市,由古至今,不知引来多少人 90 年代,琅琊台风景名胜区逐渐恢复,在台东部修建了秦汉风格的望越楼,上置铜铸越王勾践塑像。

      台下则依山新建徐福殿,雕梁画栋,衬着郁郁葱葱的山岭, 显得格外古朴, 尤其矗立的碑刻和徐福上书秦始皇群雕像, 更为琅琊古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琅琊文化陈列馆傍滨巨海,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 , 方二百余步,高五里 ”可见其规模宏大,壮丽无比西汉末年,琅琊台建筑毁于地震,从此渐被湮没明万历年间,诸城知县颜悦道在台顶修建海神庙和礼日亭,后人陆续树碑,史称“七十二通龙头碑” ,后庙、亭、碑尽毁,仅台基保存完好自山腰以上, 3 层台基层次分明,均系夯土筑成,部分地段由砖、石所砌, 上中常发现秦砖、汉瓦、陶片山南、山北还发现了筑台时铺设的陶制水管,台下海边还有蓄水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